摘要:提到冬春季节的传染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流感,却忽略了潜藏的“隐形杀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这种病传染性强、进展极快,不少人因对它缺乏了解,早期误当作感冒处理,最终延误救治,甚至留下后遗症,儿童和青少年更是重灾区。今天就带大家认识流脑,重点聚焦“疫苗
发热、咳嗽、咽痛
......
起初你以为这只是普通的小感冒
然而
危险暗藏涌动
提到冬春季节的传染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流感,却忽略了潜藏的“隐形杀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这种病传染性强、进展极快,不少人因对它缺乏了解,早期误当作感冒处理,最终延误救治,甚至留下后遗症,儿童和青少年更是重灾区。今天就带大家认识流脑,重点聚焦“疫苗接种”这一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教你用科学方法远离风险。
流脑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流脑在我国一直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1]。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说话时的飞沫,甚至近距离共用物品(如水杯、餐具),都可能让病菌“找上门”。
它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
从发病到出现严重症状(如昏迷、休克),最快可能仅需数小时;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情况下,流脑的病死率仍可达9%~12%,幸存者中约10%~20%会伴有永久后遗症,如智力影响、听力丧失,神经损害或截肢等。
流脑来袭,身体会发出这些“信号”
流脑的早期症状很容易和感冒、流感混淆,导致很多人延误就医。记住这几个关键症状,帮你快速区分:
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发热、头痛、呕吐,和(或)有脑膜刺激征,婴幼儿可见前囟隆起;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或)感染中毒性休克;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斑),瘀斑可迅速扩大融合成片。
哪些人是流脑的“高危人群”?
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免疫力较弱,是流脑的主要发病人群;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学校、托儿所等集体场所人员密集,飞沫传播容易扩散,容易出现聚集性病例;
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肾病、免疫缺陷者):免疫力低下,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如果您家宝宝没有及时接种,建议按照以下补种原则进行补种[2]:
1.小于24月龄儿童补齐A群流脑多糖疫苗剂次。大于或等于24月龄儿童不再补种或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仍需完成两剂次A+C流脑多糖疫苗。
2.大于或等于24月龄儿童如未接种过A群流脑多糖疫苗,可在3周岁前尽早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如已接种过1剂次A群流脑多糖疫苗,间隔不小于3个月尽早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
流脑疫苗的核心区别在于“覆盖的脑膜炎球菌血清型”不同,我国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类,适用人群和保护范围各有侧重,具体如下:
资料参考:
[1] 《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
[2]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
[3]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说明书.
[4]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5]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6]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说明书.
[7]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说明书.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