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跌出黄金坑?机构与高管正悄然布局这些龙头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12:09 3

摘要:但黑暗之中,一道光正在显现——险资机构和大银行高管们开始掏真金白银入场了。Wind数据显示,在险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是银行股。同时,9月以来多家银行“董监高”密集增持。

一边是板块整体超14%的回调,一边是险资疯狂扫货和高管真金白银增持,银行股的“冰与火”之歌正在上演。

9月29日,银行板块再次以冲高回落收盘,跌幅0.46%。如果从7月11日算起,银行板块整体跌幅已超过14%。

这场下跌背后,短期套利资金撤出与市场风险偏好抬升是主要推手。

但黑暗之中,一道光正在显现——险资机构和大银行高管们开始掏真金白银入场了。Wind数据显示,在险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是银行股。同时,9月以来多家银行“董监高”密集增持。

市场一片恐慌中,总有一些聪明的资金悄悄布局。近期,银行股正成为这些“聪明钱”瞄准的对象。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险资共出现在超700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剔除受自持因素影响的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平安银行3只个股,在险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为银行股

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成为险资的“心头好”。

为何险资如此青睐银行股?天风证券研究所银行首席分析师刘杰分析,在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银行股高股息、类固收的优势凸显

与此同时,银行自家的高管们也在行动。9月以来,包括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苏州银行在内的多家上市银行披露增持进展。

这些银行的股东、董事、高管人员自掏腰包,用真金白银传递对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

尽管银行板块整体表现不佳,但细看2025年中报,各银行的表现其实分化显著

工商银行以4270.92亿元营收、1681.03亿元净利稳居行业规模首位。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总资产达到5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是全球唯一超过50万亿元门槛的银行。

更值得关注的是,工商银行董事会建议派发2025年中期普通股现金股息,每10股人民币1.414元,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

建设银行上半年经营收入3,859.05亿元,同比增长2.95%。该行净利息收益率1.40%,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08%,保持可比同业领先。

建设银行的现金流强劲,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1.3万亿元,2023、2024连续两年分红超千亿元。

农业银行是国有大行中少数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的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0.85%、净利同比增长2.66%。

农行的县域金融业务成为其独特优势,截至2025年6月末,县域贷款余额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占全行境内贷款比重提升至40.9%。

招商银行虽然营收同比下降1.72%,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25%,实现了正增长。该行的零售客户总数达2.16亿户,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突破16万亿元

招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展现出强劲韧性,“大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长5.45%,这一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以7.83%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成为唯一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的股份行;浦发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0.19%,在净利润增速上领跑同业。

城商行中,西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猛增43.70%,在城商行中一骑绝尘;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长16.67%,青岛银行净利润增长16.05%,盈利表现十分突出。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银行业已走出同质化竞争阶段,不同银行形成了独特的业务优势

工商银行作为“宇宙行”,其优势在于综合实力和多元化布局。上半年,工商银行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贷款余额分别超5万亿、4万亿、6万亿元,均为市场第一。

建设银行则在科技金融和住房金融领域表现突出。截至2025年6月末,建行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1%。同时,其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15万亿元,保持住房金融传统优势。

农业银行牢牢把握着县域金融的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农行县域贷款平均收益率3.09%,高于全行平均的2.97%;存款平均付息率仅1.35%,显著低于全行1.42%的水平。

这种“高收益、低成本”优势,成为农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银行国际化特色是其最大亮点。2025年上半年,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3.1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21%。伦敦分行获任英国人民币清算行以来,累计清算量近148万亿元,保持亚洲地区以外最大人民币清算行地位。

招商银行则持续巩固其财富管理优势。2025年上半年,招行零售金融业务对营收和利润的贡献占比均在55%以上。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板块,零售财富产品持仓客户数达6107.0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90%。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阶段性调整不改银行股估值修复的长期逻辑

从市场规律来看,各板块会进行周期性轮动,炒作高估值板块后,资金往往会回流到低估值板块。

“四季度银行板块本就容易出现行情,尤其是经历了三季度的回调,银行股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更大。”某股份行董事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基本面上,银行净息差下行趋缓,负债端成本改善。经过几年LPR的下调,降息周期或结束,银行净息差可能将迎来拐点。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银行股经营模式和投资逻辑正从“顺周期”到“弱周期”转变:市场强时,银行股短期偏弱;但经济偏平淡期间,银行股高股息持续会具有吸引力。

关于选股逻辑,中泰证券建议两条主线:

一是拥有区域优势、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二是高股息稳健的逻辑,重点推荐大型银行及部分股份行。

从具体指标看,投资者可关注银行的净息差、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三个关键指标。

2025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净息差仍面临压力,但降幅有所收窄。中国银行净息差为1.26%,招商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处于1.88%的较高水平。

资产质量方面,各大银行保持稳定。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3%,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33%,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中国银行不良率为1.24%,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或持平。

拨备覆盖率方面,农业银行达到295%,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39.40%,招商银行拨备覆盖率410.93%,均远高于监管要求。

随着第四季度临近,机构对银行股的看法趋于积极。华泰证券研报指出,7月中旬以来银行最大回撤约15%,部分优质银行2025年预估股息率已回到5%以上。

市场板块总是轮动的,就像四季更替。当高估值板块被炒作一番后,资金往往会回流到低估值板块。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四季度银行板块本就容易出现行情,这个经历了三季度深度回调的板块,或许正在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的估值修复。

来源:养基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