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聊斋志异》的《小谢》篇,两个女鬼一出场就带给我们轻松愉快的感觉,从下文得知,两个女鬼大的叫乔秋容,小的叫阮小谢。实在不再喜欢叫这两个女子为“女鬼”了,下文就用名字代替这两个形象。
在《聊斋志异》的《小谢》篇,两个女鬼一出场就带给我们轻松愉快的感觉,从下文得知,两个女鬼大的叫乔秋容,小的叫阮小谢。实在不再喜欢叫这两个女子为“女鬼”了,下文就用名字代替这两个形象。
彼此逐渐熟悉的日常生活:快乐的日子还在继续,一天,秋容和小谢又翩然而至,这里的一个情节更加生动,看原文:(不耐烦读原著的请绕路)“长者渐曲肱几上观生读,既而掩生卷。生怒捉之,即已飘散;少间,又抚之。生以手按卷读。少者潜于脑后,交两手掩生目,瞥然去,远立以哂。生指骂曰:“小鬼头!捉得便都杀却!”女子即又不惧。”
此种情境,你看,一个妙龄美女弯曲玉臂放在书生陶望三的读书几案上,调皮的看着书生读书,“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文人志趣也不过如此,面对书生的“怒捉”,女子去而复来,以至于书生不得不用手按着书来读,这真是可爱而又极富情趣的一幕,更有小谢悄悄地躲在书生身后,用两只玉手捂住陶望三的眼睛,这就是生活中小孩子经常做的游戏,富有童趣。面对书生的指骂,两个女子也丝毫不惧。各位看官,不知道你在读这段的时候有没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这里应该有蒲松龄先生私塾授课的生活背景,同时也寄托着封建时代文人的某种理想。
有趣的生活场景还在出现:秋容和小谢为陶望三做饭的场景颇有生活情趣。“二女微笑,转身向灶,析薪溲米,为生执爨。生顾而奖之曰:“两卿此为,不胜憨跳耶?”俄顷粥熟,争以匕、箸、陶碗置几上。生曰:“感卿服役,何以报德?”女笑云:“‘饭中溲合砒、酖矣。”生曰:“与卿夙无嫌怨,何至以此相加。”啜已复盛,争为奔走。生乐之,习以为常。”
两位美女像人世间的女子一样,为陶望三淘米做饭,其中“争”这个词两次出现,很有意思,我们彷佛看到两个女子忙碌俏皮争相现宠的场景,女子的话语又有调侃和玩笑之意,说饭里有毒药啊,这就非常符合这两个女子天真、可爱、顽皮、自由的性格。
更有甚者,在三人逐渐熟悉以后,两个女子仍和陶望三嬉戏而无所拘束,“然时而探手于怀,捋裤于地,亦置不为怪。”玉手会伸进陶望三的怀中,或者是戏谑抚摸,亦或是凉手“冰镇”以下,以之为乐;有时,把陶望三的裤子冷不防扯到地上,而陶望三也不以为怪了。
读到此处,一种儿童的情趣、青春的活力总是让人充溢满怀,我们会忘却这是两个女鬼,好像是隔壁的天真孩童,又像是邻居的阳光少女,我想,蒲松龄老先生细致地摹写这些情景,里面也包含着老先生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许,至于,所谓的封建礼数,作者借女鬼形象,将其剥落得体无完肤,蒲老先生真是妙笔生花。
来源:正方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