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金昌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综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1:15 1

摘要:近年来,金昌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全面统筹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全面提升,书写了“高颜值”生态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不仅是金昌及河西走廊所有绿洲生存发展的生命之山,更在水源涵养、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昌段)草木葱茏、生机盎然

近年来,金昌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全面统筹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全面提升,书写了“高颜值”生态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崭新篇章。

系统施治
持续改善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

金秋时节,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昌县境内,蓝天清澈旷远,峡谷深邃幽静,雪山、草甸、树木、河流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

生态向好,非一日之功。金昌市始终把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十四五”以来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环委会会议先后120次研究调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金昌建设的实施意见》《金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等36项制度,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包抓责任体系,以全领域管护、全覆盖巡查、全链条整改、全方位动员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昌段)山间溪流穿林而过、清澈见底

大力实施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祁连山国家公园(永昌段)生态修复与保护设施维护项目,累计完成治理面积268.5万平方米,修复保护湿地66.67公顷。全面推进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外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累计争取资金4574万元,治理图斑48处。一系列工程推动生态治理从“集中攻坚”迈向“常态长效”,“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稳步推进。

“积极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全力维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安全。现如今祁连山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雪豹、马麝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祁连山生态环境考核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生态安全保护屏障越来越牢固。”金昌市生态环境局永昌分局副局长张洪林介绍说。

协同发力
不断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

走进金昌市经开区的镍铜钴新材料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生产企业一派繁忙,一节节18650锂离子电池批量产出,一卷卷0.05毫米的“手撕镍”轻盈下线,以绿色循环产业壮大为“底盘”,以产业链延伸为驱动,金昌市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发展上正蹄疾步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金昌市不断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加大传统行业“三化”改造,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健全生态惠民富民机制,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飞速运转的自动化电池生产线见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坚持“源网荷储智”“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41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75%。深入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G智慧矿山项目被评为全国“5G+工业互联网”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绿色园区1个,省级绿色制造体系载体22户,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较2021年分别下降29.5%和23.82%。今年上半年,全市“2+4”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值1229亿元,同比增长25.3%。一项项数据清晰映照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见证着生态保护的坚实成效。

“科学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不断加快绿色低碳清洁安全发展步伐,稳步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切实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2021至2024年,我们以年均3.6%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12%的经济增长。”金昌市发改委主任张仰才说。

多措并举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时下,进入大气污染“秋冬防”期,金昌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执法人员和相关专家驾驶走航车,深入各类企业,现场把脉问诊,主动了解企业环保需求及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污染防治是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内在要求。金昌市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落实,“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截至7月底,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76.4%,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值2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2%,市区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3.05,同比改善8.7%,改善幅度居全省第2位。

△环境污染防治绘就金昌“天蓝水清”生态新画卷

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环境质量管控,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优良比例100%;上半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15、全省第一。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以上。扎实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积极推进金川集团“无废集团”建设,经开区国家循环化改造园区示范试点通过国家终期验收。稳步推进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金昌市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民活动中荣获市级一等奖。从聚焦城市工业废气、污水治理,到全力破解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难题,污染防治攻坚从无终点,金昌市持续发力守护好全域生态环境。

“大力开展农村净土专项排查行动,加强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1%,废旧农膜处置率达8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1%,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可控。”金昌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魏亚琴说。

久久为功
聚力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之城

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金昌市城郊林场已迎来了管护人员的身影。他们时而驻足查看树木的生长情况,时而弯腰清理林间的杂草落叶……岁月不语、四季更迭,他们春防虫害、夏浇透水、秋护根系、冬控火患,像呵护孩子般,让每棵树在时光里稳健生长。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金昌市部署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建立健全荒漠化综合防治机制,构建沙化土地治理、风光资源利用、国土绿化推进体系,“十四五”以来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31826.67公顷、营造林17986.67公顷、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3840公顷,相比第五次荒漠化沙化监测数据,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0.26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减少0.49万公顷。

△生态红利让金昌工业城市焕发出宜居宜业新活力

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强化河流湖泊湿地、城市湿地监管,持续扩大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金川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命名,永昌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初验。科学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突出园林化布局、景观化推进,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226公顷,绿地率39.55%,绿化覆盖率44.41%,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2平方米,金川区被推荐申报国家美丽乡村先行区。此间青绿渐浓,不仅筑就了美丽金昌的基调,也托起了市民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持续为市民拓展城市绿色空间,龙首湖等23个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为市民就近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去处。今后,我们将锚定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这个总目标,聚焦‘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之城’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久久为功推进美丽金昌建设,推动新时代金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金昌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安文辉表示。

青山不语,绿意为证。金昌市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未来,金昌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让祁连山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 “金昌力量”。

记者:郭鑫

来源:金昌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