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高通副总裁Chris Patrick:用户体验第一,性能跑分第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11:25 1

摘要:今年是高通深耕中国30年,骁龙峰会10周年,在多重Buff的叠加下,今年的骁龙峰会的关注度格外高,其中的主角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不仅是一次硬件参数的迭代,更像是高通向用户和市场提交的一份答卷。在端侧AI浪潮下,性能的评价标准正从“纸面跑分”转向“真实体验

今年是高通深耕中国30年,骁龙峰会10周年,在多重Buff的叠加下,今年的骁龙峰会的关注度格外高,其中的主角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不仅是一次硬件参数的迭代,更像是高通向用户和市场提交的一份答卷。在端侧AI浪潮下,性能的评价标准正从“纸面跑分”转向“真实体验”。峰会后,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手机业务总经理Chris Patrick与产品市场高级总监马晓民,就这款旗舰芯片的技术突破、战略转向以及行业未来,接受了媒体群访。

CPU:自研架构进入收获期

“这一代CPU性能提升20%,但主频仅从4.4GHz小幅提升至4.6GHz。”当被问及性能提升的核心逻辑时,Chris Patrick首先强调了自研架构的成熟度。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搭载的第三代Qualcomm Oryon CPU,是高通在移动平台上落地的第二代自研核心,相较于初代产品,团队在微架构与电源管理上完成了“从0到1”的经验积累。

马晓民进一步补充了技术细节:“绝对性能只是维度之一,我们更关注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的优化和频点精细化调度。”据其透露,新CPU的单核IPC曲线较上一代显著改善,即便持续运行重载任务,性能衰减也更平缓;同时,频点数较上一代增加,使得OEM厂商能针对不同场景(如游戏加载、多应用切换)实现“按需分配算力”,以更低功耗换取更优体验。

从行业视角来看,高通的CPU升级路径正印证了移动芯片“内涵式增长”的趋势。在主频逼近物理极限的当下,单纯堆频率已难以为继,通过微架构优化、电源管理升级实现“能效比跃升”,成为旗舰芯片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思路也与用户需求高度契合——相较于短时间的峰值性能爆发,日常使用中“不卡顿、不发热”的持续体验,才是决定口碑的关键。

GPU:独立显存改写游戏体验逻辑

此次专访中,最具颠覆性的观点来自GPU战略的转向。当被问及“骁龙GPU峰值性能首次不及竞品”时,Chris Patrick并未回避,反而直言这是高通的“主动选择”:“传统基准测试与真实游戏体验的相关性正在下降,我们不想为了跑分牺牲用户真正需要的流畅度与功耗控制。”

支撑这一战略的核心技术,是Qualcomm Adreno独立高速显存(HPM)。马晓民解释道,这项技术虽会拉低部分跑分成绩,但能将GPU与内存间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提升30%以上,在《原神》等大多数游戏中,帧率稳定性提升显著,同时功耗降低10%。“大多数游戏场景的GPU功耗集中在4W左右,而非跑分所需的10W+峰值功耗,我们将4W‘甜蜜区’的能效优化到了极致。”

今年,旗舰级新平台的安兔兔跑分大多超过了400万分大关,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参考设计工程机(QRD)实测达到了449万分,在跑分之外,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将通过系统级缓存(SLC)以及新增的GPU独立高速显存(HPM)更为让人惊喜,能有效降低功耗和时延,提升日常使用和游戏时流畅度。

在我们之前的《原神》实测中,高命夜兰加早柚的须弥城30分钟开迅捷之风循环跑图,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平均帧率达到了59.8帧,PerfDog显示其帧率基本贴着一条直线来跑,并且30分钟下来,平均功耗仅3.98瓦,机身正面温度最高为33.8℃左右。这一成绩也印证了高通在体验和功耗表现上的进步。

此外,即将发布的一加15就是基于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和自家的风驰游戏内核,打造出165超高帧的游戏体验。

AI:从“PPT功能”到“私人智能体”

在今年骁龙峰会的第一天,高通用了一大半的时间来介绍其AI部署,采访中,“AI是新的UI(用户界面),未来计算将从‘以手机为中心’转向‘以智能体为中心’。”Chris Patrick引用高通CEO安蒙的演讲,点明了端侧AI的战略地位。但他也坦言,当前端侧AI仍面临“落地难”的问题:“用户最初会为‘生成一张图片’惊叹,但很快就会要求更高质量、更低延迟,技术必须跟上需求迭代。”

为解决这一痛点,高通提出了端侧AI落地的五大核心标准:足够高的Token处理速度(避免迟滞)、极致的功耗控制(保障续航)、严格的隐私保护(数据本地化)、更小的内存开销(降低硬件成本)、结果准确性(确保用户留存)。马晓民以“私人智能体”为例进一步说明:“手机能通过NPU与传感器,实时感知用户的会议安排、运动状态,提醒‘踢完球后预留换衣时间’,这种场景化建议需要低功耗、高隐私的端侧计算支撑,这才是AI的真正价值。”

从技术布局来看,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Hexgon NPU采用“12标量内核+8向量内核+1张量内核”架构,支持多模态模型与混合专家模型(MoE),同时通过异构计算架构,让CPU、GPU、NPU按需协同。这种“通用性+扩展性”的设计,既能适配当前主流大模型,也为未来模型迭代预留了空间。

我们也在峰会的Demo感受了基于端侧AI实现的功能,如荣耀Magic8系列手机和平板基于多模态的实时字幕、AI智能体功能等,大大降低了对云端AI服务的需求,让从呼应速度和使用次数上都更佳。

总结:

高通此次在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上的一系列战略转向,本质上是对移动芯片“性能竞赛”逻辑的重构。一方面让性能回归体验,而不是跑分,在能效上的提升让终端手机品牌在产品的设计和用户体验上有更大的空间,今年基于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终端手机无论落地时间还是调校上都优于往年,最终惠及消费者。

另一方面,在性能饱和的情况下,用户关注的将不再是“芯片能跑多少分”,而是“AI响应快不快”、“续航够不够用”,端侧AI的落地正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当AI助手、多模态交互成为日常功能时,他们给用户的感知会优于性能。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除了已经首发上市的小米17系列外,荣耀、一加、iQOO、红魔、真我、努比亚、三星、ROG、红魔、REDMI等终端品牌都将推出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手机产品,接下来,就看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全方位的真实体验!

来源:Phone星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