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流放地,你最想流放到哪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0:58 1

摘要: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将犯人流放到宁古塔、发配沧州”等地,那么,这些流放地都对应今天的哪些地方呢?

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将犯人流放到宁古塔、发配沧州”等地,那么,这些流放地都对应今天的哪些地方呢?

今天我给大家总结出十大古代犯人的流放地,都成为了现在耳熟能详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看过《甄嬛传》的朋友,对“宁古塔”肯定不陌生,甄嬛的父亲甄远道就是被流放到宁古塔的。

看剧的时候,光看甄嬛提到父亲被流放宁古塔就泪流满面的样子,就知道这是个异常艰苦的地方。

清代的“宁古塔”,主要区域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在古人眼中,这里是“苦寒绝域”的代名词。

那时的宁古塔,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冬季漫长酷寒,八月降雪、三月积雪才消融,气温常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对于大多来自中原、江南的流放者而言,严寒是致命威胁,许多人还未到达便冻毙在途中。另外,这里遍布原始森林、沼泽,猛兽出没,流放者要在冻土上开荒谋生,耕作效率极低,“食不果腹”是常态。

看古装剧,还经常听到一句“刺配沧州”。什么叫刺配呢?就是先在你的脸上或胳膊上刺上文字,用墨涂黑,再流放。

沧州是北宋时主要的刺配犯人的流放地。

当时的沧州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沧州市及周边。处于宋辽边境,是当时的军事防御前线。同时自然条件也很恶劣。

因此,被刺配的犯人到了这里,大多会被派去开荒、筑城或做军营杂役等。

从秦至宋元,岭南(含潮州、柳州等)是重要流放地,对应今天的广东、广西及海南部分地区,如潮州对应广东潮州市,柳州对应广西柳州市。

古代岭南被视为“烟瘴之地”,气候湿热,蚊虫肆虐,疫病(如疟疾)横行,中原人极难适应,“南方卑湿,丈夫早夭”的说法广为流传。

流放者在这里不仅要忍受气候的折磨,还要面对原始的生存环境,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短缺,生存挑战巨大。

我们熟悉的刘禹锡、苏轼、岳飞、韩愈都曾被贬或被流放到这些地方。

上古时期至宋朝的幽州,是现在北京及周边地区。

在早期,幽州地处北方边陲,虽然后来成为政治中心,但在之前,它是远离中原核心区的“戍边之地”,流放者需要承担戍边等任务,面对北方的严寒与边疆的动荡环境。

房陵位于今天的湖北房县,是华中深山的“帝王贬所”。

从上古至唐朝,房陵是流放贵族、帝王的场所,如尧帝之子丹朱、唐中宗李显等都曾被流放于此。

房陵地处华中深山,群山环绕,与世隔绝。当时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自然环境闭塞。流放者被禁锢于深山之中,虽然没有极北的酷寒、岭南的烟瘴,却与世隔绝,生存条件也原始落后。

唐朝至宋朝的黔州位于今天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黔州地处巴渝深山,气候潮湿多雨,山林茂密,烟瘴弥漫。这种环境极易滋生疫病,流放者不仅要应对潮湿闷热的气候,还要防范山林中的毒虫猛兽,生存环境极为恶劣。

伊利位于今天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西域边陲的“戍边苦地”。

清代名臣如林则徐、纪晓岚等就被流放到此。

彼时的伊犁,地处西域边陲,交通闭塞,气候干旱。流放者需要长途跋涉数千里才能抵达,沿途戈壁荒漠、戈壁滩漫漫,补给困难。抵达后,他们要参与边疆屯垦、戍边,在干旱少雨的环境中开垦农田、修建水利,生活艰苦且充满不确定性。

今天的四川、重庆等地。

从秦朝至唐朝,巴蜀是流放地之一,如吕不韦、刘禹锡曾被流放于此。

虽然巴蜀有“天府之国”的后来美誉,但在古代,其地处西南,远离中原政治中心,交通不便。部分区域(如偏远山区)开发较晚,自然环境复杂,流放者在此需要面对地域隔阂与生存的挑战。

有人说,以前的流放地,现在大部分都发展地很好,但是在当时,都是环境异常恶略的地方,而且那时候可没有高铁,飞机,纯走路走到流放地,很多人还没到地方,就因为生病、饥饿而死。

所以,如果你在古代,你会选择哪个地方流放呢?

来源:纳人纳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