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筑牢身体“防护墙”!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10月健康提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0:57 1

摘要:告别九月的秋高气爽,迎接十月的云卷云舒。随着天气不断转凉,昼夜温差变化大,同时,国庆、中秋假期将至,人员流动性大,市民探亲、旅游、聚餐机会增多,可能会加大某些疾病的传播风险。30日,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请市民注意预防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等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30日讯 告别九月的秋高气爽,迎接十月的云卷云舒。随着天气不断转凉,昼夜温差变化大,同时,国庆、中秋假期将至,人员流动性大,市民探亲、旅游、聚餐机会增多,可能会加大某些疾病的传播风险。30日,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请市民注意预防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及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做好旅途卫生,注意出游安全。

预防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

国庆假期人员流动性上升和聚集性活动增加,可能加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传播风险。尤其进入秋冬季后,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可能出现交替或叠加流行,应注意预防。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流动务工人群等更应注意防范。

市疾控中心专家彭佳慧建议,市民应及时按需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针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流腮、水痘等,应按相关接种要求程序自愿接种疫苗。

市民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触摸公共物品后,可使用消毒湿巾擦拭双手。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洗手时要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揉搓双手至少20秒。

保持规律的健康习惯也很重要,市民应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鸡蛋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市民在旅游景点、商场、餐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与流感样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注意室内通风,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停留。

当心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该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腹泻、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直接接触病人、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品、吸入气溶胶都能引起发病。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托幼机构、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人员应重点关注。

彭佳慧提醒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并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喝开水、吃熟食,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特别是食用贝类等海产品时要煮熟煮透。

专家还建议学校及家长主动学习并掌握诺如病毒污染物的消毒方法。患儿的排泄物、呕吐物以及被患儿污染的衣被、地面、物体表面应使用含氯剂进行消毒,食品用具可通过煮沸30分钟消毒,同时在处理污染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患病居家休息期间,家长应尽可能为患儿准备独立的食品用具,住所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和家人近距离接触,最好安排独立卫生间。

警惕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等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鼠的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症状为主。农民及野外工作者、畜牧业从业者、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均为该疾病的重点人群。

彭佳慧建议,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流行的关键,市民可采用粘鼠板灭鼠,堵塞鼠洞,防止野鼠进入室内;也可投放毒饵,门口采用防鼠板、下水道口加铁丝网等防止老鼠进入;还可用鼠笼鼠夹进行捕鼠灭鼠。灭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

市民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避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野外工作人员尽量穿长裤长衫和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鼠类咬伤;同时要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及时消毒处理。

彭佳慧特别提醒,市民如发现有突然出现的高热、“三红”和“三痛”及皮肤粘膜出血点等肾综合征出血热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谨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主要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山区劳动者及户外活动者等要尤其当心。

蜱虫主要生活在草丛、灌木丛等环境中。彭佳慧建议,在这些地方活动时要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同时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穿凉鞋。使用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驱蚊剂可以有效防止蜱虫叮咬。市民在前往可能存在蜱虫的区域之前,在皮肤裸露处涂抹适量的含DEET成分的驱蚊剂,且只推荐2岁以上人员使用。

专家重点强调,如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生拉硬拽、强行拔除,也不可用手指将其捏碎,否则会将蜱虫头部留在皮肤里,造成更大的伤害,应及时前往医院处理。

假期出游健康小贴士

国庆长假,人们出游增多,跨区域、跨境人员流动性、聚集性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风险。同时,也不能忽视流感、新冠等呼吸道疾病的潜在威胁,需持续做好预防措施。此外,还要谨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全程注意出游安全。

彭佳慧建议,市民在出行前准备随行药物。带好感冒、腹泻、消食、晕车、抗过敏、外伤等常备药物。旅行前要合理规划行程。查询天气预报和路况信息,穿好备好合适的衣物,合理规划行程,绝不疲劳驾驶,注意交通安全。

市民还要提前关注目的地各类传染病流行现状和风险提示,了解相关防控知识。若已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

出行中,市民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勤洗手,咳嗽、喷嚏时应注意低头避开人群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尽量避开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市民还要做好防蚊措施。裸露皮肤涂抹趋避剂,避免在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停留过久。

市民应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喝生水,尽量使用公勺公筷,选择正规、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山野菜和野果等。

市民应注意出游安全。尤其是带娃儿出游的家长朋友们,一定注意有效看护,别让孩子脱离视线,防止溺水、坠落等意外发生。

返程后,市民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外出史。(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来源:掌上青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