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所见略同!为何从始至终刘少奇始终是毛主席最坚定的支持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20:28 1

摘要:毛泽东与刘少奇皆出身湖南,这片土地孕育了他们的革命理想。刘少奇自小受革命思想熏陶,青年时期便积极投身于救国图存的探索中。1920 年,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自此开启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征程。而毛泽东早在 1918 年就发起组织新民学会,积极

毛泽东与刘少奇皆出身湖南,这片土地孕育了他们的革命理想。刘少奇自小受革命思想熏陶,青年时期便积极投身于救国图存的探索中。1920 年,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自此开启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征程。而毛泽东早在 1918 年就发起组织新民学会,积极传播新思想,探索中国的出路。1920 年,他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小组,为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1921 年,毛泽东出席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革命伊始,刘少奇即在毛泽东领导下开展工人运动,1922 年,刘少奇从苏联学习归来,参与组织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随后协助毛泽东从事湖南省党组织工作。他们共同领导了安源煤矿罢工,此次罢工从 1922 年持续至成功,为工人争取到了权益,让刘少奇在党内声名鹊起 ,也让两人在革命实践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分派的工作任务不同,两人交集逐渐减少,联系也不再频繁。

刘少奇长期专注于工人运动,成为工运领袖。大革命失败后,他深入白区开展地下工作,在艰难危险的环境中,为党保存和发展力量。他领导了多次工人罢工斗争,如五卅运动期间,他参与领导上海的罢工斗争,与李立三共同带领工人与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抗争。然而,他关于开展工人运动和白区工作的一系列正确主张,却被临时中央拒绝,并被错误地戴上 “右倾机会主义” 的帽子 。

与此同时,毛泽东先是投身于农民运动,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和需求。他在湖南等地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为农民争取权益。后来,他开创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主要代表。但他也受到王明 “左” 倾错误路线的打击,失去对党和红军的领导权,被排挤出核心决策层。

尽管两人在不同的工作领域,但都因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斗争方针,而受到党内错误领导的排挤和批判 。他们虽身处困境,却始终坚守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未曾放弃对正确道路的探索。

1935 年 1 月 15 日晚,遵义城柏公馆二楼,一场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会议正在紧张进行。会议室里气氛凝重,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以及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齐聚一堂 。

毛泽东神情坚定,作了长篇发言。他言辞有力地批驳了博古用敌强我弱等客观原因来为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作辩护的借口,一针见血地指出,导致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和大转移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他详细阐述了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如当还没有发现造成敌人弱点时,不应该即刻与之进行无胜利把握的决战,而应以次要力量迷惑、引诱、钳制敌人,将主力转移到敌侧翼后方隐蔽集结,待机歼敌;在决战的时候,集中兵力是绝对必要的,即以我军的一部钳制敌人的一路或数路,集中最大力量包围敌这一路而消灭之,以此各个击破敌人等。他还为今后军事行动指明了方向,他的发言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充满了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深刻洞察。

刘少奇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毛泽东的发言,内心深受触动。作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他深知此次会议的重要性,也清楚地认识到毛泽东的观点是正确的。在之前的革命历程中,刘少奇虽然与毛泽东交集不多,但他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毛泽东的军事战略和领导能力的卓越之处。他曾感慨地说:“毛泽东同志领导苏区红军,执行‘保存有生力量’,打仗‘赚钱就干,折本不来’的方针是对的,所以红军力量越斗越强,白区工作没有这样做,所以越斗革命力量越弱。”

在讨论环节,刘少奇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坚定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他结合自己在白区工作和红军中的经历,深刻剖析了 “左” 倾错误路线给党和红军带来的严重危害。他指出,只有毛泽东的领导,才能带领红军走出困境,实现革命的胜利。他的发言简洁而有力,态度坚决,掷地有声,表达了对毛泽东的高度信任和对正确路线的坚定拥护。

会议结束后,刘少奇带着使命感回到红五军团。他马不停蹄地传达遵义会议精神,满怀激情地鼓舞着红军战士们:“毛泽东同志又回到中央来了,我们红军有希望了,我们党有希望了,中国革命有希望了。要听党的话,跟党走,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位战士的心中,让大家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士气大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革命斗争中 。

1935 年 6 月,阳光炽热地洒在川西北的土地上,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 。这本是革命力量汇聚的高光时刻,然而,一场内部的危机却悄然降临。张国焘,这位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自恃兵力雄厚,野心开始膨胀,公然反对党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他主张红军南下川康藏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那里地势复杂,环境恶劣,经济落后,不利于红军的发展和壮大 。他甚至向党争权,提出由他担任中革军委主席并拥有 “独断决行” 的大权,妄图将红军置于自己的独裁统治之下,严重威胁到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 。

面对张国焘的分裂行径,刘少奇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1935 年 6 月 26 日至 28 日,两河口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场气氛紧张而凝重。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关于目前战略方针问题的报告,他详细阐述了在川陕甘建立新根据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这里地域宽大,群众条件好,经济条件也较为宽裕,有利于红军的发展和壮大 。

刘少奇认真聆听着报告,频频点头表示赞同。轮到他发言时,他站起身来,神情严肃地说:“战略方针我同意的。这地区广大能活动,能打通与国际关系,建立巩固根据地。”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如同洪钟般在会场回荡,表达了对北上战略方针的坚决支持 。他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进一步阐述了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和好处,为会议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他的发言逻辑清晰,有理有据,让在场的许多同志深受启发,也更加坚定了大家北上的决心 。

9 月 2 日,巴西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关于重新整理红一方面军的工作方针的报告。刘少奇在仔细思考后,郑重地指出:“一方面军需要较长时间的整顿,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应该具体溶合两方面的宝贵经验。” 他深知,两支红军部队的会合,不仅是力量的汇聚,更是经验的交流和融合 。只有充分借鉴双方的长处,才能更好地提升红军的战斗力,应对未来的挑战 。

9 月初,在一次有红一、红四方面军军队参加的动员大会上,刘少奇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的红军战士们。他大声说道:“红一、红四方面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红一、红四方面军要加强团结,坚持斗争,克服困难,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位战士的心中,让大家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和北上的决心 。战士们纷纷握紧拳头,高呼口号,表达着对团结和北上的坚定支持 。

9 月 12 日,俄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气氛异常严肃。毛泽东作关于同张国焘的争论和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深刻剖析了张国焘分裂行为的本质和危害 。刘少奇认真聆听着报告,心中充满了对张国焘行为的愤慨。他在发言中,坚决同意毛泽东的报告和会议通过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严厉谴责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 。他指出,张国焘的行为是对党的背叛,是对革命事业的严重破坏,必须予以坚决反对 。他的发言充满了正义感和责任感,让大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张国焘分裂行为的严重性 。

1935 年 12 月,瓦窑堡的冬日寒风凛冽,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这样的环境中紧张召开。会议现场气氛凝重,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众多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应对民族危机的策略。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伐不断加快,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的局势岌岌可危 。在这关键时刻,会议高瞻远瞩,根据民族矛盾的新特点,果断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这一方针的提出,犹如一盏明灯,为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指明了方向 。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关头做出的重要决策,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会后,党中央将目光投向了刘少奇,派他担任中央驻北方局代表,前往华北宣传党的新政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刘少奇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但他毫不退缩,充满信心地表示:“现在和过去不同了,有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一定能改变白区工作的局面。”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展现出一位革命家的担当 。

1936 年二三月间,刘少奇化名胡服,抵达天津,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主持北方局工作 。当时的华北地区,局势异常严峻 。日本侵略军已越过山海关,威胁平津 。蒋介石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何梅协定”,成立 “冀察政务委员会”,妄图搞 “华北政权特殊化” 。在党的领导下,平津学生发动了 “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性群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然而,华北地区的党组织由于长期受 “左” 倾错误路线的危害,损失惨重,干部极度缺乏,难以承担起领导重任 。

刘少奇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忧心忡忡地写道:“我们在白区除开保存了党的旗帜而外,其他的东西是很少保存下来的,党的组织是一般没有保存下来,仅仅在河北还保存了一个省委组织,若干城市与农村中的地方组织和数十个中下级干部。”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保存下来的组织还未摆脱 “左” 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号召和组织党员、群众采取严重白色恐怖情况下所不允许的斗争方式,如 1936 年 3 月 31 日,北平学生举行的 “抬棺游行”,参加者多为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和极少数思想激进的青年,这一冒险行动遭到敌人的残酷镇压,许多进步力量因此遭受重创 。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刘少奇深知扭转局势的关键在于恢复和建设华北地区党的组织,把党的工作引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 。他以党中央代表的身份,明确提出华北地区党的工作方针:坚持党中央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的总口号,准备自己,组织群众,联合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和阶层,实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为了统一党内的认识,他在北方局的《火线报》上发表了《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等文章 。

在文章中,他深刻剖析了 “左” 倾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危害,指出这些错误思想不知道向愿意合作的同盟者作暂时的让步,吸引他们联合,参加共同行动,再去影响他们,争取他们下层的群众 。他强调党的策略任务是用极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去团聚各阶级、阶层、派别,一切抗日反卖国贼的分子和力量,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去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 。

在实际工作中,刘少奇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各方力量 。他关注到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态度对华北局势至关重要 。当时,蒋介石多次命令宋哲元撤退到保定,宋哲元犹豫不决 。刘少奇亲自起草了主张抗日救国的三条意见,通过二十九军的一位参谋处长作为自己的意见拿给宋哲元看,宋哲元认为很好,便没有执行撤退命令 。同时,针对北平爱国学生喊 “打倒卖国贼宋哲元” 的口号,刘少奇派人劝说大家改喊 “拥护宋哲元将军抗日”“拥护二十九军抗日” 。在刘少奇的努力下,宋哲元和二十九军的广大爱国官兵逐渐转上了同情抗日救亡运动的立场 。

刘少奇还以陶尚行、莫文华、胡服等笔名,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如在《自由评论》上发表《关于共产党的一封信》,在《生活》日报增刊上发表《人民阵线与关门主义》等 。这些文章广泛传播,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使党的号召在华北地区深入人心 。在他的努力下,党的外围组织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党领导下的 “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 得以发展建立 。广大进步青年积极响应,组织大批宣传队、戏剧队、歌咏团等,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使抗日救亡运动在华北乃至全国迅速活跃起来 。

经过十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刘少奇成功地改变了华北地区党的工作局面 。党组织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党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各方抗日力量逐渐汇聚,为华北地区的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中央对刘少奇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1936 年 8 月 5 日,《中共中央给北方局及河北省委的指示信》中指出:“我们认为北方党的工作,自胡服(刘少奇的化名)同志到后,有了基本上的转变”,“这些主要转变,是已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开展着光明灿烂的伟大前途” 。

抗战时期

1937 年,卢沟桥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大地的宁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 。在这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抗日斗争中 。

同年 8 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会议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会议特别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这一纲领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行动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定决心和担当 。

然而,就在全党上下齐心协力,为实现全民族抗战而努力奋斗时,王明从苏联回国后,却在 1937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党中央的抗战方针政策横加指责 。王明曾长期在苏联学习和工作,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他回国后,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提出了一系列错误主张 。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完全放弃了无产阶级对抗战的领导权 。他还否定党的独立自主原则,主张对国民党的反人民政策迁就退让 。他甚至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的伟大作用,幻想依靠国民党军队求得速胜,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完全统一于国民党军队 。

王明的这些错误主张,给党内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和思想冲击 。许多同志对他的观点表示怀疑和担忧,但由于他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一些人一时难以分辨是非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处境困难,他的正确主张受到了王明的挑战 。

面对王明的错误路线,刘少奇坚定地站在了毛泽东一边 。他深知,王明的观点是错误的,将给中国的抗战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在会议上,刘少奇三次发言,结合华北的实际情况,深入阐述了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重要性 。他指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的口号需要具体解释,不能成为 “一切经过” 蒋介石和阎锡山 。我们要经过统一战线去进行群众工作,直接动员群众,领导群众,扩大民族革命统一战线运动 。我们要以共产党为领导,团结一切抗日的势力与阶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坚持敌后抗战 。

刘少奇的发言,如同一剂清醒剂,让许多同志认清了王明错误路线的本质 。他不仅为自己在华北的工作进行了辩护,也有力地维护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 。他的坚定立场和深刻见解,为党内同志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提供了重要支持 。

在实际工作中,刘少奇积极贯彻洛川会议的决定和毛泽东的指示,在华北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 。他领导北方局,组织和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华北抗战的新局面 。他积极组织游击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八路军迅速扩大为拥有十几万人枪的强大集团军,成为坚持华北抗战的主力军 。他还组织山西新军,为共产党在山西建立了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在他的努力下,华北地区的抗日斗争蓬勃发展,为全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