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新出的手机和车,广告里说得挺响,逆光之王、地表最快,可你往下瞧,角落里一行小字,目标、计划中、测试数据,没人注意,网友一翻就发现了,全是这么回事,有人拿国足冲世界杯打比方,大家一听就懂了,不是东西不好,是话术太会绕。
小米新出的手机和车,广告里说得挺响,逆光之王、地表最快,可你往下瞧,角落里一行小字,目标、计划中、测试数据,没人注意,网友一翻就发现了,全是这么回事,有人拿国足冲世界杯打比方,大家一听就懂了,不是东西不好,是话术太会绕。
小米的广告团队把“小字”当工具用,不直接骗人,但故意把重点藏起来,比如“1.98秒加速”,后面补一句“不含起步阶段”,这跟国际标准对不上,再比如“16.8亿种驾驶模式”,其实就是把参数凑来凑去,不是真有什么技术突破,是算术游戏,苹果说“ProRes编码”,华为讲“哈苏调校”,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小米呢,是在重新弄明白什么叫快,什么叫多。
他们喜欢拿数字唬人,说三十万小时测试,听着挺吓人,算下来每辆车其实没测够七天,行业里谁都这么搞,可他们偏要说是投入巨大,座椅角度比迈巴赫多一度,这点差别也敢说超越豪华品牌,纯粹是凑数,用户不傻,你越把数字掰得细,大家越觉得你在装腔作势,其实底下没多少真东西。
更搞笑的是,他们把本来很普通的功能说成黑科技,比如转向灯变道后自动关,摄像头一检测到你变完道就熄灭,这功能油车早就有了,电车做起来还更简单,还有说抖一抖能除落叶,其实就是悬挂系统本来就会有的反应,非得包装成解决秋天烦恼的神器,听着是挺暖心,可实际用起来没啥用,用户要的是真能解决问题,不是看他们表演,这种硬往上贴的噱头,反倒让人觉得不实在。
现在年轻人买东西,更在乎能不能说清楚,你说不明白,我就觉得你藏着掖着,以前大家信技术,觉得数字大就厉害,现在不一样了,大家要看实实在在的东西,小米还在绕弯子说话,别人已经比谁的体验更真,国家市监局今年三月出了新规定,明确说那些模模糊糊的词算违规,小米这波操作,怕是要被盯上了。
雷军没说假话,可每句话都踩在边儿上,用户生气不是因为产品不好,是觉得被糊弄了,以为你在讲道理,结果在玩字眼儿,智能车的比拼,迟早不是比参数,是比谁敢说实话,谁真说话,谁才能留下来,小米现在靠小字撑着,等大伙儿彻底不信了,再好的车也没人买。
你信它一回,它就给你一个小字,你信它两回,它就堆一堆目标给你,到头来,你连目标都不信了。
来源:时光里的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