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膨大素通过三重机制作用于小麦生长:一是激活分生组织活性,促使小穗原基分化,增加每穗粒数;二是延缓灌浆期旗叶衰老,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三是促进茎秆维管束发育,增强养分输送能力。最佳施用时期为拔节期至孕穗期(北方冬小麦约3月下旬至4月中旬),此时正值幼穗分化关键阶段
膨大素通过三重机制作用于小麦生长:一是激活分生组织活性,促使小穗原基分化,增加每穗粒数;二是延缓灌浆期旗叶衰老,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三是促进茎秆维管束发育,增强养分输送能力。最佳施用时期为拔节期至孕穗期(北方冬小麦约3月下旬至4月中旬),此时正值幼穗分化关键阶段,施用后可显著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需特别注意,扬花期后使用可能导致贪青晚熟,反而降低籽粒饱满度。
二、精准配比与浓度控制
市售膨大素剂型多样,常见5%可溶性粉剂、0.1%水剂等。推荐使用浓度为:
- 粉剂:每亩5-8克兑水30公斤
- 水剂:15-20毫升/亩兑水30公斤
超浓度使用易导致茎秆细弱倒伏,建议采用二次稀释法:先用少量水溶解原药,再补足剩余水量。与微量元素(如硼砂15克/亩)复配可提升授粉质量,但禁止与碱性农药混用。2024年河北省农科院试验显示,0.01%赤霉素+0.002%芸苔素内酯复配方案使邯麦19号增产12.7%,且蛋白质含量提升0.8个百分点。
三、施用技术与环境适配
无人机飞防需添加有机硅助剂,雾滴粒径控制在100-150微米,飞行高度距冠层1.5-2米。人工喷雾应选用扇形喷头,重点喷施植株上部功能叶。环境温度15-25℃时药效最佳,遇干旱天气应先灌溉后施药,降雨概率超过60%需推迟作业。黄淮海流域建议结合"一喷三防"同步进行,将膨大素与杀菌剂、叶面肥科学配伍,降低劳动成本。
四、品种响应差异管理
强筋小麦(如郑麦366)对激素敏感,建议降低20%用量;大穗型品种(如周麦27)可适当增加喷施次数,间隔7-10天。2025年山东省测产数据显示,济麦44使用膨大素后穗粒数增加5-7粒,但弱冬性品种烟农999出现穗下部不孕小穗增多现象,提示需进行品种适应性试验。
现代精准农业实践中,建议结合NDVI植被指数监测,在叶色值降至0.75-0.85时启动施用程序。值得注意的是,膨大素不能替代基础肥力,需保证亩施纯氮12-15公斤、磷钾肥合理配比。中国农大2024年研究证实,在土壤有机质含量18g/kg以上田块,膨大素增产效果提升23%。长期连续使用可能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建议每季轮换不同作用机理的调节剂。
来源:墨村留学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