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100%;有康复需求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覆盖率98%;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约1.1万人,入学安置率为99%;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8.13万人……这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不仅是湖北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成绩单”,更勾勒出广大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南 北京报道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100%;有康复需求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覆盖率98%;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约1.1万人,入学安置率为99%;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8.13万人……这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不仅是湖北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成绩单”,更勾勒出广大残疾人朋友生活质量持续提升、权益保障不断夯实的生动图景。
“十四五”以来,湖北省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国务院残工委和中国残联的有力指导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树立“融会 融合 融通 融入”工作理念,聚焦“五个坚持”,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仅全面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更让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政策落地与服务推进中不断增强。
荆楚大地正以实干为笔,为残疾人事业书写着温暖而厚重的新篇章,让每一份期待都绽放出希望光芒。
政策温度,落到群众“心坎上”
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精准引领与政策落地的坚实支撑。
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格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残疾人工作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和全省支点建设战略,并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残疾人工作。
在政策体系构建上,湖北省持续织密保障网络。《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推动新时代党的群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自强不息宣讲、“爱铸荆楚”品牌等5项工作纳入重要内容。省政府出台残疾预防行动计划、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等政策文件,连续3年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辅具适配列为省政府民生实事,让助残举措真正落地到群众“心坎上”。与此同时,省级财政足额保障残疾人民生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倾斜。
政策的温度,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的实效上。在此背景下,湖北省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纳入防返贫动态监测对象的4.19万残疾人中,3.32万人消除风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均为100元/月,标准居中部第一,目标人群覆盖率100%。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建成“楚天舒”阳光家园340个,开展托养服务8.4万人次,为重度残疾人家庭减轻了照护负担,让“稳稳的幸福”触手可及。
残疾人事业进一步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将残疾人事业置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是湖北助残工作的鲜明特色。为了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平等参与社会,湖北省从就业、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科技赋能、权益保障等多个维度发力,推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让残疾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掉队”“跟得上”“有作为”。
就业是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湖北省开展残疾人就业十大行动,全省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8.34万人,超“十四五”目标67%。加强电商直播、无人机操控等新就业形态培训,完成8.37万人次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一人一策”为残疾人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残疾人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达91.2%,高于全国平均值6.2%。
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11.25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在全国率先出台残疾儿童家庭生活补助办法,符合条件的0至6岁儿童家庭每月享受500元补助;建立健全残疾人辅具适配补贴制度和线上服务平台,辅具适配率达97%,超“十四五”目标12%。开展残疾预防五大行动,严重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降幅达47.6%。
推动残疾人教育普惠发展。协调推进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一人一案”安置工作,我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率保持在99.5%以上。推动华中师范大学开办全国首个融合教育本科专业。加大助学力度,2360名残疾人大学生获得资助。
残疾人文化体育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35万户残疾人家庭得到“五个一”文化服务,1万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得到康复体育服务,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不断提升。
推动科技助残赋能残疾人。发挥湖北作为全国十个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的作用,以脑机接口、机器人和智能康复辅具为重点,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和科技助残示范应用场景,让残疾人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有效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开展无障碍法庭试点,联合省法院发布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无障碍环境监督,推动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91080户,超目标任务12.96%,总数居全国前列。
坚持凝聚合力,残疾人事业发展支持体系更加完善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发力。湖北省始终坚持凝聚合力、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从深化残联组织改革、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联动群团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支持体系,让助残暖流在荆楚大地持续涌动。
在残联组织改革方面,湖北省着力推动服务下沉、效能提升。推动将残疾人证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服务事项纳入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和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优化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流程,推行残疾人证上门办、就近办,落实残疾人证“跨省通办”11398件。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13个市(州)和103个县(市、区)实现康复设施、托养设施、综合服务设施“三者有其一”全覆盖,初步构成了以省级服务设施为示范、市级为骨干、县级为支撑的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设施体系。
在社会力量联动方面,湖北省残联坚持凝聚合力,联合群团组织助残。联合省总工会开展“群团携手进驿站 服务群众到一线”活动,支持各类群团服务进“楚天舒”阳光家园,汇聚社会助残磅礴力量。支持助残社会组织发展,611个助残社会组织、40多万助残志愿者活跃在残疾人身边。引领助残社会风尚,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弘扬“平等、融合、共享”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全省涌现出一大批“自强模范”“中国好人”“荆楚楷模”等先进典型,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闪光点。
展望未来,湖北残联方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谌贻琴国务委员这次调研的指示要求,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认真谋划‘十五五’规划,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残疾人工作,推动我省残疾人事业更高质量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