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武汉市委会主委、武汉市副市长孟晖:人人享优质教育 县县有优质高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09:00 1

摘要:我国县域普通高中占据普通高中的“半壁江山”,有近60%的普通高中学生在县中就读,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全面加强县中建设,对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带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浙江省援助下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第二中学改善了硬件设施。图为近日学校学生在录播教室内上英语课。 新华社发

我国县域普通高中占据普通高中的“半壁江山”,有近60%的普通高中学生在县中就读,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全面加强县中建设,对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带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具有重要意义。

9月2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动城乡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县中振兴。县中是连接城乡教育的重要纽带,其振兴不仅需要政策发力,更需实践探索。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武汉市委会主委、武汉市副市长孟晖结合地方实践经验,聚焦县中的师资建设、资源供给、数字化赋能等关键领域,带读者共同探寻县中振兴的可行之道。

——编者

▶▶▶抓实“县中”建设,夯实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根基

今年夏天,湖北省高考结果公布之际,一则消息引起广大网友关注与热议:多位考生虽来自武汉市经济相对薄弱的远城区或县域高中(以下简称“县中”),却凭借过硬实力取得了格外亮眼的成绩。在公众固有印象中,县中往往受限于师资、硬件等资源条件,与城市高中存在差距,如今却能交出如此出色的答卷,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振兴密码”?

“整体来看,重本率、本科率等,远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差距。”在十四届全国政协第三十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武汉市委会主委、武汉市副市长孟晖尝试给出答案。

据孟晖介绍,教育数字化的飞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解决。“近年来,武汉市通过‘武汉教育云’等模式,开展星级智慧校园建设、设立教育首席信息官制度等措施,统筹调动了全市优质高中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课程共享,使得远城区、县域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龙头,既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终端,也是高等教育和社会就业的预备,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对于一个县级行政区域来说,一所好的县中能够支持和稳定区域的几所优质初中,而每所优质初中又可以支持和稳定几所优质小学,再通过科学均衡的规划布局,使整个县域义务教育阶段生源有保障、教师有干劲、家长有信心,稳定和引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孟晖说。

“很多县中教学质量大幅下降、优质生源和教师大量流失、基础条件多年得不到改善,很多地市出现了仅在市区有几所优质高中,而这几所高中几乎虹吸了当地所有优质生源和教师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很多县中面临的问题。”孟晖表示,武汉市正是基于对当前县中教育形势的深刻分析,着手在教育综合改革中,扎实推动了普通高中尤其是县中发展的“区域均衡”。

▶▶▶同市同政,保障“县中”提质资源供给

“当然,数字化技术赋能还只是众多举措之一。”据孟晖介绍,近年来,湖北省财政将高中教育作为重点保障领域,省财政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7.83亿元用以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同时实施“县县有优质高中”等重要民生工程,不断扩大高中学位供给,支持全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在教育强省建设战略部署下,武汉市坚持‘同市同政’全市一盘棋。以市域统筹实施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升、领航学校特色学校培育、高效课堂建设‘三大工程’。”围绕“同市同政”的具体政策实施情况,孟晖展开了具体介绍:

统筹协调,同市同规。按照“规模调适、差距调小、结构调优、质量调高”的原则,统筹规划远城区普通高中建设与发展。科学合理地做好多样化发展规划,分类统筹布局远城区特色学校,打造了一批精品特色高中。推进远城区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市内包括远城区在内的15个行政区每个区都有“家门口的领航高中”。2025年,武汉市还将新增普通高中学位约1.1万个,其中优质高中学位占七成以上,以满足市民对“上好高中”的需求。

均衡资源,同市同标。按照教育资源“分布更合理、使用更有效、群众更满意”的工作思路,优化整合全市城乡资源配置。遵循湖北省教育厅印发的《湖北省普通高中学校基本办学标准(试行)》统一标准,支持远城区普通高中基本建设,使市域所有高中学校的建设用地、学校建筑及各类校舍用房等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加大对远城区高中学校条件保障的转移支付力度,基本实现全市城乡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办学条件改善等“同城同标”。

规范招生,同市同招。统筹安排义务教育入学招生工作,实行划片对口、免试就近入学,用制度和纪律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跨区域招生,实行“公民同招”“超额摇号”,禁止“掐尖”抢夺生源,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防止远城区优质生源外流。采取城区内紧密型学区建设、城乡间优质学校与所有乡村学校结对、中心城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在新城区人口和产业“双集中”区域集团化办学三种方式,全方位推进教育联合体建设,持续扩大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普通高中招生多年来一直坚持中心城区和远城区分开划线和录取,严禁中心城区普通高中擅自扩大范围招收远城区生源,远城区相互之间也不跨区招生。落实优质高中合适比例的分配指标均衡到校政策,既保证公平又保持适当的层次,形成有序竞争,促进不同水平学校共同进步。

稳定队伍,同市同酬。根据湖北省出台的《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意见》,推进高中和义务教育两个阶段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体建设,完善教师交流补助、职称倾斜、绩效激励、住房保障四类“政策工具包”,落实跨区域交流教师的生活、交通等补助,高级岗位设置适当向县域高中和共同体优质学校倾斜。武汉市坚持落实远城区普通高中师资在核编、补充、培训、奖励、待遇等方面的“同城化政策”。坚持通过专项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等渠道补充远城区普通高中教师。

紧盯质量,同市同质。坚持把质量提升作为育人方式改革的重心,努力探索和形成具有鲜明远城区特色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坚持市域统筹,以全市19所省级特色高中、18所市级领航高中为核心校,组织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指导型共同体,对远城区高中学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方面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

▶▶▶骨干引领,提升“县中”教师数字素养

“县域普通高中的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更无终点可言,仍需在实践中持续探索、久久为功。”得知《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的最新消息,孟晖表示,对此充满期待,后续也将持续关注并参与到《行动计划》的推动工作中。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赋能县中行动,这一内容尤为关键。”他具体谈到,《行动计划》明确通过加快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等举措,将为保障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长期调研,孟晖发现,当前教师群体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能力欠佳,数字素养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相关测评数据显示,中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指数存在显著城乡差距,其中城市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比农村教师高出16个百分点。”他指出,这种教师数字素养的不均衡,使得本应成为促进教育均衡重要力量的数字技术,反而可能因应用能力的落差,成为进一步拉大城乡教育鸿沟的潜在因素。

对此,孟晖指出,提升县域乡村教师数字素养需精准发力、注重实效。“我们探索出‘骨干引领’的培养路径,针对每所县域乡村学校,筛选业务能力扎实、数字素养基础较好的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并聘任他们担任学校的‘教育首席信息官’。这些教师既熟悉本校教学实际情况,也更了解同事的信息素养水平。通过赋予其一定的引导管理权限等方式,能更精准地带动其他教师提升数字素养,形成‘以点带面’的成长效应,目前这一做法已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还要引领教师充分发挥数字化手段优势,进一步扎实做好学生素养评价工作。”孟晖补充建议,“如借助数字化技术为学生构建全面立体的个性化数字学习画像,清晰呈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轨迹,让家长和教师能直观了解学生成长情况,进而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感知度与认可度,推动AI技术从‘单一提分工具’向‘素质教育育人助手’转变。”

来源:民进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