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长假的脚步越来越近,有人计划奔赴远方看风景,有人准备和亲友相聚享美食。但对正在减重的朋友来说,这段日子更像一场“甜蜜的考验”。
国庆长假的脚步越来越近,有人计划奔赴远方看风景,有人准备和亲友相聚享美食。但对正在减重的朋友来说,这段日子更像一场“甜蜜的考验”。
旅途里的特色小吃、聚餐时的推杯换盏、家里随手可及的零食,稍有松懈,之前辛苦减下的体重就可能“卷土重来”。
难道长假和减重只能“二选一”?其实不然。只要掌握科学方法,既能享受假期的松弛,也能守住减重成果。
体重监控
每日称重
减重的核心是“知己知彼”,而体重就是最直观的“信号兵”。长假期间,每天的饮食、运动容易打乱,定期称重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小反弹变成大麻烦。
坚持每天早晨空腹称重。如果外出旅游,不妨带上便携式体重计,随手就能监测;记得把每天的体重数据记在手机备忘录或表格里。
一旦发现体重连续2-3天上升,就及时调整。比如前一天多吃了甜食,当天就适当减少主食量,增加运动量。
很多人觉得“偶尔称重就行”,但长假里身体对热量的“敏感度”会变高,一顿过量的聚餐就可能让体重波动,每天监控才能把反弹风险降到最低。
饮食管理
守住标准
减重的关键在饮食,但长假不是“打破所有规则”的理由,反而需要更明确的饮食标准来约束自己。
明确饮食底线
如果正在执行高蛋白减重,可参考每公斤体重1.2-1.5克的蛋白质摄入量,比如60公斤体重,每天需72-90克蛋白质,相当于2个鸡蛋+150克鸡胸肉+200毫升无糖酸奶;不确定标准的话,提前找营养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存在手机里随时查看。
坚持饮食日记
不用每天事无巨细,但至少记录一日三餐的“核心食材”和大致分量。
每周对照饮食标准复盘,看看是否有过量摄入高糖、高油、高盐食物的情况,再结合体重变化调整。
在外就餐有技巧
饭前先喝1杯温水,再吃蔬菜和蛋白质,最后吃主食,能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遇到高盐的菜,可以在清水里涮一下再吃,避免摄入过多盐分;尽量少喝酒,酒精热量高,还会降低代谢,实在推脱不了,就选低度酒,每次不超过1小杯,同时多吃蔬菜和瘦肉。
选择健康零食
至于零食,家里别囤高糖高油的薯片、饼干,实在想吃,可以选1小把原味坚果、1个苹果或橙子、1小杯无糖酸奶,吃的时候细嚼慢咽,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会给身体添负担。
坚持运动
假期不松懈
很多人觉得“长假要好好休息,运动先放一放”,但一旦停止运动,身体代谢会变慢,热量消耗减少,体重很容易反弹。
其实长假里的运动不用“高强度、长时间”,利用碎片化时间动起来就够了。如果宅家,可结合日常场景安排运动,比如每30分钟站起来活动10分钟——做几组拉伸、深蹲,或者在客厅里慢走。
早上起床后花15分钟做平板支撑、瑜伽,激活身体代谢;饭后别马上坐下,散步10-15分钟,帮助消化。
如果外出旅游,逛景点时多走路,每天争取走6000-8000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比如住3-5楼,就直接走上去;海边度假时,试试沙滩散步、慢跑,沙滩的阻力能让运动效果更好。
记住一个原则:每周至少保持4次运动,每次累计30分钟以上,就能维持身体代谢水平,避免热量堆积。
拉上“同盟”
减少诱惑
减重不是一个人的事,尤其是长假期间,家人、朋友的支持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可以提前和家人、朋友沟通自己的减重计划,请他们当你的“减重监督员”。比如看到你想囤零食时提醒一下,聚餐时和你一起选健康的菜。
如果有减重群,也可以每天在群里分享自己的饮食、运动情况,和群友互相鼓励,避免独自坚持的孤独感。
另外,别给自己“完美主义”的压力:如果偶尔吃多了,不用焦虑,更不用放弃整个计划,第二天适当减少热量摄入、增加运动量,就能调整回来。
减重是长期过程,长假里的“小插曲”只要及时纠正,就不会影响最终结果。
适当断食
给肠胃“减负”
如果遇到“大餐集中”的日子,可以尝试“轻断食”来平衡热量。
但要注意,“轻断食”不是“完全不吃”,尤其不要跳过晚餐,否则容易导致夜间饥饿,反而在第二天暴饮暴食。重点是“适度减量”,保证蛋白质和蔬菜的摄入,让身体在“减负”的同时,不会缺乏营养。
国庆长假是放松身心的好时光,却不是减重计划的“暂停键”。做好体重监控、守住饮食标准、利用碎片时间运动,再加上家人朋友的支持,你不仅能享受假期的快乐,还能让减重成果更稳固。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来源:医学减重专家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