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新药研发市场,大型药企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与此同时,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报告,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在全球新药研发金额中的占比持续增长,并且预计将从今天的约20%增至2034年的约30%。
近年来,全球新药研发的模式正悄然生变。
在全球新药研发市场,大型药企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与此同时,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报告,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在全球新药研发金额中的占比持续增长,并且预计将从今天的约20%增至2034年的约30%。
每年全球有约1000家新公司成立,在全球新药研发生态系统中,这些新兴势力承担起探索前沿的重要任务。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涌现,显著拉动了对CRO外包服务的需求。2024年,全球CRO外包服务占比突破50%;行业预测到203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5%以上。
需求增加的同时,CXO企业所承接的研发项目,技术难度也同步攀升。如今,新型合成分子的结构愈加复杂,据药明康德研发化学团队统计,仅仅在过去5年中,合成的平均分子量就增长了14%,平均合成步骤增长22%;与此同时,一系列新分子类型为曾经“不可成药”的靶点带来创新疗法。
因此,对于全球CXO企业,行业趋势在带来更广阔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对业务模式与技术能力提出更严峻的挑战。在近期的药明康德投资者开放日上,多位高管传递出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可以说是给市场和投资者吃下了“定心丸”。
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与净利率均创下历史新高,公司的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也在今年首次突破500亿,为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奠定基础。2018年至今,药明康德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24%,达到行业趋势的3倍。盈利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核心业务的持续增长。过去10年中,化学业务平台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近30%。
在行业整体尚未完全复苏的背景下,药明康德能够扛住市场的挑战,在CXO行业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
核心引擎:CRDMO模式构筑竞争优势
对新药研发企业而言,一个常见的痛点是往往需要辗转于多家合同服务商之间,这个过程可能产生项目转移风险,并造成额外的时间和成本消耗。与常见的CMO或CDMO企业不同,药明康德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独特的CRDMO模式。这五个看似简单的字母覆盖了新药开发的全流程,使得合作伙伴的新药研发能够以一体化、端到端的模式进行。
深入剖析CRDMO模式,“R”(研究)端无疑是引入研发管线的流量入口。药明康德在25年历程中逐步发展出的R端业务,为这家企业带来了开源引流、理解趋势与形成合力的三重独特优势。
要想为后续研发吸引新客户,第一步需要触达到优质的长尾客户。在投资者开放日上,药明康德高管分享了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2024年,药明康德超过70%的新客户由R端早期业务贡献,其中35%在过去5年中有成功融资记录。R端业务如同高效的“漏斗”,帮助药明康德在早期将潜力客户的项目吸引到一体化平台。
在跟随前沿科学的过程中,药明康德还形成了对行业趋势的前瞻理解。如今药明康德能够把握住GLP-1风口,看似机遇青睐,实则是基于早期R端的市场洞察与前瞻布局的必然结果。
在GLP-1类药物的引领下,全球多肽疗法市场规模正迈向千亿美元量级。早在多肽疗法未受广泛关注的2011年,药明康德就建立了多肽药物发现团队,从前沿中捕捉到多肽药物发展的前景。2018年,药明康德正式推出专注于多肽、寡核苷酸和相关化学偶联物的新分子CRDMO一体化平台WuXi TIDES。该业务平台板块近年来增长迅猛,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50.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41.6%。预计全年收入有望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而且,早前数据显示,在当前处于临床在研阶段和已上市的近百款GLP-1激动剂中,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平台支持了其中23款,其中包含11款临床阶段的多肽药物。
R端的引流能够吸引到客户,但要长期留住客户,还需要各业务环节高效协同、形成合力。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模式确保了不同业务团队的无缝衔接,实现真正的一站式服务。2024年,超过1000家客户同时使用R端化学、生物学和临床前测试业务,营收占总体业务收入的74.4%。
R端的多重优势,为下游D&M端的高效转化奠定了基础。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小分子管线内R端向D&M端转化了412个分子,D&M端管线总数超过3400个,包括76个商业化项目。与2018年相比,如今药明康德CRDMO平台用2倍的R端订单增长,撬动了17倍的D&M订单增长。
由“速度、质量、成本”构成的“飞轮”打破了曾经的新药研发“不可能三角”,加速更多管线向后端高效转化,也推动更多突破性新药获批上市。
从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在美国FDA批准的40款小分子药物中,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平台支持了其中的8款。其中,药明康德赋能重磅药物分子的能力尤其突出。在2024年全球销售额前10的化学合成药中,药明康德支持了其中4款;行业知名网站“猎药人”评选的2024年度10大明星小分子中,更有8款背后有药明康德的身影。
药明康德借助CRDMO一体化模式,还支持了多款靶向“不可成药”的复杂分子的研发。例如,带来重磅KRAS靶向疗法的明星公司Mirati,在起步阶段就选择与药明康德合作,合作项目覆盖了Mirati项目管线的各个环节。在靶向蛋白降解等复杂分子领域,药明康德同样与多家明星biotech建立起长期合作,助力创新疗法的探索。
追求极致,精细化运营铸就“护城河”
在药明康德投资者开放日,多位高管还强调了药明康德R-D-M端背后的另一个隐藏优势——“O”端(operation)的精细化运营。
药明康德对极致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研发环节,也贯穿于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对于刚刚启用的新车间,缩短爬坡时间对于提高产能资源利用率、增加营收收益至关重要。2017年,药明康德从投入使用一个新车间,到达到满产,大约需要2年时间;而在2024年,这一数字已经缩短为两个月。爬坡速度近10倍的提升,体现出药明康德对“极致”的追求。
除了上述案例展示的“药明速度”,“药明精度”是这家公司精细化运营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其中,其自主研发的设备智能调度程序,将车间整体使用率提升至接近产能利用率天花板的72%。“鹰眼”系统将反应加料的错误率从0.41%降至0.05%,同样接近可实现的最低水平。
药明康德的精细化运营同样离不开高度可靠的全球质量体系。今年3月,常州和泰兴原料药基地均以零缺陷的完美表现,一次性通过美国FDA的检查。正是对质量体系的高度追求,让这家公司有底气做到随时迎接审计。
当然,这个案例只是药明康德质量体系获认可的一个缩影。2009年以来,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平台成功通过全球监管机构的审计超过140次。得益于出色的质量记录,25次新药审批前审计得到美国FDA和EMA豁免。药明康德严格的质量管理不仅提升了客户信任度,也为公司在全球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赢得更多合作机遇。
从0到1到众多:25年迈向全球
在投资者开放日上,多位高管回顾了药明康德的25年发展历史。25年前,四位共同创始人开启了一间650平方米的实验室,并亲自设计打造了第一台通风橱,开始了从0到1再到众多的旅程。如今,这家公司已经发展为获得大量客户信赖的全球性一体化CRDMO平台。
今天,药明康德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拥有20多个研发和生产基地,并且仍在持续拓展全球运营网络。
今年3月,泰兴基地通过FDA检查后,具备面向全球市场提供原料药商业化供应的能力。如今,泰兴基地的多肽产能仍在持续攀升。预计到2025年底,多肽固相合成釜(SPPS)体积将增长至超过10万升,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放眼全球,药明康德位于新加坡的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预计在2027年投入运营,为小分子、寡核苷酸、多肽及复杂偶联药物提供服务;美国特拉华州的生产基地同样正在建设中,投产后将支持口服剂型与注射制剂的生产。此外,位于瑞士库威的生产基地已经在去年实现口服剂型包装产能的翻倍,目前喷雾干燥车间正在建设中。
从一间实验室起步,药明康德的全球足迹在25年间不断延伸。尽管行业存在不确定性,但药明康德以独特的CRDMO模式为行业带来更多确定性,持续助力客户挑战全球仍存在的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在这家公司的下一个25年中,相信药明康德将持续为生物医药产业贡献关键力量,助力更多突破性疗法惠及全球患者。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来源:宝宝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