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林赏析解读王巧英社长4首诗词——赏析/马学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07:03 1

摘要:在王巧英的诗词世界中,我们仿佛能看到一片辽阔的草原——那里既有风吹草低的壮美,也有细雨绵绵的柔情;既有放歌纵酒的豪迈,也有追思忆往的深沉。这四首诗词如同四扇窗口,让我们窥见了一位诗人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个体与宇宙、欢愉与哀思之间寻找精神的平衡。

马学林赏析解读王巧英社长4首诗词2025年9月30日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格律诗词)

2025年9月30日

草原上的诗性光芒——王巧英4首诗词中的天地情怀与生命哲思

(一)

在王巧英的诗词世界中,我们仿佛能看到一片辽阔的草原——那里既有风吹草低的壮美,也有细雨绵绵的柔情;既有放歌纵酒的豪迈,也有追思忆往的深沉。这四首诗词如同四扇窗口,让我们窥见了一位诗人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个体与宇宙、欢愉与哀思之间寻找精神的平衡。

(二)

《草原放歌》以“凉风飒飒雨丝丝”起笔,瞬间将读者带入那片湿润而清新的牧野。这里的“云开会有时”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暗含着生命中的阴晴圆缺皆有其时的人生智慧。诗中“骚客同逢新景地,声歌共咏律格诗”展现了中国文人传统的雅集之乐,而“方欣舞跃初登场,犹待觞频复满卮”则延续了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诗酒情怀。尾联“畅罢举头情更切,芳馨万里贵相知”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升华为对宇宙生命的深切认同,这种从有限到无限的跃升,正是中国古典诗学“意境”说的生动体现。

(三)

《行香子·草原秋》则是一幅浓墨重彩的草原秋景图。诗人以“郊外篱园,占尽秋天”开篇,巧妙地将私人化的篱园与广袤的秋天并置,形成微观与宏观的诗意对话。“羊肥马壮,溪水琴弦”的并置,以及“桂花馨,菊花艳,果瓜鲜”的铺陈,展现了诗人对草原丰饶的礼赞。下阕“狂蜂鸣笛,暮霞映影”的陌生化表达,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文气息,而“笑舞香袖,浣香汗,耸诗肩”则活画出一个在天地间尽情释放生命热情的诗人形象。这种人与自然的水乳交融,正是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

如果说前两首是向外舒展的草原画卷,那么《读〈道德经〉随感》则是向内收敛的哲思结晶。“世间含道本,天地养元真”两句,将老子的宇宙观凝练为诗语,道出了万物皆有其本真性的深刻认识。“大德融三极,襟怀抱一纯”更是在多元中求统一,在繁杂中守纯真,这种思想境界与草原文化的包容性不谋而合。

(五)

而《诉衷情令·母亲一周年祭奠》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最为柔软的内里。“回眸相隔到悲秋,泪水总难收”的直抒胸臆,“一年再无母影,痛哭绞心头”的锥心之痛,都是人类共通情感的真诚流露。从“思往昔,至情留”的追忆,到“梦中寻母,醒后偏忧”的残酷现实,最终落于“肠断荒丘”的极致悲怆,完成了哀思的诗意表达。这种个人化的情感书写,因其真挚而具备了普遍的人文价值。

(六)

王巧英的这四首诗词,在题材上从草原放歌到哲学随感,从秋日礼赞到亲情追思,展现了她广阔的艺术视野;在情感上从豪放到婉约,从欢欣到悲恸,呈现了她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艺术手法上,既有对仗工整的律诗,也有长短错落的词牌,显示了她娴熟的格律驾驭能力。

(七)

尤为难得的是,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草原文化的特质——那种天地人和谐共处的宇宙观,那种在辽阔空间中孕育的豁达胸怀,那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诗意栖居。王巧英以她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生命的存在方式,是我们在纷繁世界中保持精神独立的诗意呼吸。

(八)

在这四首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诗人形象——她既是草原的歌者,也是哲理的思者;既是豪放的饮者,也是深情的忆者。这种多面向的创作,正是草原文化包容性、开放性特质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诗词在当代依然保持生命力的明证。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格律诗词)

2025年9月30日

【附件】

(一)王巧英作品原件

1

草原放歌

文/王巧英

凉风飒飒雨丝丝,牧野云开会有时。

骚客同逢新景地,声歌共咏律格诗。

方欣舞跃初登场,犹待觞频复满卮。

畅罢举头情更切,芳馨万里贵相知。

2

行香子●草原秋

文/王巧英

郊外篱园,占尽秋天。让西风止步流连。

羊肥马壮,溪水琴弦。赏桂花馨,菊花艳,果瓜鲜。

狂蜂鸣笛,暮霞映影,任乡村醉了红颜。

知音词曲,骚客楹联。笑舞香袖,浣香汗,耸诗肩。

3

读《道德经》随感

文/王巧英

世间含道本,天地养元真。

大德融三极,襟怀抱一纯。

4

诉衷情令●母亲一周年祭奠

文/王巧英

回眸相隔到悲秋,泪水总难收。

一年再无母影,痛哭绞心头。

思往昔,至情留,念无休。梦中寻母,醒后偏忧,肠断荒丘。

(二)诗人作品来源

草原雄鹰诗社2025第33期34期作品展播【组诗词:草原放歌】作者/草原雄鹰诗社诗人

原创草原雄鹰雅涵2025年09月26日 与2025年09月30日

(三)王巧英诗人简介

王巧英,呼和浩特市人,从小喜欢文学、喜欢草原,心在草原,情在内蒙。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草原雄鹰诗社创始人,草原雄鹰诗社社长。笔名雅涵。诗词作品多见诸报刊和网络。诗词作品常发表于报刊及网络平台,代表作包括《茶》《酒》《家》等,曾获多个奖项。

(四)赏析解读作者简介:

马学林,男,回族,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文化艺术博士,国家一级诗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格律诗词),国学家、文学家、汉学家、改革先锋艺术家、当代中国百强诗人、当代中国诗坛杰出诗人、当代杰出文艺工作者;世界孔子学院终身名誉院长、香港国际商会联合体终身名誉主席;获中国当代十大文化学者荣誉称号、获首届人类文明大赛文化艺术类金获、2022年获中共中央在党50周年纪念章、2025年亚州地区艺术先锋、获亚州国际艺术勋章;获联合国文化艺术丰碑奖、艺术评审委员会终身副主席,世界艺术影响力领袖。到2025年8月写有两万三千六百多首格律诗。同年4月获(雅集京华《第八届百家诗会》一等奖,被授于“新时代诗词文化践行者”荣誉称号;5月,获大美东方第三届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荣获“中华文化永固杯终身成就奖”、并被授予“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与传承人”、“国宝大师”荣誉称号;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马学林著《百首诗词颂时代楷模拜四俊》200首诗);6月,获第四届矛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金奖”;7月,获中共中央颁发“七一勋章”和“七一勋章证书”;还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社、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六部委共同授“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被诺贝尔文学研究院聘“终身文学顾问”;论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楹联的美学思想研究》入编中国楹联学会《非遗里的楹联优秀论文集》,并获优秀论文证书。8月,获中国CCTV央视新闻官网终身荣誉顾问(厚德载物,德艺双馨)、获“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艺术奖”、“忠党爱国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25年9月30日于银川)。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来源:草原雄鹰诗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