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落地提升增收实效,“五良”“三新”助力产业升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06:49 1

摘要:“今年用上了密植精准调控新技术,初步测产亩产能达到1600多斤,而且成本没怎么增加,也不用操心,就比原来(传统种植模式)亩均多收入600多元。”9月28日,位于河北平乡柴口村的夏玉米地里,种植户张志存大叔喜笑颜开。

转自:河北日报

服务落地提升增收实效,“五良”“三新”助力产业升级

——2025“乡合丰收节”河北站暨密植精准调控夏玉米测产会举办

9月28日,2025“乡合丰收节”河北站在正定、平乡两地启动。图为平乡现场,农技专家现场讲解密植精准调控新技术。 蔡兴全 孙中明摄

“今年用上了密植精准调控新技术,初步测产亩产能达到1600多斤,而且成本没怎么增加,也不用操心,就比原来(传统种植模式)亩均多收入600多元。”9月28日,位于河北平乡柴口村的夏玉米地里,种植户张志存大叔喜笑颜开。

当天,由综合农业服务平台乡合农服发起的2025“乡合丰收节”河北站在正定、平乡两地启动。本次活动,旨在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充分展现了“五良”要素融合的增产增收成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栽培研究室主任张经廷、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艳等专家以及乡合农服团队人员、当地种植户共两百余人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丰收时刻。

“五良”融合“三新”落地,支撑产业提效

玉米一直是河北省秋粮的主要作物,但近年来也面临着因经营碎片化、种植经验化、服务零散化等原因造成的技术推广慢、单产提升难等挑战。如何将先进农业技术真正转化为农户实实在在的产量和收入,是当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核心。

张大叔所说的“密植精准调控新技术”,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团队研发,并在2023年被确立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主体技术。李艳介绍,该技术以密植为核心、以水肥精准调控为保障,解决玉米提升种植密度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问题,充分诠释了“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要素融合理念。乡合农服则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以因地制宜的改良、全要素的资源整合及全程高标准交付,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与监督下,经过严谨、公开的科学测产,应用该项技术的正定、平乡两地夏玉米亩产分别达到1566斤、1627斤,较当地传统种植模式增加15%至25%,亩净利润对比往年增加243元、652元,真正让农户实现了“省心又增收”。

“全要素整合+高标准交付”,陪伴式服务让百姓便利增收

“老百姓最在意投入产出比,担心风险。一开始对新技术常抱着‘投得多,赔得多’的态度。”乡合农服河北区域负责人王德一表示,“我们在引入技术的同时,就整合好了技术实施需要的所有资源设备,如耐密品种、高效能精准播种机、专用农资产品、滴灌设备等。”此外,技术人员通过一对一“陪伴式服务”,从选种、播种、施肥到化控,与农户“一起下地一起干”,确保每一项技术都不走样、不变形地落实到田间,保障了服务质效。目前,乡合农服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模式已在河北省30多个县成功推广。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生态,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百米

“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为农业提效益,帮百姓增收入,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也是集团全力发展乡合农服的初衷。”中和农信集团新闻发言人白雪梅阐释了“乡合”的深层含义:一是与政策相合,响应国家号召;二是与市场相合,遵循市场规律;三是与客户相合,以农户需求为中心;四是与伙伴相合,实现资源共享共赢;五是与自然相合,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这些理念与‘五良’融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乡合’模式的重要原则。”白雪梅说。

乡合农服作为中和农信集团旗下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背靠集团资源,赋能本地服务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及本地农技推广机构深度合作,不仅引入先进技术,更注重本地化改良、推广与落地。“通过这种‘总部赋能+本地化服务’的架构,以及与政府、科研机构、产业链及服务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效开放、合作共赢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生态系统,更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大规模转化、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百米。”乡合农服总经理窦华茂表示。

目前,乡合农服服务已经覆盖全国500多个县,惠及1000万亩土地。未来,乡合农服将致力于将河北等地的单产提升经验系统化、标准化地复制到全国更多地区。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