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芯难求,储能电芯6大龙头,谁会爆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06:40 1

摘要:2025年下半年,储能行业出现了一个罕见现象:头部电芯企业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产能利用率超过90%。这一局面的背后,是国内外政策的强力助推。

全球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六大电芯龙头企业正展开一场技术与市场的激烈角逐。

2025年下半年,储能行业出现了一个罕见现象:头部电芯企业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产能利用率超过90%。这一局面的背后,是国内外政策的强力助推。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已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未来两年半内需实现规模翻番。

01 全球储能市场爆发,中国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达240GWh,同比增长超100%

中国、美国、欧洲共同构成全球储能市场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中国企业表现尤为抢眼。

咨询机构SMM和鑫椤锂电发布的出货量排名显示,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电芯市场的份额已突破75%。前十强垄断格局基本固化,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增长极。2025年1—6月,中国企业新获199个海外储能订单/合作,总规模超160GWh,同比增长220%。

中东、澳大利亚和欧洲地区需求尤为旺盛,订单规模分别达到37.55GWh、32.31GWh和22.81GWh。

技术迭代加速是行业另一显著特征。314Ah电芯已成为当前市场主流,而500Ah+大电芯量产竞赛已经开启,推动系统成本下降25%以上。

储能电芯行业正面临供需两旺与结构转型并行的复杂局面。

02 六大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宁德时代:全球储能电芯绝对龙头

宁德时代已连续五年稳居全球储能电芯第一。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营收284亿元,毛利率25.52%

技术方面,宁德时代今年6月宣布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推出单体6.25MWh的天恒储能系统,以及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 Stack。

市场布局上,宁德时代深度绑定特斯拉、Fluence等国际客户,海外订单充沛。截至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对外公布的储能订单约为48GWh,包括阿联酋19GWh的电池储能项目、澳大利亚24GWh长时储能项目等。

亿纬锂能:储能领域的强势追赶者

2025年H1,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二,全年储能电池出货量突破50GWh大关,达50.45GWh,同比增长近92%。

亿纬锂能研发的628Ah Mr.Big储能专用方形大电芯,已于去年12月在其荆门工厂实现量产。今年4月,公司还发布了新一代6.9MWh储能系统,Mr.Giant系统也将在2025年开启全球交付。

订单方面,亿纬锂能今年上半年对外公布的储能订单已超63GWh,包括与海博思创签订的50GWh电芯购销合作、与沃太能源达成的10GWh战略合作等。

海辰储能:专注储能赛道的新锐力量

海辰储能作为专注储能赛道的企业,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二。公司587Ah电芯与6.25MWh系统下半年量产,美国得州基地投产加速全球化布局。

海辰储能的钠离子电池技术储备丰富,计划2026年推出162Ah钠电池产品。2025年8月,海辰储能超越比亚迪升至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第三位,市占率为8.9%。

比亚迪:垂直整合模式的开创者

比亚迪在储能业务中的一大特色,是其垂直整合模式。从原材料、电芯制造到储能系统输出,形成了完整的一体化链条。

截至2024年,比亚迪储能已经拥有超过75GWh的商业运营经验,为国内外超360个项目提供储能系统解决方案。2024年全年储能电池出货27GWh。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储能系统中标规模达2.44MWh,在海外斩获了沙特12.5MWh、智利3.5GWh、波兰1.6GWh等超大订单。

国轩高科:海外布局的先行者

国轩高科的储能业务同样成为其新的增长点。据InfoLink数据,国轩高科2024年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全球第8,今年一季度上升一位至全球第7。

技术方面,国轩高科发布了588Ah电芯能量密度达416Wh/L,并推出乾元智储20MWh储能电池系统。今年6月,公司收到累计容量超3GWh的意向订单。

国轩高科德国制造基地已投产5MWh储能系统,获欧盟合规认证,开启欧洲本地化制造新阶段。

远景动力:全球化布局的领先者

远景动力在500+Ah电芯量产方面领先。公司在美国田纳西工厂投产开启北美本土化供应,西班牙基地规划推进,全球化制造网络完善。

2025年,远景动力首次跻身全球前五,相比2024年上升2位。公司全球生产基地已达13座,横跨中、美、欧三大市场。

03 行业趋势:技术迭代加速,500Ah+大电芯成竞争焦点

储能电芯行业正迎来技术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当前,行业正快速从300+Ah向500+Ah大容量电芯演进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头部企业均已推出500Ah+产品。今年5月底,远景动力沧州超级工厂正式下线500+Ah储能电芯;6月初,宁德时代宣布其587Ah储能专用电芯开启量产交付。

大容量电芯的优势明显。500Ah+电芯可降低系统成本15%以上,提高能量密度,减少零部件数量,提升系统集成度。宁德时代587Ah电芯采用三维防御体系,实现过充、热失控不起火。

安全性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8月1日,中国首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强制性国标GB 44240-2024正式实施,标志着储能安全进入“强制时代”。

业内普遍认为,500+Ah储能大电芯的量产窗口期即将到来,今年下半年将迎来500Ah+大容量储能电芯量产的关键时期。

04 全球化布局:应对贸易壁垒,抢占海外市场

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壁垒,中国储能企业正加速海外产能布局

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印尼、泰国等地规划超200GWh海外产能。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10–15GWh产能,预计2025年底投产。

海辰储能于2025年7月投产美国得州10GWh系统工厂,成为首家在美实现系统集成落地的中国企业。远景动力田纳西一期7GWh储能电芯厂、法国杜埃工厂相继投产。

海外布局不仅是为了规避关税壁垒,更是为了贴近市场需求。欧盟通过177亿欧元专项基金支持9GW/71GWh储能项目,意大利、波兰等国对储能投资补贴达45%。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将储能税收抵免延长至2032年,2025年大储装机预计达51GWh,同比增长45%。

05 行业风险与挑战:价格竞争与产能过剩隐忧

尽管储能市场前景广阔,但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电芯价格持续下探,已普遍跌破0.3元/Wh,部分报价甚至逼近0.25元/Wh的历史冰点。

产能扩张可能导致新一轮过剩。2020年以来,宁德时代以近10倍扩张的增速稳坐全球产能榜首,2020-2024年产能规划从70GWh增至676GWh。

原材料价格波动也是重要风险因素。碳酸锂价格从2024年10万元/吨降至8万元/吨,若2025Q4反弹至12万元/吨,将压缩电芯毛利率3-5个百分点。

技术路线替代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半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量产,能量密度达360Wh/kg,可能对现有LFP电芯形成冲击。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也会影响行业发展。国内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细则尚未明确,若峰谷价差收窄,将影响项目收益率。

06 未来展望:储能行业迎来“三年黄金发展期”

在海外需求持续增长与国内政策利好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储能产业已步入“三年黄金发展期”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行业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技术方面,未来储能系统将向更高能量密度、更低度电成本、长时储能方向演进。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有望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

市场格局上,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高盛数据显示,储能电芯行业CR5已超75%,马太效应加剧。具备技术前瞻性、全球布局能力与长期战略定力的企业将成为最终赢家。

未来新型储能将在保障电力安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中发挥更核心作用。沙戈荒大基地、零碳园区、虚拟电厂等新场景不断拓展,为储能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储能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技术迭代、市场扩张、政策支持三重因素共同驱动行业成长。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兼具技术前瞻性、全球布局能力与长期战略定力的“长跑者”。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交流经验,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作推荐,投资者据此买卖,风险自担!)

来源:清风相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