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贫民窟这档播客火了!不聊暴力聊奋斗,专撕污名标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04:03 1

摘要:这小伙子是维迪加尔长大的,之前做了五年会计,工资稳定,本来能离贫民窟的压力远点儿,可每次看见外界把家乡说得那么片面,他总觉得不舒服。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维迪加尔贫民窟,大伙儿可能平时听这名字,脑子里先冒出来的都是些帮派打架的背景,还有那些破破烂烂的房子。

可那些在巷子里做手工、街头弹吉他、为日子奔波的普通人,从来没被好好当成故事主角。

直到2022年4月,一个叫萨乌洛·保利诺的年轻人打破了这种局面。

这小伙子是维迪加尔长大的,之前做了五年会计,工资稳定,本来能离贫民窟的压力远点儿,可每次看见外界把家乡说得那么片面,他总觉得不舒服。

最后干脆辞了职,搞了个播客叫《贫民窟居民播客》(Os Favelados Pod)。这名字特有讲究,用葡萄牙语一读,跟贫民窟居民能行几乎一个音,明摆着就是跟外界叫板, 我们这儿不是你想的那样!

说实话,我觉得他这哪儿是追热爱啊,根本是场主动突围。要是一个社区的样子总被别人说了算,住在里面的人不就成了哑巴?保利诺辞职做播客,就是从别人说变成自己说。

他不想再让毒品暴力这俩词儿概括家乡,而是把话筒递给真正生活在这儿的人, 比如开小作坊的创业者、在墙上画壁画的艺术家、靠街头表演贴补家用的年轻人,就想让这些人的奋斗被更多人看见。

谁能想到,这么个从简陋录音棚里出来的播客,能走这么远?保利诺自己凑钱搭的录音棚,设备大多是借的,14个志愿者没一分钱报酬,却常常熬到半夜打磨节目。

可就是这么个草根团队,2023年居然把播客做成了里约十大贫民窟企业,还请到了巴西知名演员巴布·桑塔纳来录节目, 这成绩,背后藏着他们跟别的播客不一样的心思。

现在很多播客都盯着流量,可这档播客更在意跟社区一起过。

他们不只是录节目往外发,还定期给贫民窟居民开免费的视听课,教的都是能用得上的本事, 从怎么录声音,到摄影棚怎么打光,再到怎么用社交账号推自己的作品,每节课都实打实。

有居民学完,就用手机拍邻居做手工的故事;还有人学会剪辑,把自己街头跳舞的视频发网上,慢慢也涨了不少粉。

我见过不少社区项目,要么靠别人捐钱活着,要么录几期就没下文了,核心就是没找到自己造血的法子。

但保利诺这团队特明白, 想改贫民窟的名声,不能只靠他们几个人说,得让更多居民自己会说话。等越来越多本地人能自己记录、自己传播,外界看见的就不是一个干巴巴的贫民窟标签了,而是一个有生气的社区。

《贫民窟居民播客》里面没有大声控诉,也不刻意卖惨,全是些平淡却真真切切的故事, 有人从摆摊卖零食开始,慢慢开了家小超市;

有人在墙上画满家乡的风景,居然吸引了游客来打卡;还有人因为照顾生病的家人,学了点护理知识,后来就帮邻居做健康咨询。

这些事儿,慢慢在改外界对贫民窟的看法。

这让我想起全球不少地方的边缘故事觉醒, 南非约翰内斯堡的黑人聚居区,有社区电台专门播居民的需求和故事;

印度孟买的贫民窟里,年轻人用手机拍纪录片,记邻里的生活智慧。

这些事儿本质都一样, 不想再让外界用猎奇、负面的眼光说自己的日子,而是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

其实对抗污名化,不一定非得吵吵嚷嚷。《贫民窟居民播客》就证明了,这种温柔的革命反而更有劲儿。就像一滴水慢慢往土里渗,那些旧的坏标签慢慢就掉了。等更多人看见维迪加尔的创造力和韧性,就会明白, 贫民窟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样子,这里的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来源:成倚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