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印发,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条例》是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也是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当前,思想文化交融激荡、群众需求日趋多元,深
近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印发,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条例》是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也是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当前,思想文化交融激荡、群众需求日趋多元,深入学习贯彻《条例》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更是真正走进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的战略之举。
在润物无声之中拉近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条例》在方式方法上,明确提出理论学习教育要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其核心在于让思政工作在贴合群众生活、契合群众认知的过程中实现思想引领。要让理论“活”起来,聚焦主题主线,以国家重大政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为契机,把“大理论”转化为“身边事”,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触动群众心灵、引发精神共鸣。要让表达“亲”起来,顺应时代变化,创新表达方式,深挖不同时期英雄楷模故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把“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用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让内容“准”起来,注重“分类施策”,针对青少年、老年人、新业态从业者等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差异化内容,让思政工作接地气、贴民心,真正成为“暖心话”而非“耳边风”。
在人民群众身边寻找答案。《条例》明确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全部工作,这意味着思政教育不能困于书本、止于课堂,而要融入城市工作、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倘若仍习惯于“照本宣科”开讲座、“自上而下”发文件,即便看似形式完备,实则早已与群众需求脱节,沦为“隔空喊话”。要广泛倾听群众诉求,在“面对面”与“背靠背”之间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真实情况。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握“深实细准效”五字诀,以“蹲下去看清蚂蚁”的精神多去群众问题多、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研究问题,让出台的政策既符合客观实际,又精准对接群众所需。要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尺,坚决摒弃“纸上谈兵”的虚功,用真抓实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现实问题,让思政工作真正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桥梁”。
在人人参与之间凝聚力量。《条例》明确要求“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在覆盖范围上,首次对企业、农村、学校、新兴领域、网络等七大领域思政工作作出专项规定,实现“全域覆盖”。要推动思政工作从“少数人发力”走向“众人拾柴”,关键在于激活各领域群体的参与热情。无论是企业里的技术骨干、农村中的致富带头人、校园内的青年学生、新业态中的快递小哥、网络空间的意见领袖,都能成为思政工作的“发声者”与“践行者”,在结合自身经历中让思政工作既有“思想高度”,又有“生活温度”。更要让“众人拾柴”的热情持续升温,构建“责任清、考核严、激励实”的良性循环,形成常态长效工作机制,为参与者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并设置“优秀宣讲员”“思政之星”等荣誉,让群众清晰感知 “参与有价值、付出有回报”,在“滴水成涓”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磅礴深厚的精神力量。(区政府办:唐晓宇)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