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5年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有39名滨州籍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长眠在浙江台州。2010年3月,滨州日报发起“为长眠在浙江台州的滨州烈士寻找亲人”活动,积极联络台州热心人士,寻找烈士的资料,促成滨州烈士家属赴台州。并先后推出了十几篇系列报道,将一个个人间真情故
不断发展壮大的滨州日报,发展视野和采访对象不再局限于滨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走出去”,走出滨州,走出山东,直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955年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有39名滨州籍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长眠在浙江台州。2010年3月,滨州日报发起“为长眠在浙江台州的滨州烈士寻找亲人”活动,积极联络台州热心人士,寻找烈士的资料,促成滨州烈士家属赴台州。并先后推出了十几篇系列报道,将一个个人间真情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2014年1月9日,本报记者登上赴英国的飞机。距今120余年前,英国人赵诚(Alfred Ernest Greening)来到滨州北镇,建起了教堂、学校、医院,并用照相机记录了那个年代的滨州。此行的目的,就是采访赵诚的后人,寻找百年前的滨州记忆,以及当时珍贵的影像资料。记者团到利兹采访,还吸引了当地的新闻媒体。约克郡晚报的两位记者赶到,对百年前赵诚的故事,以及跨越百年后,滨州与利兹再次密切关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以《一个中国大都市与利兹的美丽结缘》(《Chinese metropolis with a fascinating Leeds link》)为题,以近乎赞美的语言对滨州作了描绘。
2014年1月22日,本报记者专程赶到北京,对滨州无棣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作了采访,让这位时年86岁高龄的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巨匠广为滨州人所知。
2018年5月25日,本报记者应邀前往万里之外的非洲几内亚采访。记者用直播、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全方位展现滨州铝产业集群的世界另一端,尤其展现了魏桥创业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率先走出去开发海外资源、开辟海外市场的创新之举。
2020年8月29日至9月4日,滨州采访团走进青海祁连、重庆奉节,开展“帮扶千里情 协作一家亲”主题采访活动。7天时间里,记者翻山越岭、进村入户,与当地农牧民交谈,与当地干部座谈,与滨州援建干部一起工作,亲眼看到了滨州援助祁连、协作奉节以来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亲耳聆听到了祁连、奉节两地干部群众对党的政策和对滨州人民的感激之情。
2021年4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远赴2000余公里外的海南,追寻渤海区南下部队解放海南岛的英雄事迹,记录渤海子弟兵为海南岛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2023年8月底,本报记者就“一带一路”建设课题,先后赴亚洲的印度尼西亚、非洲的几内亚进行实地采访,深入挖掘魏桥创业集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加快国际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2024年1月22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飞越喜马拉雅——尼泊尔/山东(滨州)文化周”暨“齐鲁胜境”摄影展活动正式启动。本报记者全程参与组织策划和报道。
2024年10月12日至19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远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实地采访,追寻渤海子弟兵的战斗足迹,展现他们解放新疆、建设新疆的光辉事迹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
……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