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日的晨光漫进福州中院涉台调解室,那方墨色“和”字在光影里格外夺目。曾剑拔弩张的两家养老企业,正是在这个“和”字的见证下摒弃前嫌、握手言和,还各自向福州中院民四庭递上了致谢锦旗。只是少有人知,这两面鲜红锦旗的背后,曾藏着一场怎样漫长又焦灼的博弈。
秋日的晨光漫进福州中院涉台调解室,那方墨色“和”字在光影里格外夺目。曾剑拔弩张的两家养老企业,正是在这个“和”字的见证下摒弃前嫌、握手言和,还各自向福州中院民四庭递上了致谢锦旗。只是少有人知,这两面鲜红锦旗的背后,曾藏着一场怎样漫长又焦灼的博弈。
矛盾深积:二十余起纠纷的拉锯战
时间拨回到2022年10月,某老年之家与台企某养老公司签订《委托经营合同》,委托经营某老年之家项目。最初,双方的合作如预期般顺畅,入住老年之家的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之家的声誉也越来越好。
但好景不长,因经营理念的严重不和,双方逐渐产生押金退还、房租支付、员工社保分担、政府运营补贴领取及住养人福利费退还等一系列矛盾纠纷,甚至一度上升至因打架互殴被行政拘留的程度;双方自2023年5月开始互相起诉,产生诉讼、执行及未诉纠纷等二十余起。
集智破局:头脑风暴下的解纷妙招
面对案情盘根错节、双方争议较大的局面,主审该案的福州中院民四庭法官刘瑜深知:绝不能止步于“就案办案”,必须精准戳中案件的难点、解开当事人的痛点,让他们真正信服法院、放下芥蒂。也正因此,在民四庭每周例行的疑难案件讨论会上,一场围绕“如何化解本案矛盾”的头脑风暴悄然展开。
“某养老公司是台资企业,某养老之家又是当地颇具声望的养老机构,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观摩庭的方式,直观的向当事人展示司法程序的公开与透明。”
“我们也可以通过‘总对总’涉台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将本案移送市台办及台胞调解员参与调解,增强台胞台企对人民法院诉讼程序的认同感。”
……
经过这场讨论,刘瑜在笔记本上写上了“公开庭审+台胞观摩+台胞调解”这一行大字,拉开了本案纠纷化解的“序幕”。
法庭交锋:公开庭审上的对立与统一
2025年8月5日上午,随着法槌“咚”的一声敲响,10名台湾法学青年学生端坐在旁听席上,目光随着法官的提问聚焦审判区。只见两家企业代表正襟危坐、剑拔弩张,双方从庭审开始到庭审辩论结束,均是各执一词、针锋相对,唯有法庭询问双方是否可以调解时,双方法人异口同声道“绝无可能”。
“本案的一纸判决,无法实质性解决你们的矛盾纠纷,通过调解双方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庭审结束的当晚,刘瑜再次给双方当事人打去了电话。
也许是主审法官诚恳的话语打动了双方,抑或是二审旁听席上那数十双带有期许的眼神感染了双方,双方最终同意通过“总对总”涉台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移送市台办及台胞调解员开展联合调解。
冰释前嫌:所有纠纷的终局化解
调解过程中,在法官的指导下,台胞调解员从自身经办企业的角度出发,劝导双方各退一步,及时止损。市台办从国家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劝导双方放下争议,实现互利共赢。期间,主审法官多次召集双方当事人系统梳理案件的全部争议焦点,从法理情相统一的角度劝导双方通过调解一次性解决所有矛盾纠纷。
最终,在主审法官、台胞调解员及市台办数十轮的“面对面”“背靠背”“线上+线下”调解,双方逐步缩小调解金额的差距,最终达成了包含本案纠纷在内二十余件已诉及未诉案件的一揽子调解协议,双方均承诺不再缠讼及互诉。
9月28日,在市台办及台胞调解员的见证下,双方代表签署调解协议。福州中院当场制作调解书并送达双方,这场旷日持久的矛盾纠纷终于以双方握手言和落下了帷幕。
本案纠纷化解不是句号,而是涉台多元解纷机制深化的逗号,福州中院将持续发力,以“总对总”涉台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涉台案件委托调解、联动调解,让更多涉台纠纷止于未诉、化于萌芽。
Tips
“总对总”涉台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是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台办指导人民法院同本级台办建立沟通联系机制,指导有关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在线调解、在线申请司法确认等诉调对接工作,提升涉台纠纷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来源:淑颖教育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