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歼-20的银灰色机身掠过鄂州国际会展中心的穹顶,79式坦克的履带纹路印刻在展区地砖,缩比航母模型的甲板与远处花湖机场的跑道遥相呼应——10月18日至19日,这场让湖北鄂州等候六年的航空航天盛宴,绝非单纯的装备陈列,而是“吴王古都”与“空港新城”的跨界共鸣,是
当歼-20的银灰色机身掠过鄂州国际会展中心的穹顶,79式坦克的履带纹路印刻在展区地砖,缩比航母模型的甲板与远处花湖机场的跑道遥相呼应——10月18日至19日,这场让湖北鄂州等候六年的航空航天盛宴,绝非单纯的装备陈列,而是“吴王古都”与“空港新城”的跨界共鸣,是大国重器与城市肌理的深度咬合。
展区的“空中王牌”里藏着技术传承的密码。按1:3比例复刻的歼-20模型前,标注着DSI无附面层隔道进气道的技术注解,其流线型设计与花湖机场曾保障的9吨重航空发动机展品形成奇妙呼应——要知道,能安全承运尺寸6.2×2.3×2.6米的超大航材,正是鄂州空港支撑起这场重器展会的硬核底气。不远处的歼-10模型旁,互动屏循环播放着“空战视角下的鄂州”:VR建模将四峰山、梁子湖等地标融入模拟对抗场景,这创意源自2023年华中低空飞行嘉年华上,特技飞机以鄂州山水为背景的表演名场面。
地面装备展区则上演着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功勋装备79式坦克模型的说明牌上,“国产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的字样格外醒目,正是这款装备让中国坦克首次具备“动对动”射击能力,其技术基因已延续至一旁的99式坦克模型中。更巧思的是,航母模型与坦克阵列构成的“陆海联动”场景,恰好暗合了鄂州作为“华中区域战略物资保障基地”的定位,也与城市常态化开展的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形成国防教育的立体闭环 。
这场展会最独特的底色,是鄂州“古今交融”的城市DNA。非遗展区里,雕花剪纸艺人正用剪刀勾勒歼-20的轮廓,作品纹样中巧妙融入青铜镜的回纹元素——这正是“湖北之根 武昌之源”的文化注脚 。三国NPC巡游队伍不时穿过装备展区,身着战袍的“孙权”与航母模型同框,古战场的豪情与现代国防的威严碰撞出奇妙火花。文创货架上更藏着惊喜:“吴都游礼”系列中的武昌鱼玩偶与导弹模型相邻陈列,让硬核科技多了烟火气。
花湖机场的“国际基因”为展会注入了更广阔的视野。展区外的宣传屏上,一边是机场“1.5小时飞行圈覆盖90%经济总量”的航线图,一边是其在欧洲航空货运博览会上与慕尼黑、米兰等机场达成合作的新闻画面 。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所有展品的装卸流程均沿用了特种货物运输标准,从重心测算到绑带固定,每一步都复刻了保障精密仪器的专业流程,这正是鄂州从“城市机场”向“机场城市”跨越的生动注脚。
10月19日展会收官当日,或许会有观众注意到互动区的特殊留言墙:老军工写下“从看图纸到见模型,中国装备越来越强”,孩子画下“航母游长江”的想象,非遗艺人贴上刚剪好的战机剪纸。这场六年一遇的盛宴,终究超越了“看展”的意义——它是花湖机场的货运能力与国防重器的实力对话,是三国文脉与空港活力的时空相拥,更是鄂州向世界展示的“硬核与温柔并存”的城市名片。
当最后一批观众离开时,歼-20模型的影子恰好落在“吴王古都 空港新城”的主题花车上。这场古今与天地的对话,早已在鄂州的血脉里埋下伏笔:千年吴都的厚重,正是空港新城托举大国重器的底气。
来源:试剑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