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9日,我市召开《松原市卫健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开承诺举措》新闻发布会,就松原市卫健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开承诺举措有关情况进行发布,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9月29日,我市召开《松原市卫健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开承诺举措》新闻发布会,就松原市卫健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开承诺举措有关情况进行发布,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孙忠超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松原市卫健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开承诺举措新闻发布会。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松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丁相友先生、副主任孙英杰先生、副主任刘晓丽女士、副主任刘喜平女士、四级调研员刘志荣女士,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松原市卫健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开承诺举措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丁相友先生介绍松原市卫健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开承诺举措有关情况。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丁相友
丁相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与各位媒体朋友见面。我代表松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增进民生福祉”的部署要求,市卫健委紧紧围绕群众健康需求,聚焦民生关切,扎实推进各项惠民举措落地见效。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一、寻求“最大公约数”,精心组织开展“惠民生、保健康”民生实事
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市卫健委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健康热点、难点问题,以“惠民生、保健康”为主线,从“居民点、行业线、社会面”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扎实推进9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我们通过延伸服务时间、扩大药品供给、强化对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切实缓解基层群众就医用药难题;通过开通心理热线、开展惠民体检、实施儿童口腔干预等项目,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络;通过组织巡回医疗、健康宣讲、中医药健康夜市等举措,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全面提升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群众满意度,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持续增进民生健康福祉。
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努力以条线“小切口”推动服务“大提升”
在妇幼健康领域,我们筑牢生命起点的安全防线。我们全面推进免费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努力从源头守护新生命的健康;持续强化危重孕产妇救治,构建快速、高效、精准的救治网络,全力保障每一位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托起家庭的希望。
在医疗服务领域,我们着力破解“重复检查”问题。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验,让群众看病就医更省心、更便捷。既为患者节省了时间和费用,也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中医药发展领域,我们致力传承创新,满足多元健康需求。支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医疗机构提供“简单、方便、有效、廉价”的中医药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多元的健康选择,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惠及市民。
在营商环境领域,我们优化监管方式,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减少对守法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服务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
在健康促进领域,我们坚持预防为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围绕重点疾病、重点人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让健康知识和技能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筑牢社会健康的基石。谢谢大家!
孙忠超
感谢丁相友先生的全面介绍。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代表的新闻机构。
吉林日报
近年来,社会对妇女儿童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我们也注意到松原市在这方面特别是在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以及预防出生缺陷上落实了一系列举措。请问,松原市主要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孙英杰
孙英杰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您对孕产妇及儿童健康问题的关注。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一直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落实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构建覆盖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42天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做好孕期指导,全面排查高危因素,依据筛查结果对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五类孕产妇进行精准标识,实施“五色分级管理”。对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立即启动“一人一档、精准施策、全程跟踪”的闭环管理模式,实行“专案管理”,降低妊娠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同时,强化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省级孕产妇急救中心与全市助产机构的转诊网络,建立孕产妇就诊绿色通道,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动,行政、妇幼保健、定点医院三个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
二是持续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落实儿童眼保健服务,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启动实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和婴幼儿养育照护科学专业指导,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三是自2022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免费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项目,并纳入全市民生服务项目。筛查的对象是35周岁以下、孕15周到20周的孕妇。旨在通过提供免费的产前筛查服务,对检测结果异常的能够尽早干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这项服务坚持知情、同意和免费原则,不仅为众多家庭节省了医疗开支,也使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也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产前检查服务。
中国吉林网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超重和肥胖逐渐成为影响市民健康的重要因素,请问在体重管理方面,我们卫健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
丁相友
答:感谢您的提问。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增加慢性病发病风险。市卫健委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全面推进体重管理工作,助力市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在医疗服务方面,我们在医疗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目前,体重管理门诊在我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达到全覆盖。通过整合营养、内分泌、中医、心理等多学科资源,为超重人群提供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松原吉林油田医院开展“一站式”诊疗服务,已为近3万人提供健康体检和减重指导,参与者平均每月减重2–5公斤;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门诊为500余位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有效率达80%;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则发挥中医药特色,运用中药、针灸等手段科学减重。目前已为16015人次提供服务。
在科普宣传方面,我们在“健康松原”微信公众号开设体重管理专栏,组织多领域专家团队,针对“小胖墩”“过节胖”等常见问题推出科普内容,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到目前为止,在各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400余期,点击量60000+。同时组建由多领域专家构成的科普团队,进行科普宣讲,提升科普能力,针对“小胖墩”“节日胖”“假期肥”“过劳肥”等常见体重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截至目前,已经到3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宣讲,受益人群2000余人。
在环境建设方面,大力推进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建设行动,推广使用“一秤一尺一日历”,提高家庭、学校、单位、宾馆等场所的体重秤配置率,扩大健康小屋建设覆盖范围,让市民能更便捷地进行体重监测和管理。将广场舞、八段锦、健步走等健身项目融入社区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截至目前,已建设健康小屋24个,为32个公共场所配置体重秤。
在重点人群干预方面,作为试点城市,在省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体重管理监测工作已在昨日正式启动。在全市选取育龄妇女、孕产妇、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生、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14000人开展抽样监测,针对不同重点人群实施体重管理、干预工作。
市卫健委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倡议广大市民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积极参与体重管理,通过“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管好你自己,幸福一家人。
松原市融媒体中心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刘晓丽
刘晓丽
答: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特别贴近市民就医体验,也是我们推进互认工作的核心出发点。按照国、省政策规划要求,到2025年底,市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要超过200项,目前我市已实现278项检查检验结果的全市互认。其中检验项目93项和检查项目185项。像血常规、尿常规等基础检验,以及CT、超声等常用检查都在互认范围内,基本能满足市民日常就诊、慢性病管理等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密切关注国家、省政策动态,结合临床需求和实际情况,逐步增加互认项目和互认医疗机构数量,实现最大范围的结果互认,让更多患者受益。
吉林日报
当前网络健康信息繁杂,请问市卫健委在面向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科普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刘喜平
刘喜平
答:感谢您的提问。为提升市民健康素养,特别是加强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我们重点从三方面推进:
第一,建强线下科普主阵地。我们系统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深入推进健康县区建设,目前已实现健康县区创建全覆盖,组建由市级专家构成的健康科普团,并联动县区力量,定期深入社区、村屯和养老机构,围绕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预防等老年朋友关切的主题,通过面对面讲座、义诊咨询等形式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年初以来已累计开展健康科普活动500余场,发放字体适宜、内容实用的科普资料35万余册,让健康知识“零距离”触达。
第二,推动健康服务精准入户。我们着力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建立社区健康指导员机制。他们通过定期上门、电话随访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个性化服务,将专业的健康管理送上门、落到人,构建起一道坚实的社区健康防线。
第三,构建媒体传播新格局。我们积极打造“自媒+官媒”立体网络,不仅依托“健康松原”官方微信公众号持续制作推送适合老年人观看收听的短视频、音频等科普内容350余期,还携手主流媒体开设健康专栏,旨在打造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确保健康知识不仅“看得到”,更能“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服务机制,持续推动健康知识普及融入日常生活,切实守护好市民尤其是老年朋友的健康福祉,大家可以关注我们松原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松原”,随时获取更多健康信息。谢谢。
中国吉林网
在满足群众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方面,卫健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四级调研员 刘志荣
刘志荣
答:为实现基层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目标,近年来,我委持续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在体系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底,已经实现中医医院县域全覆盖,新建扶余市中医院投入使用,其他县级中医院全部异地新建,基础设施全面优化,群众就医体验显著改善。已建成96个中医馆,覆盖全部乡镇(社区),有效扩大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切实满足群众“家门口看中医”的需求。
在能力提升方面,培育了一批中医特色明显、疗效突出的优势专科,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中医优势、重点专科共28个,建立了上下联通、互补协作的专科帮扶机制,带动全市中医诊疗水平整体提升。深入开展基层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推进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通过“名中医走基层”“送技术下乡”等活动,同时依托市、县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加大适宜技术推广,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现场示范带教,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设立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4个、国家级和省级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共14个、吉林省老药工传承工作室1个,设立省级“西学中”培训基地1个,依托这些平台为全市培养了一批具备名中医学术思想与技术精髓、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同时,通过订单定向培养、在岗村医学历提升、师承教育、骨干培训等多模式协同,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多层次、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今年以来,我委持续开展“名中医义诊”“中医药健康服务月”等中医药便民惠民活动,让群众免费享受优质中医诊疗服务,体验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增强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推动中医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强化中医药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更多亲民惠民的服务新模式,推动中医药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服务百姓健康。
孙忠超
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