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森威|迟到的告别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20:27 1

摘要:2022年10月,我的父亲在检测报告出肝癌末期后,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作为独子,虽然一直享受着他全部温和而包容的父爱,但直到亲自书写葬礼上的告别辞时,才猛然发觉对他的陌生。随后,模式化的告别辞在故作铿锵的朗读声中成为了他人生末尾的谢幕礼。这在他人看似正确而恰

父亲年轻时的书法、摄影、篆刻作品(左)。

文字是写给母亲的情书中的节选(右)。

黄森威|迟到的告别辞

2022年10月,我的父亲在检测报告出肝癌末期后,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作为独子,虽然一直享受着他全部温和而包容的父爱,但直到亲自书写葬礼上的告别辞时,才猛然发觉对他的陌生。随后,模式化的告别辞在故作铿锵的朗读声中成为了他人生末尾的谢幕礼。这在他人看似正确而恰当的流程,对于父亲与我实则仓促而空洞。

记忆是脆弱而片面的。我对于父亲的记忆也是如此。我的儿子在父亲去世的头一年出生,这让我开始思考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父亲的突然离开又一次向我强调了这种思考的必要。我想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父亲,去缅怀他。

父亲是我认识世界的基石,我与这个世界自然地留下了他的痕迹——他的遗物、他相处过的人、他到过的地方、他说过的话、他的喜好……我试图利用直接摄影、绘画、文字和图像蒙太奇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和所有相关的记忆结合起来,重新转化为对父亲的认识和理解。既是作为一则迟到且郑重的告别辞,同时,因为情感是基于记忆的产生的,所以这也是作为今后父亲对我的爱与陪伴。

文并摄影|黄森威

父亲就读于警校时期的铝制饭盒

平窝乡富裕路功德碑。

回老家的路一直不好,父亲曾为老家修路捐款。

郑家楼村5组的水稻田边,路边盛着水稻秧苗的斗车。郑家楼村的一间灶房(房顶会刻意去掉几片青瓦,或替换上几片透明塑料,用以采光)

平窝乡的老师傅制作,典型样式。

警校时期的学习笔记

祖父种植的核桃树下泥土样本 (一个逐渐走向抽象但可触碰的家乡)

母亲口中常说的“石头房子”,隆昌市原公安局家属院(右)父母新婚的婚房合影(左)

婚房是一个纯粹的单间,没有卫生间、厨房和阳台。按照现在的眼光看待,条件是比较艰苦的。

苹果、橘子和梨(无法摆脱的经验,已经让我无法单纯的看)在作为临时栏杆的木凳上放着探望者送的水果。左后有我一直反对放家里的唐三彩装饰品。右1苹果留有刚满周岁儿子的牙印。

手心的鸡蛋(一个通过想象而摆拍的画面)

父亲儿时每年过生日才能吃上鸡蛋,母亲会偷偷招呼给予。

父亲的原生家庭合影(曾珍藏于老房主卧内的木盒内)黄德兴-黄长柏-黄青-谭仙赋-全家福

肝癌晚期的父亲在新房的卧室(蚊帐的样式与曾经的婚房中窗帘类似)

父亲的凝视,父亲拍摄的我与母亲,他引以为傲的一张照片,已精心装裱,目前在母亲的卧室。(彩色部分为裁切之后,黑白部分为记忆的盲区)

父亲东方宾馆外开百事可乐

父子合影-隆昌县公安局办公楼楼顶外墙

父母的婚房(黑白照片AI上色)

火化机。父亲在此台火化机内化为灰烬

长眠之地 父亲儿时常常玩耍的地方。 (线稿位置为埋葬父亲的地方,描摹 于父亲制作的盆景照片) 合成图像

作者简介

黄森威,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艺术学硕士,摄影艺术研究方向。现为四川传媒学院摄影学院专业教师,副教授。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声明丨本文所刊载内容,版权均为《中国摄影家》杂志所有,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刊联系。

来源:中国摄影家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