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跟加纳的联系从1960年建交就开始了,早年间中国提供不少援助,比如技术支持、资金贷款啥的,帮助加纳建医院、修路。这些援助大多是无息或者低息贷款,目的是帮兄弟国家站稳脚跟。
话说回来,加纳这个国家在非洲西海岸,独立那会儿是1957年的事儿,从英国手里挣脱出来,成为撒哈拉以南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那时候,它的经济主要靠可可出口,还有金矿啥的,但基础设施差,工业底子薄,发展起来挺费劲。
中国跟加纳的联系从1960年建交就开始了,早年间中国提供不少援助,比如技术支持、资金贷款啥的,帮助加纳建医院、修路。这些援助大多是无息或者低息贷款,目的是帮兄弟国家站稳脚跟。
加纳的债务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从上世纪60年代起,它就欠了中国一些钱,主要用于发展项目。到了2002年,中国决定免除加纳从1961到1964年积累的无息贷款的85%,这笔钱不算多,但对加纳来说是实打实的帮忙。
后续几年,中国继续提供贷款,支持加纳的水电项目,比如布维水电站,那是2013年建成的,由中国水电集团负责,投资了上亿资金,提供电力给当地,缓解了加纳的能源短缺。
时间推到2018年,加纳的债务情况更复杂了。它的外部债务总额已经堆到好几百亿美元,中国持有其中一部分,大概19亿美元左右。
这些债务大多来自基础设施贷款,加纳用这些钱修路、建桥、扩港口。2018年,加纳政府跟中国Sinohydro公司签了个大协议,价值20亿美元的基建融资,换取加纳允许中国开发部分铝土矿资源。
具体来说,加纳提供5%的铝土矿储备,用于精炼铝,出口收入用来偿还贷款。这笔交易不是白给的,而是资源换项目的模式,加纳把矿产收入放到一个托管账户里,确保还款。
这个协议一出,加纳国内就有点争议。反对党觉得这会加重债务负担,本来加纳的债务占GDP比例就高,接近80%,再借钱修路啥的,纳税人得背更大包袱。
他们直接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证,问这算不算贷款,会不会影响加纳的财政稳定。IMF的代表说需要更多细节来评估,但整体上表达了担忧,因为资源担保贷款容易出问题,如果矿产价格跌了,加纳就得赔本。
西方国家对这个交易的反应挺强烈的。美国和欧洲的一些机构批评说,这是中国在搞“债务陷阱”,意思是用贷款控制发展中国家资源。
比方说,美国森林服务局就警告,铝土矿开采会破坏Atewa森林,那地方是加纳的重要水源地,三个大河从那儿发源,供应上百万人的饮用水。
开矿得剥离表土,污染河流,还威胁稀有物种。环保组织像EXX Africa发了报告,说交易缺乏透明度,环境影响评估没公开,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破坏。
加纳政府当时回应说,这笔交易是互利的,能带来就业和基础设施改善。铝土矿在加纳沿海地区储量大,约4.3亿吨,但本地技术落后,开采效率低。
中国进来,能建炼铝厂,处理矿石,出口创汇。协议包括建铁路连接矿区到港口,方便运输。加纳计划用这笔融资修上千公里的路和桥,覆盖全国多个地区,提升物流效率。
但西方没那么容易买账。2019年,CNBC报道了这事儿,标题直指债务、影响和环境担忧。文章提到,中国除了20亿融资,还给了加纳3亿人民币的赠款和2500万人民币的债务豁免,作为额外支持。但
整体上看,西方媒体把焦点放在潜在风险上,说加纳的预算赤字会扩大,从2019年的4.5%GDP升到2020年的4.7%,借钱太多容易出事儿。
再后来,加纳的债务问题在2022年底爆发了。它宣布无法偿还外部债务,总额约300亿美元,中国持有17亿美元。加纳申请G20的债务重组框架,中国作为主要债权人参与谈判。
2023年,中国跟巴黎俱乐部(主要是西方债权人)达成协议,对加纳的债务进行有限重组。这相当于部分救济,让加纳喘口气,避免全面违约。
巴黎俱乐部包括法国、德国啥的,他们要求中国也加入,因为中国是新兴大债权人,不参与的话,重组就难推进。
这个重组过程暴露了中西方在债务处理上的分歧。西方推的“共同框架”要求所有债权人平等对待,但中国更喜欢双边谈判,觉得自己的贷款大多用于生产性项目,不该跟商业债混一起。
加纳的案子成了个例子,中国最终同意了,但过程拖了几个月。西方媒体报道说,中国一开始犹豫,导致延误,但最后还是签了,帮助加纳获得IMF的45亿美元援助包。
加纳对中国的答谢,主要体现在资源合作上。铝土矿协议就是个典型例子,加纳提供矿权,让中国企业投资开发,作为对长期援助的回报。
中国企业像Sinohydro和中铝集团,在加纳建厂,雇佣本地工人,转移技术。加纳的经济增速在非洲算快的,2021年达到5.4%,部分得益于这些项目。矿产出口增加了外汇储备,帮助稳定货币。
不过,西方对这个“礼物”的看法可不正面。他们觉得这是中国在扩大影响力,控制关键资源。铝土矿是现代工业必需品,用在飞机、汽车啥的,中国全球需求大。
西方批评说,加纳的协议不平等,如果矿价低迷,加纳得承担损失。Duke大学的一份报告算了账,说项目成本超收益,Sinohydro有权扣托管账户里的钱,如果加纳还不上。
环境方面,国际反对更猛。Atewa森林是上几内亚雨林的一部分,1926年就设为保护区,面积1.7万公顷。开矿会毁掉大片林地,加纳森林覆盖率已经从上世纪初的80%降到现在的20%。
河流污染会影响阿克拉的饮水,数百万人生计受威胁。环保团体发起请愿,呼吁停工,美国和欧盟的一些议员也发声,说这违背可持续发展目标。
加纳政府坚持推进,2021年批准了6460万美元的贷款 tranche,用于初步路建。但项目进展慢,因为本地抗议和法律挑战。
反对党在议会辩论,说政府没咨询足够,没做全面环境评估。IMF在评估中警告,资源背书贷款风险高,容易导致债务 distress。
从中加关系看,这事儿体现了发展中国家跟大国的互动。加纳从中国那儿得到实惠,基础设施上去了,经济有起色。但也付出代价,资源控制权部分让渡。
西方国家看不惯,觉得中国不按他们的规则玩,债务重组时总想拉中国入伙。2023年的协议是个突破,中国同意了,但未来类似案子还多,像赞比亚、埃塞俄比亚,也欠中国钱。
加纳的经济现在在恢复,2024年增长预计4.5%,债务占GDP降到90%以下。铝土矿出口2023年达到上亿美元,部分用于还款。
中国继续投资,2024年又签了新协议,涉及电力和交通。西方也没闲着,通过世界银行提供援助,条件是改革财政。
整体来说,这笔交易和债务处理,反映了全球地缘经济变化。中国作为债权人崛起,西方传统影响力减弱。加纳夹在中间,得平衡各方。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