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听经济新闻说“产能过剩”,主播念着一堆数据——服装库存压了多少亿件、家电销量连续下滑,末了归结为“需求不足”。可我越听越不是滋味,哪是需求不足?分明是14亿人里,太多人“买不起”。
今天听经济新闻说“产能过剩”,主播念着一堆数据——服装库存压了多少亿件、家电销量连续下滑,末了归结为“需求不足”。可我越听越不是滋味,哪是需求不足?分明是14亿人里,太多人“买不起”。
以前总以为“产能过剩”是工厂开多了、东西造得太多。直到前阵帮老家亲戚选洗衣机,两千多的基础款,她犹豫了半个月——儿子房贷每个月要还六千,老两口退休金加起来才四千,总怕手里留不住应急的钱。这哪是不需要洗衣机?是不敢花、花不起。再看网上,年轻人吐槽“月薪三千不敢买一百块的鞋”,中年人愁“孩子补习班费比工资涨得快”,大家不是不想消费,是口袋里的钱,撑不起想要的生活。
说到底,产能过剩的背后,藏着两个更扎心的问题:一是债务压得人喘不过气。房贷、车贷、教育贷、医疗开销,像一座座山压在普通人身上,每个月发了工资先还各种账单,剩下的钱只够勉强糊口,哪还有余力买新东西?工厂这边还在不停生产,可消费者早被债务绑住了手脚,东西自然卖不出去。
二是分配太不均衡。一边是少数人手里握着大量财富,消费早已饱和,买东西只看品牌不看价格;另一边是大多数人在柴米油盐里精打细算,哪怕是刚需品,也要对比来对比去。社会创造的财富就这么多,要是大部分都往少数人手里流,多数人的购买力自然上不去。工厂造得再多,没人能买、敢买,最后只能堆在仓库里,变成“过剩”的数字。
晚上刷到一句话:“不是没有需求,是需求被生活困住了。”想想真对。解决产能过剩,从来不是简单地“少生产”,而是要让普通人敢花钱、能花钱——减轻他们的债务负担,让分配更公平些。不然,工厂再怎么减产,只要大家还是买不起,过剩的问题,永远绕不开。
来源:小贝星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