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威士忌收藏的前世今生,看这一篇就够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19:36 1

摘要:自1923年寿屋(1963年更名为“Suntory株式会社”,中译“三得利”)在京都郊外创立日本第一家威士忌蒸馏厂 ——山崎蒸馏所,日本威士忌的历史至今方抵百年。然而,它所缔造的成就已足以媲美苏格兰威士忌。藏在这百年光阴里的,不仅是制作技术的传承,更是跨越国界

孙仲良收藏的部分威士忌

摄影:车建轶

自1923年寿屋(1963年更名为“Suntory株式会社”,中译“三得利”)在京都郊外创立日本第一家威士忌蒸馏厂 ——山崎蒸馏所,日本威士忌的历史至今方抵百年。然而,它所缔造的成就已足以媲美苏格兰威士忌。藏在这百年光阴里的,不仅是制作技术的传承,更是跨越国界的文化想象与探索精神。

我们特邀深耕日本古董威士忌收藏的孙仲良,谈谈他对日本威士忌的历史、设计演变、收藏价值以及对近年市场的观察。美术专业出身,曾是资深广告人的孙仲良,2008年成立新海上雅集,踏入拍卖行业,至今已17年。早期以瓷杂文房为经营重心,常年在日本各地征集拍品,因应买家需求,偶尔为其寻得日本古董威士忌,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自己的收藏体系。

“谈日本威士忌的发展史,绕不开三个人——鸟井信治郎、竹鹤政孝、岩井喜一郎。”在新海上雅集的上海办公室,望着书架上陈列着宛如艺术品的威士忌收藏,孙仲良翻开了平常作为工具书的《日本威士忌图鉴》。室内灯光折射在瓶身上,每一瓶酒都像是凝结时光的容器,盛装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气息与故事。

品尝原酒的鸟井信治郎

图片来源:三得利HD

事实上,这三位重量级的人物都与日本工业发展的温床——大阪有着深厚的渊源。才华横溢的岩井喜一郎(1883—1966)是大阪高等工业学校酿造系的首届毕业生,年仅26岁就设计出岩井式连续蒸馏机,开启了日本工业生产食用酒精的时代。

1904年,岩井入职以生产酒精与仿制洋酒为主的“摄津酒精酿造所”(摄津酒造前身)。当时日本的国产威士忌只是在烧酎的基础上进行调味与加香的仿制品,与真正的苏格兰威士忌相去甚远。

岩井喜一郎与其酒坊的执照

时值大正时代(1912—1926),日本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西化。时任社长阿部喜兵卫敏锐地意识到,仿制洋酒的市场终将式微,便与岩井着手规划生产正统苏格兰威士忌。

1916年,岩井提携大阪高等工业学校的后辈竹鹤政孝(1894—1979)进入摄津酒造。两年后,摄津酒造决定派竹鹤前往苏格兰学习威士忌制程,日本终于为生产真正的威士忌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竹鹤政孝与妻子丽塔

1918年,怀抱着“在日本酿造真正的威士忌”的志向,竹鹤踏上了苏格兰的土地。他在格拉斯哥大学研读应用化学,并在斯佩塞的朗摩蒸馏厂(Longmorn,今格兰利威)及坎贝尔顿的哈索本蒸馏厂(Hazelburn)实习,也在苏格兰结识了未来的妻子丽塔(Jessie Roberta Cowan)。

然而,1920年他与丽塔归国时,日本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恐慌影响而百业萧条,摄津酒造对是否正式生产威士忌举棋不定。空有满身抱负与酿酒技术却无用武之地,竹鹤黯然改行成为初中化学老师。

“赤玉葡萄酒”一经推出后入选德国的品评会

因此广告也颇受西洋影响,风格大胆

此时,寿屋创始人鸟井信治郎(1879—1962)凭借“赤玉葡萄酒”(Akadama Port Wine)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基于改良葡萄酒的成功经验,鸟井决定投资威士忌产业。他慧眼识人,聘用竹鹤担任山崎蒸馏所厂长。

对两人此刻的交集,孙仲良笑说 :“当时日本上班族平均年薪才600日元,鸟井给竹鹤的年薪是4000日元。”

鸟井信治郎与竹鹤政孝,这对看似天作之合的组合,其实在建厂初期便已显露出分歧。竹鹤倾向选在气候较接近苏格兰的北海道建厂,鸟井则顾虑北海道运输成本太高。最终他们选择了大阪附近的山崎——一处多雾、气候与苏格兰斯佩赛(Speyside)河畔相仿的地点。

当时的“三得利白札”广告

1929年4月1日,山崎推出了被视为日本首款“正统”国产威士忌的“三得利白札”(サントリー白札)。当年的广告文案颇具煽动性:“大家醒醒吧!崇洋媚外的时代已经远去。千杯不醉的人们呐!国产至尊美酒,有我们的三得利威士忌!”

然而,师法苏格兰的白札具有明显的烟熏泥煤风味,让喜欢饮酒配餐的日本消费者难以接受。市场反应平淡,竹鹤坚持更忠于传统的风格,鸟井则主张改良以适应本土口味,二人的分歧日渐浮上台面。

图正中便是首版三得利白札威士忌

孙仲良收藏

摄影:车建轶

孙仲良从柜中取下一瓶首版白札,瓶身在灯光下泛出温润的光泽。“鸟井希望生产更符合日本人口味的威士忌,这是造成他与竹鹤分道扬镳的关键原因。”他说。这瓶被视为日本威士忌开端的首版白札,品相几近完美,连里面的酒液都保存良好。孙仲良笑着说:“我去过三得利博物馆,他们展示的白札都几乎见底了。”

“我偏爱收集日本三得利威士忌各大系列的首版——寿系列、洛雅系列、秘藏系列等,这类酒数量稀少,在国内几乎没有人像我这样以版本为核心去系统收藏日本古董威士忌。”孙仲良说道。他的收藏标准从不以短期投资回报为导向,而是着眼于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他的酒柜像一个微缩的日本威士忌博物馆。

三得利·膳及三得利·座系列

孙仲良收藏

摄影:车建轶

从1962年起至1989年改革酒税为止,日本将威士忌按特级、一级、二级进行分档征税,不同级别之间酒税差额悬殊,促使厂家发展多条分级产品线,也让日本威士忌市场呈现丰富多元的格局。孙仲良取下一瓶1998年推出的“三得利·膳”威士忌举例:“这是为了搭配高档日本料理而推出的威士忌,显示当时的产品线已经细分到考虑配餐的程度。”

三得利推出的“Torys”威士忌

孙仲良收藏

摄影:车建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昂贵的舶来品是身份认同的投射,威士忌正是其中的典型。转机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生活方式逐渐西化,三得利敏锐地推出“Torys”威士忌,以平实的价格让大众没有顾虑地享用威士忌,开启了所谓的“Torys酒吧文化时代”。

1961年,三得利甚至推出“喝Torys,游夏威夷”的广告活动。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海外旅游依然是奢望,这一广告让威士忌成为承载梦想与重建希望的新型饮品,登上社交宴饮的舞台。

1934年,离开三得利的竹鹤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北海道,建立了余市蒸馏所。由于威士忌需要经过数年方能上市,创业初期他只能靠贩售余市特产苹果汁维持运营。直到1940年,首批日果(Nikka)威士忌才正式面世。与此同时,三得利则走上了另一条路线——创新与本土化。

古董三得利角瓶威士忌

现已成为日本威士忌爱好者心中的经典入门款

孙仲良收藏

摄影:车建轶

1937年推出了“角瓶”系列,以独特的龟甲纹瓶身和顺应日本饮食文化的柔顺口感,迅速风靡大众餐桌,开启了日本威士忌普及的时代序幕。三得利与日果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使日本威士忌的百年历史更加立体与丰富。鸟井信治郎最有名的口头禅是“去试试看吧!”(やってみなはれ!),至今仍是三得利企业文化的核心基因,更体现了其大胆开拓的精神。

古董日果威士忌

孙仲良收藏

摄影:车建轶

“三得利一直走在创新的道路上,为市场带来了更多元的风味,当然,有些新的风味可能是失败的,但成功的比例依旧更高。”孙仲良翻开《日本威士忌图鉴》,指着三得利琳琅满目的商品线,语气中透出欣赏。

谈及日本威士忌,包装设计的匠心绝不可忽视。“例如这些酒瓶的设计,都是请当时的无印良品总设计师亲自操刀。”孙仲良指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酒厂开始意识到包装设计对市场的影响,于是积极与设计师合作,打造出既具辨识度又富艺术感的瓶身。

模仿建筑造型的三得利威士忌

孙仲良收藏

摄影:车建轶

早期的威士忌对酒瓶材质精益求精,多采用水晶玻璃,比如“响30”的水晶瓶,甚至有品牌采用日本皇室御用的水晶玻璃。彰显尊贵身份;山崎酒厂曾推出极其奢华的纯金色瓶身的单一麦芽威士忌;三得利早期推出的花鸟风月系列,以各式精美的陶瓷瓶盛装威士忌,至今仍被收藏家视为经典。

包装精致、具有艺术感的珍藏版三得利威士忌

孙仲良收藏

摄影:车建轶

孙仲良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包装设计成为品牌差异化的利器。日本威士忌的包装设计一度独步全球,不仅瓶身,外盒也极为精致。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包装足以令消费者一眼就认定这是一款高端产品。”可惜近年来,标准化的玻璃瓶逐渐取代了精致的水晶玻璃,外盒也从绒布、桐木盒退化为普通纸盒,让孙仲良颇为惋惜,过往的美学追求,似乎也被时代浪潮冲刷而去。

回到当前日本威士忌收藏市场,孙仲良坦言:“2024年,日本威士忌的市场行情确实降到了一个低点。现阶段依然值得收藏的有两类:一是那些在权威品酒网站上获得高分肯定的公认佳酿,二是数量稀缺的古董酒或是限定酒款。因为它们价格下跌明显,处在买家可以择优而选的开放状态。但是,如果是那些普通的产品,我建议暂缓入手。”

三得利“Torys”威士忌、三得利“Gold”金牌调和威士忌

孙仲良收藏

摄影:车建轶

威士忌市场的变迁不仅体现在收藏偏好上,而且受到拍卖模式的影响。新冠疫情推动线上拍卖快速发展,相比艺术品,收藏威士忌的门槛和市场风险相对较低,成为疫情后市场反应较好的门类。

孙仲良分享:“新海上雅集以前也做过最原始的群拍,每晚在微信群里上拍24件拍品,会规划多个板块轮动,而日本威士忌也是其中一个板块。群拍基本上局限在彼此互相认识的圈子,后来专门的网拍平台因为时代因素加速崛起,我们开始与线上平台如一条、东加、龖藏以及拍卖公司合作。”

日果为纪念丽塔推出的特别版白兰地

孙仲良收藏

摄影:车建轶

然而,市场热潮总有起伏。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2024年整体市场行情都呈现低迷的状态。孙仲良透露:“轻井泽威士忌的价格相比高峰期下跌了数万元,就连一贯被视为保值的茅台,某些老版也比最高点跌了万元以上。”但他认为,对于真正喜爱威士忌的收藏家而言,目前反而是入场良机:“泡沫挤掉了,当然是最佳买入时刻。”

谈到收藏的意义,孙仲良感性地说:“收藏让我有机会深入研究日本威士忌历史,促使我学习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投入的时间与心力,使我的收藏变得更有意义。”

问及老酒与新酒的风味差异,孙仲良直言:“你得实际品尝,才能体会老酒的美妙。新酒通常火气十足,而老酒的酒精度已随时间挥发,使口感更醇厚。而且很多老酒的结构、骨架都保持得很好,很有风骨,因为当时使用的原酒都很讲究。现在有些新酒一入口很强烈,但中段层次感不足,而老酒的尾韵往往更悠长。”

孙仲良回忆曾在酒展以2800元的价格品尝过15毫升的“云顶”12年单桶威士忌,这款酒在威士忌专业评分网站上获评高达98分,被誉为“神之酒”。他不禁回味:“那种等级的酒,真是可遇不可求。”

山崎“Royal”珍藏版威士忌

孙仲良收藏

摄影:车建轶

他喜欢与懂酒的朋友分享收藏,而非将它们束之高阁。“我相信酒买了就是要喝。这些古董威士忌几乎与我们年龄相仿,我常自嘲是老人喝老酒。不过,老酒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味,现在有不少年轻人也喜欢喝老酒,日本很多酒吧都提供按杯销售的古董威士忌。”

富士御殿场蒸馏所出品的古董威士忌

孙仲良收藏

摄影:车建轶

暮色渐浓,办公室里的灯光依旧柔和地洒在书架上的威士忌,琥珀色液体就像时间的标本,等待在某个特别的时刻被唤醒。或许,收藏古董威士忌的妙处,正是在于将时间凝结为可感知的芬芳,让真正惜酒的收藏家,重温那段充满理想与探索精神的琥珀岁月。

《收藏/拍卖》杂志独家稿件

原文刊载于《收藏/拍卖》2025年秋季刊

标题《饮一杯琥珀之梦:与孙忠良谈古董日本威士忌收藏》

作者:赖奂瑜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收藏·拍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