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2022年底ChatGPT的推出,人工智能(AI)迅速成为全球热门话题,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一技术浪潮持欢迎态度。
5月7日消息,据BBC报道,随着2022年底ChatGPT的推出,人工智能(AI)迅速成为全球热门话题,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一技术浪潮持欢迎态度。
图片来源:IC
萨宾·泽特勒(Sabine Zetteler)在伦敦经营着一家拥有约十名员工的公关传讯公司。她至今仍未被AI的价值所说服。“我最近读到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为什么我要费心去读一些作者自己都懒得写的东西?’这句话非常有力,也完全符合我的想法。”泽特勒说。
她质疑AI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如发送由AI撰写的电子邮件、阅读机器人编写的新闻、聆听AI创作的歌曲,甚至因使用AI而解雇员工。“作为一名创办人,这其中没有任何喜悦、爱,甚至连一点点自我提升的动力都没有。这一切对我毫无意义。”泽特勒表示。
尽管她承认AI在促进社会福祉方面有一定潜力,但她仍对其对社会的广泛影响深感忧虑。“我很高兴AI能帮助视障人士阅读翻译文章,以及任何有益的事情。但总体而言,我不认为AI长远来说对人类有利。”泽特勒说。
“瑜珈静修”(Yoga Retreats & More)的创办人佛罗伦斯·阿切里(Florence Achery)对AI的迅速普及感到不安,她坚决不使用AI的原因之一是其对环境的影响。“我最初的反应是,AI没有灵魂,这与我事业的核心,即人际连结互相矛盾。”阿切里说。
“后来我发现,维持这些数据中心运作所需的能源消耗极高,对环境造成极大冲击。我认为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她补充道。
来自西雅图的公共事务工作者西耶拉·汉森(Sierra Hansen)也坚决不用AI。她关注的不是商业或环保问题,而是担心AI会损害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大脑本来就应该主导我们每天的生活安排,而不是依赖AI Copilot帮我们决定日程怎么排。”汉森表示。
“作为人类,我们的工作是应用批判性思维技能,如果你将简单的任务输入ChatGPT,那么你就不是自己在解决问题,而是它在为你思考。如果我想听音乐,我不需要AI为我创作完美的庞克摇滚专辑。”
并非所有人都有选择“拒用AI”的空间。从事数码行销工作的杰基·亚当斯(Jackie Adams,化名)起初因环保理由而抗拒使用AI,也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懒惰。然而,大约一年前,她所在的行销公司中已有三位同事开始使用AI来撰写文案、构思创意。六个月前,在被要求削减预算后,亚当斯也不得不加入这股潮流。
“那已经不是我能控制的事了。”她坦言,若继续拒绝使用AI,可能会对她的职涯不利。“后来我开始多接触AI,因为我在看招聘广告时,发现很多职位都要求有AI使用经验。我最近才意识到,如果不把AI融入工作流程,我就会被时代淘汰。”
如今,她已不再把使用AI视为一种懒惰行为。“它可以提升我的作品品质,也让某些事变得更好。”她补充说,自己主要用AI来润饰文案和编辑图片。
专家观点:选择退出AI的时机已过
美国纽约佩斯大学专门研究人工智能伦理的哲学教授詹姆斯·布鲁索(James Brusseau)指出,如今选择彻底退出人工智能(AI)应用的时机已然错失。他表示:“要是我们希望弄清楚决策背后的逻辑与缘由,那人类就依然不可或缺。但要是我们对决策过程本身并不在意,那么就很可能会直接借助人工智能来完成。”
布鲁索进一步解释道:“所以,在涉及刑事案件裁决这类需要严谨判断与公正裁决的场景时,我们仍会依赖人类法官来处理;在决定谁应该接受器官移植手术这类关乎人命、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的重大医疗决策上,也离不开人类医生的专业判断。然而,像天气预报这类对精确性要求相对没那么严苛、可依据大量数据和模型进行预测的工作,可能很快就会完全由人工智能来主导了。还有麻醉科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或许也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人工智能的辅助,甚至部分环节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来源:环球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