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全民普法 夯实法治根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7:54 1

摘要:法治宣传教育是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的关键环节,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该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法治宣传教育法共七章六十五条,分别规定了总则、社会法治宣传教

法治宣传教育是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的关键环节,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该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法治宣传教育法共七章六十五条,分别规定了总则、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法治宣传教育法呈现诸多亮点,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入法,筑牢法治中国思想根基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法治宣传教育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关系。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规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并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规定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首要内容,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引导全体公民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进一步夯实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根基。

二、服务大局、守正创新,构建全方位法治宣传教育格局

法治宣传教育法规定,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坚持与依法治理、法治实践相融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国家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规定了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法治原则、法律制度和法律常识,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和成就,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等。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明确规定国家加强涉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法治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积极阐释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理念、主张和成功实践。构建全方位法治宣传教育格局,对内着力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对外充分展现中国法治实践成果。

三、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形成大普法格局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规定,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法律法规制定机关应当加强立法全过程宣传解读,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发布信息、介绍情况、回应关切,通过多种形式扩大社会参与,将立法与法治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行政机关应当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管理、服务、执法和争议解决过程,综合运用释法说理、疏导回应、指导示范、组织听证、发布解读典型案例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应当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案件办理过程,结合各自的职责,运用依法公开审理案件、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发布解读典型案例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将法治宣传教育与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相结合,凝聚合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各环节。

四、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聚焦“关键少数”

聚焦“关键少数”,通过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其将法治思维融入日常管理、服务、执法和司法等环节,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宣传教育法对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作了专章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宪法学习,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国家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依法履职的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健全日常学法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培训规划、计划,实行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的监督,将有关法律知识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录用考试内容,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列入年度述职内容。

五、重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塑造“未来多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法治宣传教育法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作了专章规定。建立健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协调配合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普及青少年在家庭生活、校园学习、社会活动中所必需的法律知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守法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明确规定法治教育应当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开设法治课程并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和日常管理。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律师协会等社会组织,应当支持学校按照教育教学计划开展法治教育。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对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引导未成年人养成文明网络行为习惯,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

六、强化保障与监督,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法治宣传教育法专设保障与监督一章,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保障,加强监督,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在保障方面,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本地区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法治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保障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经费,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监督方面,建立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制度;完善普法提示制度,对未依法履行法治宣传教育职责的,及时发出普法提示,并规定未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的责任;明确各级人大常委会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

法治宣传教育法总结我国全民普法四十年实践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地构建起法治宣传教育的大格局,标志着我国法治宣传工作进入了全面统筹、系统推进的新阶段。贯彻实施好法治宣传教育法,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磅礴力量。(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副主任)

来源:法治日报

来源:南海区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