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号下午港股收盘,广州天河的券商营业部里,原本安静的散户区突然热闹起来。有人举着手机喊,阿里涨疯了,有人对着屏幕算收益,脸上藏不住笑意。打开行情软件一看,阿里巴巴-SW单日大涨9.16%,股价冲到174.9港元,市值一下多了近3000亿港元,直接重返3.
9月24号下午港股收盘,广州天河的券商营业部里,原本安静的散户区突然热闹起来。有人举着手机喊,阿里涨疯了,有人对着屏幕算收益,脸上藏不住笑意。打开行情软件一看,阿里巴巴-SW单日大涨9.16%,股价冲到174.9港元,市值一下多了近3000亿港元,直接重返3.32万亿港元关口,创下2021年10月以来的新高。
这波上涨可不是突然的惊喜。今年以来阿里股价已经累计涨了116%,南向资金连续23个交易日净买入,砸了621.16亿港元进场,连方舟投资这样多年没碰过阿里的机构,最近都重新建仓买了1630万美元的阿里ADR。很多人说这是马云回归带来的效应,但深扒背后的逻辑就会发现,这3000亿的涨幅,是阿里在两条核心赛道上闷头布局的必然结果,更是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的认可票。
今天不跟风喊口号,就从阿里的业务动作和数据入手,拆解马云押对的两条赛道到底藏着什么门道,再说说这事儿对普通人和市场的真实影响。不管你是投资者还是单纯看行业动向,看完都能明白这只互联网巨头的转身,到底靠的是什么硬实力。
先看底层逻辑:3000亿暴涨的底气,藏在财报和资金里
很多人觉得股价涨是“炒概念”,但阿里这波上涨,每一步都有实打实的数据撑着。从财报表现到资金动向,这些细节早就透露了上涨的信号:
第一个硬支撑:财报数据超预期,赚钱能力再升级
8月底阿里发布的202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已经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当期公司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423.82亿元,同比大增76%,远超市场之前的预期。最亮眼的是核心业务的增长,阿里云营收同比增长26%,创下三年新高,AI相关产品收入更是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这说明阿里的新增长引擎已经跑起来了。
放在以前,很多人担心阿里的基本盘不稳,但现在数据给出了答案。淘宝闪购第一阶段目标超预期完成,8月闪购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直接带动淘宝月度活跃买家增长25%;即时零售板块的月度活跃买家数更是达到3亿,这些都证明阿里在消费领域的根基不仅没松,还在不断扎深。
第二个硬支撑:资金用脚投票,机构散户都在进场
股价上涨的核心是资金认可。南向资金作为最懂港股的资金群体,连续23个交易日净买入阿里,累计金额超过620亿港元,这种持续加仓的动作,明显是长期看好的信号。更关键的是机构态度的转变,摩根大通等多家机构近期上调了阿里的目标股价,方舟投资也重新建仓阿里ADR,这些专业机构的动向,相当于给市场传递了“阿里价值被低估”的信号。
从盘面细节看,9月24号的上涨不是尾盘突袭的“假动作”,而是早盘就开始稳步拉升,全天成交量放大到192亿港元,是前一个交易日的1.8倍。这种放量上涨的态势,说明资金是真金白银进场,不是短期炒作,这也是股价能站稳高位的关键。
再拆核心赛道:马云押对的两条路,才是上涨的关键
财报和资金只是结果,真正决定阿里走势的,是马云回归后押注的两条核心赛道。这两年阿里精简组织、砸重金投入,全都是围绕这两个方向发力,如今终于看到了成效:
第一条赛道:AI+云深度绑定,砸3800亿建“技术护城河”
马云这两年在公开场合提得最多的就是AI,阿里的动作更是毫不含糊,直接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这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有实打实的落地成果:
在技术层面,平头哥的AI芯片已经进入测试阶段,目标直指英伟达H20的性能,一旦量产落地,不仅能降低阿里云的算力成本,还能对外输出核心技术,打开新的盈利空间。通义千问开源模型的表现更亮眼,全球下载量已经超过4亿次,吸引了大量企业客户基于这个模型开发应用,这让阿里在AI生态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在商业化层面,阿里云已经尝到了AI的甜头。依托AI技术升级后,阿里云拿下了中国联通的芯片订单,AIDC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增速领跑行业。现在阿里云的毛利率正在稳步提升,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渗透,未来很可能成为阿里最赚钱的业务之一。这种“技术投入→产品落地→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正是机构看好阿里的核心原因。
第二条赛道:本地生活强势反击,500亿补贴抢回市场
除了高科技的AI赛道,阿里在最接地气的本地生活领域也发起了猛攻。之前很多人觉得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落后了,但这两年的布局让市场看到了反转的可能:
阿里拿出500亿补贴推动淘宝闪购,8月的闪购日订单峰值直接突破1.2亿单,把即时零售的用户规模快速做了起来,现在整体即时零售月度活跃买家数已经达到3亿。在外卖领域,高德推出的“扫街榜”精准对标美团,通过差异化服务抢市场份额,现在外卖市占率已经追至43%,和美团的差距不断缩小。
更聪明的是,阿里把本地生活和淘宝、高德等生态打通,用户在高德上搜美食,能直接跳转到淘宝闪购下单,在淘宝上买生鲜,能享受即时配送服务。这种生态协同的优势,是很多单一平台不具备的,也让阿里在本地生活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引擎。
关键视角:这波上涨,给市场透了三个重要信号
阿里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龙头企业,它的股价波动从来都不只是一家公司的事,更折射出整个行业的趋势。这波3000亿的暴涨,其实给市场传递了三个关键信号:
第一个信号:真金白银的投入,远比概念炒作靠谱
这两年很多公司都在蹭AI热点,但大多只停留在“喊口号”阶段,真正愿意砸重金投入基础设施的很少。阿里直接拿出3800亿搞AI建设,从芯片到模型全面布局,这种长期主义的投入,最终换来了业绩的增长和股价的上涨。这给所有企业提了个醒,不管是AI还是其他新赛道,只有沉下心做技术、做产品,才能真正获得市场认可。
第二个信号:互联网行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在升级迭代
之前总有声音说互联网行业增长见顶了,但阿里用数据打破了这种偏见。阿里云的26%增速、AI业务的三位数增长、本地生活的用户突破,都说明互联网行业不是没有机会,而是需要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创造”。只要能找到新的增长点,把技术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互联网巨头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个信号:投资要看“长期逻辑”,别被短期波动带偏
今年年初还有人因为阿里股价低迷而唱衰,但那些看懂阿里战略布局、坚定持有的投资者,现在已经收获了翻倍的收益。这告诉普通投资者,炒股不能只看短期涨跌,更要关注公司的核心业务、技术投入和长期规划。像阿里这样有扎实基本盘、又在核心赛道持续发力的企业,只要耐心持有,大概率能等到价值兑现的那天。
最后说句实在话:巨头转身的启示,比股价涨跌更重要
阿里这波3000亿的暴涨,表面看是股价的反弹,本质上是战略的胜利。马云回归后,推动组织架构精简,把合伙人团队从26人缩减至17人,还复刻湖畔花园的创业场景,要求高管每日汇报AI进展,这种高效的执行效率,让阿里的战略能快速落地。从AI+云的技术布局,到本地生活的市场反击,每一步都踩在了行业的关键点上。
这对我们普通人也有启发,不管是做事还是投资,都需要有“长期眼光”和“执行力”。做事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像阿里布局AI那样,提前找准方向并持续投入;投资不能追涨杀跌,要像那些坚定持有阿里的投资者一样,看懂背后的逻辑再出手。
阿里这波上涨之后,你觉得它的股价还能继续涨吗?你更看好阿里的AI+云赛道,还是本地生活赛道?如果是你,会选择长期持有这样的企业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互相给点参考。
我是好运相伴,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好运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