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15000亩新增耕地变身米粮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6:17 1

摘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高标准种植油菜花,主要目的既不是观赏,也不是收籽,而是还田。为加快改良盐碱地,利津县引入华中农业大学付廷栋院士油菜生物改良技术,将让看似平常的油菜花发挥出土壤改良和探索增收路径的“多元效应”。

利津县抓住三秋生产关键期,创新实施盐碱地生物改良工程,让昔日盐碱地变身稳产田、米粮川。

秋风送爽,汀罗镇后墩村近千亩盐碱地上如今阡陌纵横、生机勃发,村民们正在高标准展开新品种油菜花播种作业。

东营市油菜产业发展研究院农艺师杨强:我们所选取的油菜是适合我们(当地)抗寒、耐盐碱的品种。我们通过采取水肥一体化、起垄覆膜滴灌,确保苗期苗全苗壮。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高标准种植油菜花,主要目的既不是观赏,也不是收籽,而是还田。为加快改良盐碱地,利津县引入华中农业大学付廷栋院士油菜生物改良技术,将让看似平常的油菜花发挥出土壤改良和探索增收路径的“多元效应”。

东营市油菜产业发展研究院农艺师杨强:我们这个油菜通过整株还田以后,能快速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通过两到三年的种植,能够使中重度盐碱地,达到中产田的水平。我们在还田之前,会采摘菜苔,每亩地每季可采摘500—1000斤,可实现增收1000元以上。

利津县牢牢把握国家级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机会,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开展耕地后备资源综合治理,实现新增耕地一万五千多亩。各级站在科研制高点,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突出“以种适地,以地适种”和“种养结合”原则,在带动农民增收共富上发力,形成了可复制,易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利津模式”。

利津县津瑞土地公司总经理刘鸿昌:原来这个一万五千多亩地,是中重度盐碱地、荒草地、废弃的坑塘、养殖设施,通过我们筑土抬高、深耕精平、暗管排盐、地力培肥和生物改良的一系列过程措施,达到了一般耕地的种植条件。在此基础上,现在进行的是生物改良工程,这块地就是我们种植油菜,油菜全株还田,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有机质,其他的新增耕地我们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进行生物改良。

通过开发,新增耕地今春首茬种植就实现产能突破,部分地块超过中产水平。多数地块通过多茬改良种植和生物治盐后,将实现中产耕地目标。

利津县津瑞土地公司总经理刘鸿昌:通过治理,使新增耕地含盐量力争降到千分之五以下,土壤的有机质提高千分之五,使新增耕地成为真正的稳产田,向群众交一份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好答卷。

来源:山野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