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天坑溶洞变垃圾山:生态没有旁观席,每个人都是保护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6:47 1

摘要:贵州毕节黔西市红林乡金林村的天坑溶洞,原本该是喀斯特地貌的活教材——地下河蜿蜒流淌,钟乳石如水晶宫般剔透,探险者举着火把穿越时,连呼吸都带着敬畏。

贵州毕节黔西市红林乡金林村的天坑溶洞,原本该是喀斯特地貌的活教材——地下河蜿蜒流淌,钟乳石如水晶宫般剔透,探险者举着火把穿越时,连呼吸都带着敬畏。

可2025年9月27日,抖音博主“渔猎齐哥”的12秒视频,让全国网友集体破防:镜头里,十层楼高的垃圾山压在溶洞深处,塑料瓶像风铃挂在石笋上,死鸡烂床垫泡在墨绿色污水里,防毒面具都挡不住刺鼻的腐臭味。

这条视频24小时播放量破1.2亿,47万条评论里全是“心碎”“愤怒”“必须严惩”的呐喊。

当“渔猎齐哥”举着防毒面具,踩着黏稠的污水走进溶洞时,连这位常年在野外探险的硬汉都红了眼眶。

镜头扫过之处,建筑垃圾、过期药品、农药瓶混着粪便的污水,在钟乳石上结成厚厚的污垢。

地质专家现场测算,垃圾带纵深300米,最厚处达18米,总重量420吨,相当于70头成年亚洲象叠罗汉。更触目惊心的是,溶洞底部暗河距乌江源头仅3公里,一旦暴雨,这些裹着塑料泡沫的污水将直捣长江。

“你们看这些排泄物,明显是从附近厕所化粪池直接排进来的!”博主踩进一滩黏稠物时,直播间47万观众同时听到“噗嗤”一声闷响。

黔西市相关部门连夜发布的通报显示,现场水样大肠杆菌超标300倍,原本该向下生长的石笋群,三分之一因垃圾卡阻出现异常弯曲。这哪是垃圾堆积?分明是大自然在流血的伤口!

垃圾从哪来?监管为何集体失声?

9月28日凌晨,市委书记在应急指挥大厅盯着地形图红圈时,可能没想到问题比想象中复杂。

调查组顺着排污管摸排1.2公里,发现污染源竟是家废弃养猪场——老板跑路,3名留守人员用抽污泵把化粪池直排溶洞,储液袋里渗出的蓝色药液,正是过期兽药的痕迹。

但更扎心的是监管漏洞。

生态环境局与水利局连夜核查时发现,溶洞周边根本没有排污许可记录。环保局老李摇头:“这种隐蔽区域,我们一年顶多巡查两次。”

农业农村局则摊手:“养猪场废弃后,产权归村里,我们没权管。”12个部门扯皮的结果,就是让天坑成了“法外之地”。

这绝非个例。

印度新德里加济布尔垃圾场65米高的“垃圾山”,2017年暴雨坍塌埋了两人;菲律宾马尼拉垃圾山崩塌,300人葬身废墟。全球3159座“垃圾山”囤积8亿吨废物,每年释放的甲烷相当于2000万辆汽车排放量。当人类把垃圾当“眼不见为净”的处理方式,地球终会用更惨烈的方式反击。

420吨垃圾咋运走?

9月29日清晨,当第一辆封闭式转运车驶出洞口时,65岁的老支书耿文德抹了把汗,这位采硝工出身的老人,带着22名“银发运输队”钻进废弃防空洞,用微型斗车把垃圾“化整为零”。

年轻人抡着铁锤破碎混凝土块,消防员腰挂绳索当“蜘蛛侠”,剪下挂在钟乳石上的“垃圾帘”。每剪一刀,腐水就喷一脸,防毒面具里全是酸臭味,但00后消防员熊伟说:“想到下游几十万人的水源地,臭就臭吧。”

这场“垃圾攻坚战”动用了2台25吨汽车吊、3台履带式挖掘机,连无人机都飞进洞顶裂隙做“CT扫描”。

当最后一车垃圾运往水泥窑协同处理中心时,市政府干了件更绝的事——把垃圾坡削成阶梯式看台,装270°全息投影复原“垃圾瀑布”;保留10平方米“原始垃圾断面”,用亚克力封存成“地球伤疤”;入口处刻上198位工作人员和47位村民的名字。视频里,博主对着清澈的暗河水说:“原来‘绿水青山’不是形容词,是动词——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动手去‘动’。”

每个人都是生态守护者:别让悲剧重演

当印度“垃圾山”引发火灾,当菲律宾垃圾场埋葬300条生命,当新德里婴儿死亡率因污染飙升至每千人80人,我们还能心安理得地说“这不关我事”吗?

黔西溶洞的腐臭味、钟乳石上的污垢、暗河里的粪便,都在敲响警钟:生态环境没有旁观席,每个人都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必须是修复者。

笔者建议:企业别再偷排污水,居民别再乱扔垃圾,监管部门别再踢皮球。当12秒短视频引发全国关注,当47万条评论变成监督利剑,这就是民间力量的觉醒。正如网友所说:“原来保护环境不用等政策,从今天开始,我可以少用一个塑料袋,多走两步扔垃圾。”

天坑溶洞的伤疤会愈合,但人心的懒惰若不根除,下一个“十层楼垃圾山”可能就在你家后院。现在,轮到我们动手了——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子孙后代还能看见清澈的暗河水。

来源:十洪都烟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