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赛车领域从不缺乏速度与激情的故事,但2025赛季CTCC中国杯鄂尔多斯站的一个细节,让这场比赛格外引人注目——领克让自家汽车运动的掌舵人直接上阵。8月8日至10日,领克汽车运动主理人李丹,与搭档朱胡安操控领克03++赛车,在TC2组别首回合拿下冠军。这不仅是一
赛车领域从不缺乏速度与激情的故事,但2025赛季CTCC中国杯鄂尔多斯站的一个细节,让这场比赛格外引人注目——领克让自家汽车运动的掌舵人直接上阵。8月8日至10日,领克汽车运动主理人李丹,与搭档朱胡安操控领克03++赛车,在TC2组别首回合拿下冠军。这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种态度:不止懂管理,还要能在赛道上赢得对手。自2004年以来(除因疫情停办的两年外),李丹成为首位站上CTCC冠军领奖台的女车手,为中国赛车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品牌理念落地到实战
李丹的亮相,并不是一次单纯的形象露出,而是一次“用成绩说话”的实践。她驾驶的领克03++赛车,沿用了量产版Drive-E 2.0TD T6 EVO机械+涡轮双增压发动机与原厂8AT变速箱,赛道输出依旧可达350马力和450N·m峰值扭矩,充分证明了原厂高性能的实力。
领克的做法一贯强调“以赛促研”。从赛季初开始,极氪、领克双品牌的多位核心人员轮流参赛,包括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朱凌、领克工程师唐正、领克汽车性能队长陈礼龙等。这些人既在实验室里改进技术,也在赛道上感受极限驾驶带来的真实反馈。李丹的夺冠,让这种管理层亲自参战的模式有了最直接的成功证明。
女性车手的象征意义
在竞争激烈的CTCC赛场上,女性车手登顶冠军并不常见。李丹的胜利,打破了近二十年来的性别记录,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女性力量在赛车运动中的潜力。
这种趋势在领克自办的赛事体系中已初现端倪。自2021年创办的领克杯·城市竞速赛,为数百名车手提供了晋升职业舞台的机会,女性参赛者逐年增加。合理的参赛门槛与系统的技术培训,让更多驾驶者能从城市娱乐化赛事进入到全国级竞技平台。在鄂尔多斯的赛场上,不论是TCR中国系列赛、CTCC中国杯,还是领克杯·城市竞速赛,女性车手的身影和发动机的轰鸣声一起,成为赛道上独特的风景线。
技术验证与研发闭环
领克在赛事中的另一大策略,是让比赛成为量产车技术验证的最佳实验场。本次03++赛车针对赛道特点,在底盘、刹车和安全配置上进行了赛事化升级,包括18寸轮毂、高性能刹车卡钳ALCON、防爆油箱、FIA认证安全座椅等,但动力总成依旧保持量产状态。这一改装思路既保证了赛道适应性,又为日常量产车提供了可靠的性能数据。
鄂尔多斯国际赛车场以约1400米海拔、32米高差和连续复合弯闻名,对车辆动力持续输出与底盘稳定性提出了严苛要求。领克03++赛车在这样的环境下,仍保持稳定的圈速与精准的操控反馈,充分体现了底盘结构和动力系统的耐久与适应能力。这些数据会被直接带回研发环节,用于优化量产车,让普通用户在日常驾驶中也能体验到赛道级的操控水准。
这一次的冠军,不只是一次竞技胜利,更是领克在品牌战略中的一次精准落子。研发人员亲自参赛,管理者化身赛车手,女性车手刷新历史纪录——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领克赛道文化的核心内涵。
对于领克来说,赛车不只是奖杯和荣誉,更是技术、品牌、文化三者互相驱动的体系。李丹的成功,让外界看到了一种融合的力量:赛道精神可以来自办公室,也可以在赛场上兑现;量产车的技术可以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得到检验,并反哺到消费者的日常体验中。未来,这种“双轨并行”的节奏还会继续,而领克,显然已在这条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佳速度。
来源:科技果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