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拳台上拼拳脚,账本里拼数字,这回可真是“擂台搬进法院”。恩波格斗俱乐部一边挥汗操练,一边背着一串执行金额在背后晃悠,外加跟王宝强围着《八角笼中》票房在那儿扯皮。打拳要讲力度,打官司更要讲条款,结果拳头快不过法院那张执行书。
拳台上拼拳脚,账本里拼数字,这回可真是“擂台搬进法院”。恩波格斗俱乐部一边挥汗操练,一边背着一串执行金额在背后晃悠,外加跟王宝强围着《八角笼中》票房在那儿扯皮。打拳要讲力度,打官司更要讲条款,结果拳头快不过法院那张执行书。
夜色刚落,王宝强工作室甩出一句“白纸黑字分文不差”,俱乐部那边却连夜数着欠款名单,心里直犯嘀咕。台前幕后的口水还没擦干,成都市青羊区法院已经掏出最新账单:54.45万元,执行。法院的公章落下来,比沙袋更硬。
这事要翻着时间说才够味。去年十一月,恩波那边股权被冻结100万元,三年期限,挂牌显示“限制高消费”。昔日拳台上飞踢旋转的老板,转眼连高铁商务座都得绕道。冻结书还没焐热,一张72.55万元的强制执行通知又砸在桌面,俱乐部的财务姑娘直呼“出拳都不带这么密集的”。
再往前翻到2016年,四川恩波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注册落地,100万元注册资本,恩波一个人说了算——法定代表、执行董事、总经理,全是他。小小公司承包了训练房、营养餐和比赛差旅,打算把格斗梦在锦官城扎根。2012年就成立的恩波格斗俱乐部此前靠慈善招牌和硬核教学吸了一票小伙子,打过国内外不少比赛,也拿过奖杯,输了赢了全凭拳头。
转眼来到热闹的电影圈。那年夏天,剧组人马拉着摄像机找上门,《八角笼中》主打格斗励志,俱乐部一看这不就是本行?说干就干,人手场地器材全部铺开,账上花掉几百万元,想着等票房分成来回血。对外口头承诺5%,写在合同里的字也不含糊,谁料电影上映后狂收22亿元。榜单一路飘红,影院门口都排长龙,可俱乐部迟迟没等到那5%的转账提醒。
十一月初,恩波格斗俱乐部急火攻心,直接去把王宝强和相关公司告了个涉嫌诈骗。那封举报书字里行间全是一个念头:说好五分之一零五的票房,现在连五分钱都没影,拳台上打的是真拳,合同里也得算真账。举报递上去没几天,王宝强方面回了一句“任何承诺照单履行,坐等法律给个结果”。扔过来,没有多余标点。外人看着像极了格斗赛里互放狠话,拳击铃声叮的一声,各自退到角落补水。
报警举报之后,辖区派出所很快发了通报,流程一个不少。俱乐部这边本指望能堵住现金外流,实际上自己的财务状况先拉响警报。账目空隙太大,员工开销、房租器材款、外训比赛费全往外冒。资金链断成了三截,先是72.55万元执行,后来股权冻结,再后来54.45万元又冒头,跟连环组合拳似的落下来。
有人好奇,恩波到底能不能再挺?要知道,综合格斗烧钱速度堪比燃油赛车。一个优秀选手的住宿餐饮、理疗康复再加海外比赛机票,没个几十万根本养不住。俱乐部以前还能靠慈善招生、商业演出、小型赛事勉强滚动,这回执行书一封封砸下去,拳馆里的力量绳都跟着绷紧。
回看那份当初签字盖章的合同,恩波掰着手指算:22亿票房,哪怕只拿5%,就是1.1亿元。自己投入不过几百万元,本来准备把俱乐部升级成更大的训练基地,顺手给弟子们添点新护具。结果钱没着落,反倒账面多了十几条被执行信息。站在拳台中央的不是金腰带,而是又一份限制消费令。
此刻假如走进拳馆,能看到墙上贴着比赛照片,也能看到办公桌上一叠未付款催款单。教练照常让学员打靶,拳靶砰砰作响,背景里却飘着法院网的系统提示音。大家心里都清楚,拳击是分秒必争,可诉讼流程慢条斯理,一拖能拖到明年草长莺飞。谁都想快刀斩乱麻,可现实就是得在拳台外比耐力。
再把镜头切回王宝强那边。电影上映时他全国路演累到沙哑,票房破了20亿笑到合不拢嘴,现在面对举报只能放出“无愧于心”四字。合不合心另一方说了不算,法锤敲下来才算数。就像裁判的终场哨,无论观众多激动,都得听那一下哔——才能算谁赢谁输。
最有戏剧性的是,恩波格斗俱乐部平常教育学员先礼后兵,比赛前互相抱拳致意,讲究武德。到了票房分账这档子事儿,也只能先走法律程序。不少选手开玩笑:“教练,咱要不要把法律条文编进格斗课表?回头签协议先来一套踢腿热身。”
执行金额在系统里排着队,俱乐部的资产被层层锁定。无论是哑铃杠铃还是格斗笼,都逃不过评估清单。要是真被拍卖,场景绝对比电影还电影:闪光灯下,一批批铁笼和拳台上架平台,拍卖师拿起小锤子,“起拍价多少多少”,曾经洒过汗水的地方变成竞价现场。
不过裁判钟还没响,官司正在推着。王宝强工作室说“静待法律结果”,俱乐部也在等。等的不止是判决,还有那笔票房分成究竟落谁口袋。执行法院这边已经给出54.45万元的最新指令,俱乐部先掏还是先筹,全看他们的现金流。有人透露说教练正在联系比赛赞助商,想把学员送去打几场奖金赛,贴补公司账面。格斗场上还得扛大旗,否则员工工资一拖,士气比任何重拳更疼。
走笔至此,故事还没封箱,但所有角色已经各就各位:一边是被执行两次、股权冻结的拳馆公司,一边是票房破纪录却陷入合约风波的演员导演。字据摆在那儿,谁也别想耍太极。摔跤垫上讲技巧,法庭里讲证据。拳脚有寸劲,判决书却只有黑白分明。执行金额像计时器滴答滴答,拳馆若还想留住灯火,就得拿出能让法院点头的偿还方案。
拳迷们可能更关心未来有没有比赛可看。只要馆子没被彻底拍掉,训练照常,年轻选手们一样能在笼子里燃烧斗志。至于五个百分点的票房回不回来,这事同样得看一纸裁判。万一真判给俱乐部,那就是“起死回生”级别的大回血;反过来要是没戏,那家底就得继续精打细算了。
回望整条时间轴,从2012年建馆,到2016年注册公司,再到去年票房引爆,如今执行书飞来,顺序早被生活打乱。这篇故事就像被打散的淘气木块,对不上号时只好各自为战。不过有一点始终没变:拳台上输赢一目了然,法律角力却得等落槌。谁都跑不掉,谁也别想提前站在擂台中央举手庆祝。
等那槌子真正敲下去,恩波格斗俱乐部要么重整河山,要么把牌匾摘下收场;王宝强那边要么补款,要么转身离场。此刻谁多说一句都会像多出一次挥拳,体力留给最后一回合才是正事。所有镜头、灯光、掌声都按下暂停键,只剩判决书加载中的进度条在屏幕中央闪烁。拳馆的空气里仍然弥漫汗味,键盘上却飘着法律条文的墨香,两股气味搅在一起,就是这一回合最真实的味道。
无论结局如何,54.45万元的执行书已经落袋,72.55万元的账也还没结清,股权冻结依旧倒计时,22亿元票房在那里高高挂着。拳馆门口那块标语写着“流血流汗不流泪”,现在可能得加上一句“流汗之前先看合同”。等到官司终局见分晓,谁能笑着离场,才算真正把对手按倒在地。现在铃声还没响,拳手们甩着拳套,法官甩着流程,下一击到底落在谁身上,观众只好安静坐着看。
来源:晓萌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