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为您揭秘《义勇军进行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16:22 1

摘要:一张薄薄的金属模板,84个字,37小节,46秒铿锵乐音,承载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这张编号为A2395的金属唱片模板,就是1935年首次灌制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母板,也是存世唯一孤品。今年,恰逢这张唱片的九十华诞。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一张薄薄的金属模板,84个字,37小节,46秒铿锵乐音,承载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这张编号为A2395的金属唱片模板,就是1935年首次灌制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母板,也是存世唯一孤品。今年,恰逢这张唱片的九十华诞。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究竟是如何诞生的?背后隐藏着怎样曲折而动人的故事?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为您揭秘!

田汉被捕前托付手稿

让《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免于湮没

1935年2月19日深夜,上海法租界的细雨里,国民党特务抓捕了著名的戏剧家、进步文化艺术运动领导人、后来成为《国歌》词作者的田汉。彼时,他正在创作一部抗日电影《凤凰的再生》,刚完成剧本大纲与一段主题歌的歌词。

幸运的是,被捕前他已将手稿交给电通公司的经理孙师毅。否则,这部电影和这一段歌词,恐怕就再也无法和世人相见了。这部叫做《凤凰的再生》的电影,后来改名为《风云儿女》,而这首主题歌,日后被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的创作灵感,源于对民族危亡的痛切感知。这个时期的很多歌曲,都体现了抗日杀敌的时代特征。长久以来,对于田汉在哪里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田汉到底是在哪里创作的呢?在他被捕后,聂耳又是如何接续完成了这部作品?

聂耳两天写出曲谱初稿

在人生最后时刻铸就伟大乐章

田汉被捕后,聂耳主动请缨完成《风云儿女》主题歌的谱曲。仅用两天时间,他就写出了曲谱初稿。聂耳在他租住的小亭子间里夜以继日地忘我创作,由于声音太大,房东老太太不胜其扰,最终把他给赶了出来。

此时,国民党特务已经盯上了聂耳,党组织安排他东渡日本避险。1935年4月15日,聂耳带着曲谱登上赴日轮船,临行前承诺一定会寄回定稿。在东京,他反复打磨旋律,大胆改动歌词重复段落,让曲调更具冲击力。4月末,定稿寄回上海,可谁也没想到,7月17日,聂耳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

聂耳虽英年早逝,但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却创造出了足以撼动人心的伟大乐章。郭沫若在为聂耳撰写的墓志铭说:“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也。”《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那将这第一声号音录制成唱片的人是谁呢?

任光力排众议灌制唱片

让《义勇军进行曲》响彻祖国山河

1935年,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任光,顶着巨大压力推动《义勇军进行曲》灌制。法国经理担心出版这张唱片会招来日本人的抗议,但在任光的据理力争之下,最终法方经理同意,制作发行!

1935年5月3日,任光组织了电通电影公司的盛家伦、郑君里、袁牧之等7位演员,第一次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内录下首版《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了唱片。一首伟大的歌曲,就此从纸上音符一跃成为刻在唱盘上的音响,使这支歌曲风靡大江南北。

在推动国内传播的同时,任光也是把《义勇军进行曲》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二战期间,它甚至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战歌。在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期,美国非洲裔歌唱家、社会活动家保罗·罗伯逊用中文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表达他对中国人民抗战的支持。在录制的唱片封套上,宋庆龄题写了这样一段话:“中国已经从新的群众传唱运动中发现了反抗敌人的力量源泉……”

今日21:05,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的《档案》即将播出,敬请期待!

来源:brtv微剧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