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7日,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走进新华小学,为六年二班的同学们带来一场生动实用的心肺复苏(CPR)科普课。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化身为“急救小勇士”,在护士倪慧媛、李冰的带领下,沉浸式学习生命救援技能,让守护生命的种
“护士阿姨,这样按压对吗?”
“人工呼吸要做到胸口起伏才可以吗?”
“如果怀疑患者有传染病,还要做人工呼吸吗?”
……
9月17日,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走进新华小学,为六年二班的同学们带来一场生动实用的心肺复苏(CPR)科普课。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化身为“急救小勇士”,在护士倪慧媛、李冰的带领下,沉浸式学习生命救援技能,让守护生命的种子悄然在心中发芽。
作为医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系列科普活动之一,“童心筑起 ‘救’在身边”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累计开展4场校园专场,覆盖300余名三至六年级学生。急诊科团队坚持用专业又不失趣味的方式,让急救知识跨越年龄,深入童心。
Bai Lu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医护团队为不同年级量身打造“情景导入+实操互动”课堂。在新华小学的讲座中,一段真实的急救视频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迅速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倪慧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心脏骤停的征兆,并重点强调“黄金4分钟”救援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意识到:正确及时的CPR,就是握住生命希望的关键。
为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复杂流程,团队将CPR核心步骤凝练为“叫叫CAB”口诀——叫病人、叫援助、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借助仿真教具,医护人员逐步演示如何判断环境安全、检查意识呼吸、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并细致讲解胸外按压的节奏与深度、仰头抬颏的手法、人工呼吸的要点等,确保每一步都清晰直观。
随后的趣味问答环节中,“按压频率每分钟多少次?”“儿童按压深度多少合适?”等问题引发孩子们踊跃举手,现场气氛高涨。分组实操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在医护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下,同学们轮流在模拟人上练习按压与呼吸技巧,一丝不苟地打磨动作,俨然一群训练有素的“急救小先锋”。
活动最后,医护人员鼓励孩子们争做“家庭急救宣传员”,将所学知识带给家人,并叮嘱大家:施救前务必确保自身安全,及时向成人求助。表现优异的学生还获得了精美小礼品,一张张笑脸上写满了成就感。
“这堂课既实用又有趣,孩子们全程专注,动手积极性特别高!”学校老师及家长纷纷表示,活动内容贴近校园安全需求,形式生动易懂,为增强校园应急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希望今后能持续开展合作。
从理论讲解到实操体验,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市三院急诊科三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心肺复苏知识深入更多校园。此次新华小学之行,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CPR的基本技能,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敬畏生命、乐于助人的种子。未来,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将继续推进“医院-校园-家庭”三位一体的急救科普网络,把更多实用、生动的急救知识送进课堂,用专业与爱心点亮更多生命的星火,为提升全民急救素养、共建安全社会贡献力量。
图文 | 急诊科护士 倪慧媛
编审 | 文宣部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