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终成型!皖中这座城市“时钟型”高铁网最后一环合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6:14 1

摘要:过去十年,只要节假日前夕打开12306,目的地是合肥的票永远“秒光”,不是合肥没车,而是所有车都挤在合肥南站。这座2014年投用、13台27线的高铁站,2023年日均客发已突破9.2万人,暑运高峰日列车到发超过420列,能力利用率达97%,再增一线都困难。深夜

过去十年,只要节假日前夕打开12306,目的地是合肥的票永远“秒光”,不是合肥没车,而是所有车都挤在合肥南站。这座2014年投用、13台27线的高铁站,2023年日均客发已突破9.2万人,暑运高峰日列车到发超过420列,能力利用率达97%,再增一线都困难。深夜零点以后,南站的到发线依旧灯火通明,保洁、检修、上水、吸污、转线,一环扣一环,像一台被调到极限的节拍器,随时可能“爆缸”。

合肥西站的到来,给这台节拍器装上了缓冲阀。站场规模8台18线,看上去比南站小,却承担着完全不同的任务——它是京港高铁通道在安徽的“主城门”。合安九、合新、阜麻黄、淮宿蚌等新建线路的动车组,今后不再绕道南站,而是直接由合肥西上行引入合肥枢纽西北环线,与合肥站、合肥南站形成一条封闭“三角”。

列车可以在三站之间任意节点折返,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先出城、再掉头,18分钟就能完成“西—南”立折,比现在的外绕方案节省半小时。对铁路调度来说,半小时就是两趟高铁的发车窗口;对旅客来说,半小时就是能否赶上最后一班地铁的差别。

能力账更直观。上海局集团2024年运行图查定,南站满图能力138对,已排到极限;西站开通后,第一年就把合安九、合新本线35对车整体平移,同时把原由南站始发的12对高峰线、周末线西迁。仅此一项,南站日能力负荷立刻降到110对,空出20%的弹性,端午、国庆前夜“秒光”的紧张度将明显缓解。五年后,待阜麻黄、淮宿蚌、合西高铁全部接入,西站日办理列车预计达到102对,年发送旅客1900万人次,相当于把南站2017年的客流整体搬出去,再翻一倍。

更大的变化在“时钟型”高铁网。以合肥西为圆心,向北两小时到商丘、徐州,向东南一小时到黄山、景德镇,向西南一个半小时到武汉、南昌,向西三小时到西安、郑州。过去这些方向都要先绕到南站,现在合肥西一把“拉直”,皖中地区真正形成9向13线的放射轴。早上在合肥喝胡辣汤,中午到南昌拌粉,晚上回合肥吃小龙虾,全程高铁不绕路,一天打来回成为常态。

西站本身也是一座被低估的“智慧站”。8万平方米的站房,全国首个采用空心楼盖结构的高铁站,楼板里埋着1.2万米地暖管,冬天候车不用空调也能保持18℃;屋面2.2万平方米光伏板,年发电250万度,够站房照明自给。

安检、检票、广播、导向全部接入上海局“客运智能大脑”,人脸识别检票400人/小时,比传统闸机快一倍。站内装修用了30万块“湖波砖”,把巢湖的水纹压进陶土,阳光一打,地面像荡着一层细浪,被旅客戏称“最会抢镜的地板”。

年底静态验收完成后,西站将进入联调联试。第一趟动车组预计在今年11月从合肥西综合工区开出,沿合安九上行线一路跑到庐山,回头进西站一站停稳,标志着皖中“三站闭环”正式成型。那一刻,合肥南站不再孤军奋战,合肥站也不再只是普速老站,三座车站像三颗齿轮,终于咬合到同一根轴上,把整座城市的高铁生命循环撑得更大、更稳、更从容。对于每天靠高铁通勤、出差、上学的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好处或许只是——再打开12306,节假日终于能买到一张回家的二等座。

来源:爱旅行的小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