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4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每年一到换季,医院里肾科门诊人满为患。70岁的李阿姨最近总觉得腰酸、乏力、小便泡沫多。她以为是年纪大了肾气不足,找了点中药补肾,结果越补越糟。没几天,整个人浮肿、气喘,被送进医院,才知道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已经进入中期。
医生一边给她透析,一边追问她的生活习惯。李阿姨一脸无辜地说:“我一直喝自己煮的水呀,就是天冷了喜欢喝点热茶水、热汤水、热保温杯水。”医生皱了眉头说:“正是这些水,才一步步把你的肾‘拖垮’了。”
很多人以为肾脏出了问题,身体一定会“提前报警”。其实不然。慢性肾病的早期几乎没什么明显症状,常常被误以为是疲劳、上火,等到真正感觉不对劲的时候,肾功能可能已经丢失了三分之二。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是慢性肾病患者,但知晓率不足10%。更严重的是,很多人的肾病源头,其实藏在一杯杯“看似没问题”的水里。
1. 长时间反复加热的保温杯水
很多人冬天会在保温杯里泡茶、煮枸杞,觉得既暖身又养生。但你可能不知道,保温杯长时间处于高温封闭状态,非常适合细菌滋生,尤其是反复加热的水,亚硝酸盐含量会显著上升。
亚硝酸盐本身就是潜在致癌物,一旦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解毒负担,加速肾小球硬化,久而久之可能诱发慢性肾炎甚至肾功能衰竭。
2. 烫口的“热汤水”
很多人喜欢饭前喝点热汤,特别是冬天的火锅汤、老母鸡汤、骨头汤。虽然这些汤看起来“营养丰富”,实则高盐、高嘌呤、高脂肪。
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需要肾脏加班加点代谢,长期下来容易诱发高尿酸血症,再发展成尿酸性肾病。肾科医生常说:“喝汤不如喝水,尤其是不要喝煮得太浓的那种。”
3. 久煮不换的“千滚水”
有些人图方便,把热水壶水反复烧,甚至一壶水能喝好几天。这样做看似节能,实则极伤肾。千滚水在反复加热过程中容易产生重金属离子和亚硝酸盐,肾脏在代谢这些有害物质时会受到损伤。尤其是老年人、肾功能本就减弱的人群,更是“喝一口,伤一点”。
肾脏虽然沉默,但不会完全“隐身”。如果你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务必尽快就医检查肾功能:
小便泡沫多,且久久不散;
早起眼睑、水肿,鞋子突然变紧;
腰部持续酸胀,夜尿频繁;
食欲下降、恶心反胃、乏力;
血压持续升高,伴随心慌气短。
这些都可能提示你:肾脏正在超负荷运转。
久坐+少动
2024年《中国肾病流行病学白皮书》指出,久坐人群患肾病的风险高出普通人群近30%。因为长时间不活动,血液循环减慢,肾脏供血不足,容易造成结构性损伤。
高盐饮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而中国人平均摄入量超过10克。高盐饮食会导致高血压,继而诱发肾小动脉硬化,是导致肾功能减退的重要因素。
滥用药物
止痛药、减肥茶、抗生素……这些“救急用品”很多人当饭吃,殊不知其中不少属于“肾毒性药物”。长期滥用,会导致间质性肾炎甚至急性肾衰竭。
从肾脏的代谢角度来说,最好的饮品永远是——白开水。不需要太热,37℃~40℃之间最合适,既不刺激肠胃,也不会额外增加肾脏负担。一天喝多少水合适?成年人一般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ml,分6-8次喝完,不渴也要定时喝。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等基础病的人群,更要控制饮料热量、盐分和其他代谢负担成分,养成“喝对水”的习惯。
肾病从来不是“老年病”,它可能悄悄发生在每一个忽视健康的年轻人身上。一杯水,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决定你肾脏的命运。天冷不是喝什么都热着好,凉白开才是养肾第一水。别再让错误的“补水方式”,补掉了你的健康。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健委. 《中国肾病流行病学白皮书》. 2024年版
[2]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慢性肾病防治指南》. 2023年修订版
[3]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 《肾病患者日常生活指导手册》. 2022年
[4] WHO. Global Sodium Benchmarks for Different Food Categories. 2021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师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