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俄罗斯食品,其实挺冤的。他们那儿的巧克力用料实在,面粉都是高筋的,连奶粉都比国内的香。但架不住有些奸商太会钻空子,2019年就有报道说,河北某厂用代可可脂冒充俄罗斯巧克力,包装印得跟正品一模一样。消费者上当几次后,现在看见俄文包装都条件反射觉得是山寨货。
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卖不动,这事真不能怪老毛子。
前两天我在超市看见货架上摆着俄罗斯紫皮糖,包装都快积灰了。旁边大妈拿起又放下,嘴里嘟囔:"可别再是假货了。"
这话听得我直摇头,想起前几年朋友圈疯传的"俄罗斯蜂蜜",结果被扒皮是黑龙江小作坊勾兑的。
要说俄罗斯食品,其实挺冤的。他们那儿的巧克力用料实在,面粉都是高筋的,连奶粉都比国内的香。但架不住有些奸商太会钻空子,2019年就有报道说,河北某厂用代可可脂冒充俄罗斯巧克力,包装印得跟正品一模一样。消费者上当几次后,现在看见俄文包装都条件反射觉得是山寨货。
我认识个做进出口的老哥,他说真俄罗斯食品进中国要过五关斩六将。光清关手续就能拖三个月,等货到超市都快临期了。
反倒是那些假货,从各大口岸偷摸进来,三天就能铺满小商品市场。有次他亲眼看见,某批发市场的"俄罗斯奶粉"仓库,白天卖30块一包,晚上换个包装就敢标价98。
网友"西伯利亚土豆"说得好:"现在买俄罗斯食品就像开盲盒,要么赌到正品,要么吃到满嘴香精。"这话真不夸张,去年鹤壁查获的假俄罗斯面粉案就是个例子。要我说这些造假的就是欠收拾,把整个市场搞得乌烟瘴气。
其实俄罗斯人自己也急。去年莫斯科食品展上,有个俄罗斯厂长拉着中国经销商问:"为什么我们的真货卖不过假货?"听得人心酸。
他们不知道,国内某些"二道贩子"太会玩,正品进货价50,他们敢卖45——里面掺一半假货,消费者哪分得清?
现在抖音上有些俄罗斯留学生开始直播带货,直接从莫斯科超市采购。评论区最火的留言是:"只要物流单显示从俄罗斯发货,贵十块钱我也认!"
这说明啥?老百姓不是不爱俄罗斯食品,是被骗怕了。就像隔壁王婶说的:"我宁可多花钱找代购,也不敢碰街边所谓的进口食品店。"
要说解决办法,还得学韩国泡面那套。当年火鸡面刚进中国时也遍地假货,后来厂商直接在天津设厂,包装印中文但配方不变。现在超市里三养火鸡面卖得飞起,因为人家把品控攥在自己手里。俄罗斯企业要是聪明,就该在绥芬河或满洲里建分装厂,从源头上掐死假货。
最近有个好消息,俄罗斯农业部开始搞产品溯源系统了。扫二维码能看见从奶牛挤奶到包装的全过程,这招挺狠。
不过我觉得关键还得靠监管,建议市场监管总局专门搞个"中俄食品通道",逮着造假的就罚他倾家荡产。毕竟咱们普通老百姓就想吃口真东西,这要求不过分吧?
来源:无敌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