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数字化感应检测装置解决方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5:19 1

摘要:随着电力、通信、新能源、轨道交通等行业对供电与信号安全性要求的提升,避雷器(Lightning Arrester,简称 LA)已成为保护设备免受雷击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关键元件。但传统避雷器运行状态只能通过定期人工检测判断,其劣化、泄漏电流异常、雷击次数等参数

随着电力、通信、新能源、轨道交通等行业对供电与信号安全性要求的提升,避雷器(Lightning Arrester,简称 LA)已成为保护设备免受雷击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关键元件。但传统避雷器运行状态只能通过定期人工检测判断,其劣化、泄漏电流异常、雷击次数等参数无法实时掌握,存在漏检、滞后和误判风险。

避雷器数字化感应检测装置(Digital Sensing Monitoring Device for Arresters,简称 DSMD-LA)应运而生,它通过电流、电压、温度、雷击计数等多参数实时采集与数字化传输,实现避雷器运行状态在线、可视、可控监测,为智能运维和防雷安全提供基础。

二、避雷器数字化感应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

2.1 总体原理

数字化感应检测装置通过传感器采集避雷器的关键电气量与环境量,并经内置微处理器(MCU/ARM)数字化处理后,通过有线/无线通讯将数据上传至后端监控平台。主要原理包括:

泄漏电流传感:检测避雷器在工频下的泄漏电流及谐波分量,量程 0–20 mA,精度 ≤±2%FS

雷击计数感应:检测雷电流冲击次数及幅值,1–200 kA,计数误差 ≤±1 次

电压传感:监测避雷器两端电压(适用于并联型),0–3 kV(低压)、0–30 kV(高压)

温湿度传感:监测运行环境温湿度以辅助状态判断,温度 -40~+85 ℃,湿度 0–100%RH

数字处理通信:MCU 采集数据并上传 SCADA/云平台 RS485/Modbus、LoRa、4G/NB-IoT

2.2 关键测量指标

全电流与阻性电流分量:避雷器劣化多表现为阻性电流增大,数字化检测装置可分离电容性、阻性分量,监测到微小变化(≥5%)。

雷击能量判定:通过取样雷电流波形(8/20 µs、10/350 µs),计算能量与峰值。

温升监控:避免因内部击穿或密封失效导致温度异常,装置设有85℃高温告警阈值。

2.3 原理优势

非侵入式感应:无需破坏避雷器结构即可套装或串接安装;

实时在线:监控周期可达 1 s~1 min;

数字化传输:与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无缝对接。


三、地凯防雷智能数字化防雷系统组成与部署方案

3.1 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避雷器数字化感应检测系统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前端传感单元

泄漏电流互感器(开口式零序互感器、霍尔电流传感器)

雷击计数器模块

温湿度传感器

电源模块(取电自避雷器接地线感应或独立 DC24 V/锂电池)

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

MCU/ARM 处理器,内置 A/D 转换,数据缓存

阈值比较、趋势分析、告警判定

通信与供电单元

RS485/Modbus RTU、CAN、以太网、LoRa、4G/NB-IoT

供电:AC85–265 V/DC24 V 或自供电(太阳能+锂电池)

后端监控平台

实时数据展示(泄漏电流趋势、雷击次数)

告警推送(短信/微信/SCADA)

历史数据分析与报表导出

3.2 部署方案

(1)安装位置

数字化感应检测装置一般安装在避雷器接地引下线或并联母排处。对于 110 kV 及以上高压避雷器,装置通过专用电流互感器固定在接地引下线上,电压取样在并联电压分压器上;对于配电及新能源场景,装置可与避雷器集成于同一防雷箱或汇流箱内。

(2)接线方式

高压站用(110 kV 以上):独立 DC24 V 或感应取电,RS485 至站内自动化装置

配电网(10 kV):AC85–265 V 市电供电,LoRa/4G 无线传输至运维平台

新能源汇流箱:光伏板供电+锂电池,RS485/Modbus RTU

(3)通信组网

站内场景推荐 RS485/CAN 总线;

远程或野外场景推荐 LoRa 或 NB-IoT,传输距离可达 5–10 km;

支持 MQTT/IEC104 等协议与 SCADA 系统对接。

(4)数据上云

后台云平台可对多个站点的避雷器状态进行统一监测与分析,形成健康档案并支持大数据预测性维护。

3.3 典型技术参数(示例)

泄漏电流测量范围:0–20 mA(工频分量),分辨率 0.01 mA

雷电流计数范围:1–200 kA(8/20 µs 波形),误差 ≤±1 次

温度测量范围:-40~+85 ℃,精度 ±1 ℃

湿度测量范围:0–100%RH,精度 ±3%RH

电源:AC85–265 V / DC24 V / 自供电

通讯接口:RS485(Modbus RTU)、LoRa、NB-IoT、4G

防护等级:IP65(户外型)、IP20(盘装型)

工作温度:-40~+85 ℃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50,000 小时

四、地凯科技防雷智能避雷器系统行业应用领域

4.1 电力输变电

超高压/特高压变电站:110 kV、220 kV、500 kV 避雷器数量多,分布广,传统人工检测周期长。数字化感应装置可实时监控每个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和雷击次数,一旦发现阻性电流增大可提前更换,避免母线故障。

配电网线路:10 kV、35 kV 配电线路柱上避雷器加装无线检测模块,实现不停电巡检。

4.2 新能源电站

光伏汇流箱防雷器:在直流 1000 V 或 1500 V 汇流箱内,数字化检测可监控 DC SPD 失效、雷击计数和温度。

风电机舱/塔基:风机叶片及机舱避雷器安装数字感应装置,可远程监控每台机组防雷状态。

4.3 通信与铁路

基站通信机房:对信号线路和电源线路 SPD 状态实时监控,避免因 SPD 失效导致通信中断。

轨道交通/高铁信号系统:道岔控制箱、信号机箱内的避雷器可加装小型数字化检测模块,与车地通信系统联动。

4.4 工业与石化

石油化工储罐区:避雷器常处于爆炸危险区,数字化无线检测可减少人工巡检风险。

大型工厂配电室:实时掌握防雷器件健康状态,减少因雷击引发的生产停机。

4.5 智能建筑与数据中心

楼宇综合布线系统:弱电总配线架避雷器监控;

IDC 机房:电源及信号 SPD 状态远程监控,结合动环系统统一管理。

地凯科技避雷器数字化感应检测装置通过传感、计算、通信技术的融合,实现对避雷器运行状态的全方位、实时在线监测,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工巡检和离线测试模式。它在电力、新能源、通信、轨道交通、石化和数据中心等行业均可部署,显著提升防雷安全和运维效率。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该类装置将成为智能防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力与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提供更加可靠的雷电防护保障。

来源:地凯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