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存储市场正经历一场静默的"缺货风暴"。从DRAM到NAND闪存,从原厂库存告急到HDD转产挤兑,这场始于云厂商订单激增的供需失衡,正以超出市场预期的速度传导至价格端。业内普遍判断:今年四季度存储涨价已成定局,部分产品涨幅或超此前预测,一条围绕存储芯片的A股
全球存储市场正经历一场静默的"缺货风暴"。从DRAM到NAND闪存,从原厂库存告急到HDD转产挤兑,这场始于云厂商订单激增的供需失衡,正以超出市场预期的速度传导至价格端。业内普遍判断:今年四季度存储涨价已成定局,部分产品涨幅或超此前预测,一条围绕存储芯片的A股机会链已悄然浮现。
这场涨价潮的底层逻辑并不复杂。需求端,全球云服务商集体"囤货"是主因——为应对AI算力爆发式增长,微软、亚马逊等头部云厂商将2026年存储订单大幅上调,直接抽干了SK海力士、美光、三星这三大存储原厂的库存。供给端,传统机械硬盘(HDD)大厂近年因利润下滑相继减产,部分订单被迫转向固态硬盘(SSD),本就紧绷的NAND闪存供应链再添压力。
价格信号已率先亮牌:闪迪、美光、三星等国际大厂先后调涨,国内存储模组龙头威刚停止DDR4报价,优先保供核心客户;NAND控制芯片厂群联更以10%的涨幅,被视为市场"开涨哨声"。尽管10月合约价尚未最终敲定,但上游原厂态度强势,DDR5合约价或涨10%-15%、现货价15%-25%,DDR4合约价涨幅超10%、现货价超15%的原有预期可能被突破。
存储涨价潮下,A股产业链相关公司有望迎来业绩修复,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深度绑定产业链的玩家。
1. 存储芯片设计龙头:兆易创新
作为国内存储芯片设计领军企业,兆易创新在NOR Flash市场稳居全球前三,同时积极布局DRAM研发。行业涨价周期中,公司产品定价权提升,叠加库存去化完成,毛利率有望随行业回暖同步改善。其最新财报显示,上半年存储芯片收入同比增长18%,已显复苏迹象。
2. 存储模组"卖水人":江波龙
江波龙是国内存储模组龙头,覆盖嵌入式存储、固态硬盘(SSD)、移动存储等全品类。存储涨价周期中,公司既能通过库存增值增厚利润,又能凭借客户粘性向下游传导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半年消费类存储业务已实现环比增长,行业景气度回升将直接提振其模组出货量与议价能力。
3. 封测环节"卖铲人":深科技
深科技是全球存储巨头的核心封测供应商,为金士顿、希捷等提供存储模组封装测试服务。存储涨价带动原厂扩产与订单追加,公司封测产能利用率将持续提升。此外,公司深度参与国内存储产业链自主化,长期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
4. 内存接口芯片"隐形冠军":澜起科技
内存接口芯片是DRAM与CPU之间的"高速桥梁",澜起科技在该领域市占率全球前三。存储涨价背后是AI算力对高容量、高速度内存的需求,直接拉动高端内存接口芯片用量。公司第三代津逮服务器平台已量产,随着存储需求升级,技术壁垒高的接口芯片业务将持续受益。
5. 细分存储芯片补位者:聚辰股份
聚辰股份专注EEPROM(电可擦除存储芯片),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虽不直接生产DRAM/NAND,但存储整体涨价潮将带动产业链配套需求,公司作为细分领域龙头,有望通过产品结构升级与客户拓展分享行业红利。
这场涨价不仅是周期波动,更是AI革命下的结构性机会。随着大模型训练、推理需求爆发,存储作为算力"粮仓"的重要性被重新定义。高带宽内存(HBM)、企业级SSD等产品需求激增,具备技术储备的A股公司,有望在这轮产业升级中完成从"周期股"到"成长股"的跨越。
存储涨价潮已至,与其追逐短期价格波动,不如聚焦具备核心技术、深度绑定产业链的优质标的。当全球存储厂商忙着扩产时,这些A股公司已站在浪潮之巅。
来源:题材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