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PhoneAir把“轻”这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拿在手里手感确实不错,但续航表现不够理想,使用过程中还能感觉到机身发热,音频效果勉强够用,拍照方面满足日常需求没问题!
苹果17系列上市已有数日,已售出103万台,然而很多人关注的是最轻薄的Air机型!
iPhoneAir把“轻”这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拿在手里手感确实不错,但续航表现不够理想,使用过程中还能感觉到机身发热,音频效果勉强够用,拍照方面满足日常需求没问题!
如果你看重通勤时的便携性,喜欢手机放进口袋毫无负担的感觉,那这款会很对你胃口;但若打算一部手机撑满全天使用,不用犹豫,直接选ProMax更合适。
因eSIM合规推进的节奏,这台还未在国行渠道开售,外版到手后,我将它当作主力用了一周,通勤、拍摄、短视频、游戏都一一体验过了。
机身厚度为5,6毫米拿在手里好似直接将屏幕攥于手中,单手刷信息流时,食指都无需托着,手腕压力小了许多,放裤兜里也不会鼓起来,坐下也不会硌腿——这便是“Air”二字的含义。
强度并非表面之事,钛金属中框搭配玻璃背板,握于手中不会有空空之感,拧压也不会出现异响,外媒那些“暴力掰弯”的视频看看便罢,现实里你还真伤不了它,更现实的风险是刮花,薄就意味着“壳”与“膜”得常准备着。
发热区域集中于镜头附近的上半部分,刷短视频、在地铁里开启5G、后台频繁切换时,温度感应会持续存在,夏天的时候更是如此,A19Pro性能强劲,但散热空间狭小,这是客观事实,即便靠玄学调整也无法规避。
电板是个软肋,莫整日在外死撑,包中放个小充电器或是磁吸电板套,幸福感瞬间便有了,我运用时:浏览社交媒体、用相机、导航还有玩一小时中高负荷游戏,不充电至晚饭基本就没电能了,要是换成ProMax,流程一致,能多支撑3到4个钟头。
单扬声器,只能说尚可一听,刷剧、外放语音都能应对,只是横握玩游戏时易被手掌堵住出声口,需更换握姿,长期外放的朋友,Air并不合适;你追求的是立体声的沉浸感,并非将就。
屏幕表现相当出色,这块6.5英寸的显示屏支持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滑动操作极为流畅,画面细节清晰锐利,窄边框设计也带来了不错的视觉感受,即便在强光环境下内容依然清晰可见,室内暗光下亮度调节细腻精准,夜晚使用也不会感到刺眼。
影像方面配备了一颗主摄,整体表现非常纯粹、干净白天拍摄时画面清晰,肤色还原自然,观感舒适;
夜景模式下依靠大底传感器和算法优化,无论是城市道路的路灯还是室内餐厅的光线环境,都能拍得清楚通透,2倍无损裁切功能适合拍半身人像或桌面静物,画质表现不错,但要是经常需要用到长焦拍摄,这套系统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前置自拍表现稳定,肤质处理不再似旧手机那般“涂抹感”浓重;视频会议与直播开启美颜时别弄太大幅度,要自然些,拍照按钮使用便捷,横置抓拍更为顺手,于体育场边缘拉拍的成功率较以往更高。
性能相当稳定,剪辑4K小视频、批量导入素材以及运行滤镜都可以承受,发热出现得迅速消退得也迅速,系统动画极其流畅,应用切换果断干脆,要是长时间处于高负载状态玩游戏,Air能够运行但不太适合,帧稳和温控方面你可能更想要ProProMax。
通信与形态的选择已然呈现:无实体卡槽,为双eSIM,对于常出国出差之人,此反为便捷;对国内仅想“插卡即用”者可待正式开售,或直接看其他机型,莫与自身较劲。
适合购买的人群包括:追求轻便的用户、日常需要通勤的人、主要用来浏览信息的人、偶尔随手拍几张照片的人,以及经常得随身携带两台设备的人,不适合购买的人群则有:重度游戏爱好者、长期处于高强度出差状态的人、喜欢外放看视频听音乐的人,还有对长焦拍摄有需求的人。
用一句话概括其风格:将“存在感”尽量降低,把“在手感”大力提升,代价是电与热,你所想要的是否恰好在这两者中间的那个平衡点?这台机器是否值得?
在评论区说说,你是否愿意用续航来换取一回真正的“轻”?
来源:小8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