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起宏图 仪陇二十正风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13:03 1

摘要:站在嘉陵江畔新政镇的时空坐标上回望,仪陇这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如同欣赏一幅波澜壮阔的锦绣画卷。在二十年风雨兼程的探索和实践中,仪陇县始终顺势而为、应时而动,书写了仪陇“非凡二十年”成就。仪陇实现全方位蝶变:新政从泥泞街巷蜕变为“国家园林县城”,工业从“荒原”崛起

光华工业园区成为仪陇“工业强县”战略持续发力的示范标杆。

站在嘉陵江畔新政镇的时空坐标上回望,仪陇这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如同欣赏一幅波澜壮阔的锦绣画卷。在二十年风雨兼程的探索和实践中,仪陇县始终顺势而为、应时而动,书写了仪陇“非凡二十年”成就。仪陇实现全方位蝶变:新政从泥泞街巷蜕变为“国家园林县城”,工业从“荒原”崛起为产业集群,教育医疗从落后迈向现代化,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大幅增长,企业与民生共发展,让市民切实享受到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A

城市焕新二十年:从泥泞街巷到滨江园林城

今年50岁的黄天伦,是地道的新政人。他出生于此,工作于此,既是县城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发展的见证者,二十年来新政的每一处变化,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里。

老城片区居民集中居住,街巷狭窄,基础设施简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2004年,听闻县城将搬迁至新政,在老县城金城上班的黄天伦兴奋不已,当即回到新政开办小超市,开启了与新县城共成长的旅程。

“当时老城突然热闹起来,单位、企业、人员纷纷涌入,租房需求激增,小饭馆接连开张,生意格外红火。”这股活力让他坚信:“一场真正的变革要开始了。”新政有着1400年的历史,再度成为县城所在地,正是涅槃重生的契机。

随之而来的是道路拓宽、新房兴建,乡镇模样渐渐褪去,城市雏形日益清晰。二十年间,新县城骨架不断拉大,品质持续提升。如今嘉陵江三桥即将通车,高铁站建成投用,“上下二坝”与老城区连成一片,人们的活动半径从1平方公里拓展至十几平方公里。2005年至202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平方公里扩大到21平方公里,“一江两片、拥江发展”的现代滨江山水园林城市格局逐步成型。

宏德大道、琳琅大道完成“标美化”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新政老城“修旧如旧”延续文脉;河东主城区与河西工业集中区协同发展,城市活力持续迸发。最让黄天伦自豪的是宜居环境的巨变:城区建成六个特色公园,德园保留山水本色又融入现代科技,秀水长滩公园成为“城市会客厅”,“人在画中游”成了市民生活日常。

文化设施同样日趋完善,文化馆、剪纸艺术馆等场馆相继建成,群众文化生活愈发丰富。城市吸引力直观体现在人口增长上——常住人口从2005年的2万增至2025年的18.1万人。仪陇先后摘得“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十佳宜居县”等桂冠,在嘉陵江畔绘就了现代滨江山水园林城市2.0版画卷。

黄天伦的奋斗史,正是仪陇发展的温暖注脚。如今站在嘉陵江边,他对未来满怀信心。未来,仪陇将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发展绿色建筑与智慧城市,在红色热土上续写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新篇章。

“德赢机械是我局联系帮扶的企业之一。早在7月底前,我们就通过‘五问五帮’专项行动,完成了对包联企业的全面调研摸底,详细掌握生产经营情况,梳理出制约产能释放、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问题。随后,我们联合包联领导明确工作目标与帮扶举措,为企业建立‘一企一档’,精准推进产能提升,切实为企业发展赋能。”李金泽介绍。

在工业企业产能利用提升行动中,仪陇县构建起“县级领导包联、部门协同、企业响应”三级联动机制。31名县级领导牵头挂帅,31个职能部门协同落实,对全县106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一对一”包联帮扶。县级领导每月下沉企业调研,精准掌握生产难题、产能瓶颈与发展诉求;包联部门聚焦能耗、环评等关键要素,梳理惠企政策形成“政策礼包”,助企业拓市场、降成本;企业及时反馈诉求,政企形成高效互动的良性循环。目前,包联团队已完成106家企业全覆盖走访,仔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产能利用情况及发展诉求,并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为确保帮扶举措落地见效,仪陇县建立高效调度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或不定期专题听取工作进展,研究重大事项;开展每季度专题调度,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点任务和共性问题。县工作专班实行“月调度、月通报”,每月5日前梳理企业问题诉求形成任务清单,分解至责任单位限时办结销号;县级责任单位依照重点任务清单以及包联工作要求,定期向县工作专班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现存问题以及下一步计划,联系部门同步报送县级领导包联帮扶企业的工作情况。

B

产业聚能二十年:精准赋能县域经济腾飞

9月26日,仪陇县经济开发区内,宽阔道路纵横交错,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不停。仪陇县中味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辣椒酱、榨菜丝等产品从生产线涌向包装车间,总经理罗玉平坦言:“满负荷生产仍难满足市场需求。”

时间回溯至2006年,新县城刚搬迁,工业基础近乎空白,如今的开发区还是一片农田。浙江中味集团因对口帮扶情谊,率先响应产业转移号召,2004年考察、2006年签约、2008年投产,为仪陇工业埋下第一颗“希望的种子”。

立足农业大县缺乏主导产业的现状,中味食品创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四统一”方式为农户提供扶持,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18年来,企业累计投资8000万元,占地128亩,建成6条现代化生产线,在18个乡镇建立3万亩榨菜、1万亩辣椒基地,获评“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成为仪陇工业从无到强的缩影。

“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罗玉平回忆,从厂房选址到用工保障,政府全程“一条龙”服务,还助力搭建农企联动机制。扎根近20年,他亲历了仪陇工业从“空白”到“配套完善”、从“分散”到“集群”、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三大转变。

这一蝶变源于“工业强县”战略的持续发力。仪陇县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通过定向补链,锚定机械制造与新能源领域,补全毛坯成型等工艺,完善锂电池配套,推动产业本地化、链条化。构建“一区两园”格局,按“七通一平”标准建厂房、完善物流与便民设施,清理闲置用地,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招商服务从粗放转向精准,锚定“一主一特”体系,通过蹲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绘制“三图一单”靶向引进项目,建立“双秘书”机制全程服务。同时前瞻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20年来,仪陇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格局从分散到集群,发展模式从粗放到精准,承载能力从空白到完善。如今,县域工业“筋骨”强健,正成为经济腾飞的核心引擎。

C

民生提质二十年:教育、医疗事业实现质的飞跃

求学、就医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大事。县城搬迁二十年来,仪陇在这两大领域持续发力,实现了事业发展的质的飞跃。两位深耕一线的工作者,见证了这份蝶变。

9月25日,仪陇县清源小学内,崭新的校园里书声琅琅。这所今年启用的新学校,是第四轮教育扩容工程的成果,可设36个教学班,提供1800个学位,目前已接收840名学生,有效缓解了周边求学压力。

校长王培文深耕仪陇教育26年,对变化感慨万千。“2005年在果山小学,教学全靠黑板粉笔,录音机轮流用,幻灯机已是最先进设备。”如今,清源小学每个教室都有智慧黑板,可触屏投屏、展示作业,15盏护眼灯守护视力,教学条件天翻地覆。

随着教育资源整合,果山小学已并入城北小学。曾经“摸黑步行90分钟上学、自带饭盒蒸饭”的日子一去不返,现代化食堂让学生就餐无忧。家长的期待也从“只求成绩好”变为“关注全面发展”。学校开辟楼顶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种植乐趣,还吸纳学生创意参与校园建设,赢得广泛认可。

在仪陇县人民医院工作30余年的神经外科副主任护师杨玲,对医疗发展感触颇深。“20年前,神经外科与普外科合并,仅10名医护人员;现在单独成科,近30名医护人员中还有1名博士、3名硕士。”

2006年医院搬迁时,仅有29个科室、342名医护人员,年门急诊14.7万人次;2024年,仪陇县总医院医疗中心院区已设66个科室,2166名医护,人员年门急诊达99.4万人次。这得益于2024年县域医疗资源整合——依托县人民医院,融合多家医疗机构组建总医院,形成“1+5+N”服务体系,覆盖医疗中心、中医院等5个院区。

技术能力大幅提升,神经外科如今可独立完成颅内造影、肿瘤切除等手术,“以前要去南充、成都医院医治的大病,现在不出县就能治,效果堪比省市医院。”杨玲说,医院与华西医院等建立对口支援,专家定期指导,医护技术快速成长。

医疗升级让患者切实受益。立山镇李婆婆的动脉瘤切除手术,仅花费6.8万元,远低于家属准备的20万元。县内治疗不仅费用更低,还节省了交通食宿成本。同时,群众健康意识增强,神经外科年接诊量从500人增至1200人,脑动脉瘤等病症早发现早治疗,康复效果显著提升。

教育医疗的进步,让群众幸福感倍增。未来,仪陇将持续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数智赋能;探索医改路径,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让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仪陇20年蝶变

县城面积

2005年县城面积2 平方公里;2025年21平方公里

县城常住人口

2005年常住人口2 万人;2025年常住人口18.1 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31.3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元;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287.7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4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69元

仪陇县城搬迁二十年(2005-2025)发展大事记

200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仪陇县政府驻地迁址新政镇。

2005年仪陇县城驻地整体从金城镇迁至新政镇。

2006年“两路一桥”竣工;嘉陵江新政航电枢纽工程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2007年河西工业园区启动建设。

2009年龙岗天然气净化厂一次性投运成功。

2013年巴南高速通车,结束仪陇不通高速历史。

2015年嘉陵江二桥通车。

2016年朱德故里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8年仪陇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

2019年仪陇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名单;仪陇经济开发区成功升级为省级经开区。

2020年仪陇获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朱德故里“景区带村”模式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示范案例;仪陇中学新政校区投入使用。

2023年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建成投用。

2024年仪陇县总医院在医疗中心揭牌;巴南高铁开通,仪陇迈入“一县两站”高铁时代。

202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三县”建设,努力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仪陇县获得的殊荣

荣登“2015中国十佳宜居县排行榜”

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获评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

获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朱德故里“景区带村”旅游扶贫模式入选2020年世界旅游联盟减贫示范案例

荣获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称号

2024赛迪西部百强县第99位

朱德故里·德乡仪陇

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欢迎您

来源丨县委报道组

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新浪微博:@仪陇播报

来源:仪陇播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