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赵丽颖稳赚,肖央贾冰常扑,电影圈换代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23:37 1

摘要:不是我凡尔赛,但最近翻完一堆票房数据和业内小道消息,真有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唏嘘感。曾几何时,章子怡、黄渤、徐峥、邓超的名字就是票房保险单,如今呢?一部《酱园弄》3.75亿收场,豆瓣5.7分,连“国际章”都难救;肖央一年三部主演电影,票房加起

16位明星主演电影盈利预测:千玺丽颖易赚,肖央贾冰常亏

“这年头,谁还能稳稳扛起一部电影?”

不是我凡尔赛,但最近翻完一堆票房数据和业内小道消息,真有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唏嘘感。曾几何时,章子怡、黄渤、徐峥、邓超的名字就是票房保险单,如今呢?一部《酱园弄》3.75亿收场,豆瓣5.7分,连“国际章”都难救;肖央一年三部主演电影,票房加起来还没《热辣滚烫》零头多。而另一边,易烊千玺一部《小小的我》干出7亿票房,赵丽颖靠《第二十条》一个哭戏上热搜,范丞丞演个配角都能带飞全片——电影圈的“性价比时代”真的来了,演员不再只靠资历吃饭,而是用真金白银说话。

一、谁还在“人保戏”?千玺丽颖成“稳赚符号”

先说结论:易烊千玺和赵丽颖,是当下最接近“闭眼选不亏”的演员。

这不是捧杀,是数据说话。根据业内用贝叶斯算法测算的结果,易烊千玺下一部电影盈利概率高达75%,95%置信区间在25.1%到99.4%之间——翻译成人话就是:只要他主演,基本不会血本无归,甚至有冲击爆款的潜力。

从《少年的你》到《满江红》,再到《小小的我》,千玺的每一步都踩在“有效出演”的节奏上。他不接烂片,不炒绯闻,角色一个比一个沉重,演技一次比一次惊艳。更关键的是,他合作的导演清一色是张艺谋、娄烨、曹保平、毕赣这种“作者型大神”,他不是在拍电影,是在用作品给自己“贴金”。

而赵丽颖,堪称“视后转影后”最成功的案例。从《花千骨》到《风吹半夏》,她早就撕掉了“流量花”的标签。电影上,她不贪大,专挑中小成本现实题材,《乔妍的心事》《向阳花》《第二十条》部部回本。小林导演私下跟我说:“赵丽颖现在片酬不低,但制片人抢着要,因为她‘值’。” 一个哭戏能上热搜三天,这种“情绪穿透力”,多少大牌都给不了。

二、喜剧“高产≠高质”:肖央贾冰困在“舒适区”

再看另一边,肖央和贾冰,简直是“高产但常亏”的难兄难弟。

肖央一年三部电影,档档扑街,从《出入平安》撤档到《人生会议》票房未破千万,观众都快忘了他还有《误杀》系列的高光时刻。问题出在哪?戏路窄,转型难,资源也一般。

业内人调侃:“肖央是沈腾的‘下位平替’,长得嫩点,但撑不起十亿大盘。”他最适合的,还是《误杀》那种“为父则刚”的苦情戏。一旦脱离这个框架,观众就出戏。更惨的是,他导演的《天气预爆》口碑崩盘后,制片方对他“导+演”双身份的信任几乎归零。现在他手上两部待播片,《用武之地》是申奥导演的“戏保人”项目,《1840》里演配角琦善——说白了,他已经从“主角”退居“绿叶”。

贾冰呢?更像“东北喜剧专属BGM”。《末路狂花钱》能爆,靠的是档期红利+东北喜剧刚需。但他主演的其他片子,豆瓣均分不到5.5,制片方也多是中小公司。小林说得直白:“贾冰当绿叶是神来之笔,当主角就是灾难现场。” 他自己也意识到问题,在《奇遇》首映礼上立“军令状”说以后不拍烂片——可问题是,好剧本哪那么容易轮到他?

中国喜剧演员断层太严重了:上头是沈腾独孤求败,中间是贾冰、王智这批“网大咖”撑中小成本,下头是范丞丞、王鹤棣这些新生代在试水。没有中间梯队,贾冰和肖央注定只能在“舒适区”里反复横跳。

三、自导自演成新出路?贾玲大鹏上位,姜文退场

演员转型导演,从来不是新鲜事。但最近几年,“自导自演”成了票房护身符,也成了新旧交替的分水岭。

贾玲,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两部电影,百亿票房,直接封神。她不是靠颜值,也不是靠流量,而是靠“真实”和“共情”。她演的角色,都是普通女孩的缩影,观众看得哭,也看得笑。《热辣滚烫》哪怕被批“剧情单薄”,但票房照样炸,因为贾玲本人就是IP。

大鹏也是一路逆袭。从《煎饼侠》的“土味喜剧”到《第八个嫌疑人》《年会不能停!》,他完成了从“草根网红”到“作者导演”的蜕变。特别是《年会不能停!》,讽刺职场、戳中打工人情绪,票房口碑双收。他现在不是“演小人物”,而是“写小人物”,这才是高级。

反观姜文,曾经的“黑色幽默教父”,如今《你行!你上》票房不过亿,口碑两极。不是姜文不行了,是观众变了。 以前大家爱看他玩隐喻、抖机灵,现在更想看能“共情”的故事。姜文60多岁,葛优60多岁,市场上确实没多少适合他们的主角戏了。“姜文电影”四个字,不再是金字招牌,而是一种“情怀税”。

四、降本增效下,演员的“性价比”才是王道

今年电影圈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不是AI,不是流媒体,而是“降本增效”。

中影董事长傅若清都说了:未来10亿票房的电影,成本不该超2亿。这意味着,大牌明星的天价片酬时代,彻底终结。

章子怡拍《酱园弄》,片酬肯定不低,但票房3.75亿,回本都难。而赵丽颖拍《第二十条》,片酬合理,一个哭戏带起全片热度,这才是制片人心中的“性价比之王”。

今天的电影市场,演员不再是“定海神针”,而是“加分项”。

你演技差,观众骂你;你演技好,也不一定能拉票房。最终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是导演、是题材、是情绪共鸣。 演员的任务,是别拖后腿,最好还能“出圈”几个短视频片段。

所以你会发现,像任素汐、蒋奇明这种演技派,虽然口碑好,但扛票房能力不稳定;像金晨,靠CP和档期赢一次,但单独扛不起大盘;而像刘浩存、钟楚曦,还有上升空间。

最扎心的一句话是:制片人现在不是“没得选”,而是“没好演员可选”。

演员断代、项目同质、年轻艺人频出舆情——这个行业,比我们想象的更焦虑。

回到开头的问题:谁还能稳稳扛起一部电影?

答案可能是:没有谁是永恒的保险,只有持续进化的人才能 survive。

易烊千玺能赢,是因为他选片精准;赵丽颖能赚,是因为她转型成功;贾玲大鹏能火,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叙事主动权。而肖央贾冰的困境,姜文的退场,章子怡的转型,都在告诉我们: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时代的红利不会永远留给同一个人。

那么问题来了——下一个“千玺”或“丽颖”,会是谁?是正在拍网大的新人,还是某个综艺里突然出圈的黑马?

评论区交给你了。

来源:阿宝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