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大阅兵:TOPCon、HJT、xBC,哪个是光伏未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1:59 1

摘要:PERC、TOPCon、HJT、IBC,HBC、TBC、HPBC……光伏行业这些名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哪个是光伏行业未来,各大公司又分别布局了哪些方向,今天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PERC、TOPCon、HJT、IBC,HBC、TBC、HPBC……光伏行业这些名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哪个是光伏行业未来,各大公司又分别布局了哪些方向,今天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为了更好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普及一下光伏生产知识。在生产上光伏和芯片一样,也是在一块硅片上做文章。如果硅片是P型,那么在上面生长出一层N型膜,就可以构成PN结。当阳光照上来的时候,电子向N区移动,空穴向P区移动。N区带负电P区带正电,此时如果在两边加一个金属极板,就形成了正负极。正负极接负载,就形成了电路。

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金属一般是不透明的,如果负极这样接,那上面阳光就照不到PN结了。所以现实中,受光面的极板不是一整块金属,而是一条条金属线。为了尽量增大受光面积,金属线越细越好,但无论再细都会挡一部分光,因而最彻底的办法,是把正面栅线移到背面,并把背面极板也做成栅线。

请注意,把正面这些栅线移到背面增大受光面积,这个思路就叫BC电池。所以BC电池与TOPCon、HJT等其他电池其实是不冲突的,TOPCon、HJT也可以用这种思路。TOPCon与BC思路结合就变成了TBC,HJT与BC思路结合就变成了HBC,而最原始的未叠加形态就叫IBC(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原意是“指交叉背接触电池”。

“背接触”好理解,就是电极都在背部;关键是这个“指交叉”,它其实很形象,就像两只手的手指相互交叉在一起,一个正极一个负极。BC电池是最好理解的一种电池,当然实现起来是很复杂的。

BC电池除了能增大受光面积,提高转化效率,还有一个显著优势就是漂亮。隆基的PERC电池仔细看能看到上面一条条细线,这个细线就是电极,而隆基的HPBC电池就没有这些细线了。

漂亮有什么用呢?漂亮可以搞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养鱼、光伏养羊不需要美观,但如果在城市里做光伏屋顶,美不美观就重要了。隆基一个重要产品方向,就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这可能是它坚定选择BC电池的原因。当然也可能是路径依赖,老产能往别的方向不好转,所以选择了容易结合的BC技术。然后在BC技术基础上,自然而然拓展了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

相比之下通威是养鱼的,它的方向是渔光一体,那就不需要太美观,所以可以走HJT路线。当然大佬是全都要,TOPCon、HJT两条腿走路,同时也布局IBC、钙钛矿技术。钱多野心大,玩起来就是这么6。说完了容易理解的IBC,咱再回去说不那么容易理解的TOPCon和HJT。

前面通过把极板做成细线,提高了受光面积。但其实平整的表面反光也很厉害,于是科研人员又想出,在表面弄点儿毛刺,这样光打到毛刺上反射时还能被旁边毛刺吸收。这个现象叫陷光效应,对应的工艺叫制绒。

除了表面反射,还有射入电池内部的光,一部分会折射出去,一部分会在底部反射,再次打到PN结上。那么增加背面反射率,减少折射光,也是增强电池效率一个手段。背面有一层金属,这层金属本身就能起到反射光的作用。在现实中,这层金属最简单的形式是铝。

用铝有一个好处,就是铝与P型衬底接触的地方,会集中比较多的电子。当光子激发出的空穴向正极移动时,未必能顺利抵达正极,中间可能会被截胡,遇到个电子就被复合掉了。尤其是快到硅片表面时,循环的单晶结构在这里终止,更容易发生载流子中和。而铝与硅片界面区集中的电子,则能形成一个负电场,把电子向上排斥。因而能保护空穴,不在硅片界面被中和掉,进而顺利到达极板。这个技术称为铝背场技术,简称BSF。

在中国光伏问鼎全球之前,市面上流行的就是这种技术。背板上这个铝可以直接做电极,也可以在铝上另接其它金属做成栅线。反正铝是导体,怎么接都可以。

但是这个铝膜,降低载流子表面复合能力有限,后来人们发现用氧化铝效果更佳。但氧化铝有个问题,就是不导电。这时候就得给氧化铝开槽,留几个口子接电极。这个技术,其实就是PERC(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这里的钝化,就是氧化铝对载流子复合效应的钝化。

隆基成为光伏巨头原因之一,就是在PERC上取得了突破。这倒不是说隆基发明了PERC。PERC是上世纪80年代,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提出的。但隆基2017年,率先在商业化上取得突破,从此开启了光伏行业的中国纪元。

那到了PERC这一步,如何再往上提升呢?首先是N型化。前面咱默认硅片是P型,那用N型硅片,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现实中硅片纯净度是有限的,常见的杂质里,就包括铁、铜等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以离子形态存在时带正电,容易捕获电子而不容易捕获空穴。在P型硅片中,空穴是多子电子是少子,铜铁杂质的存在会降低少子寿命。而N型硅片中,电子是多子空穴是少子,铜铁杂质不与空穴作用,可以提高少子寿命。

少子寿命是从电子空穴对产生,到复合消失这段时间。少子寿命越长,电子空穴越容易抵达各自极板。所以站在杂质角度,N型硅片效果要比P型硅片优。当然优秀原因还有很多,我这里只说相对重要,且容易理解的一种。

那在结构上还有没有改进空间呢?之前说PERC电池背面氧化铝钝化膜,不能导电需要开槽。后来科学家发现,不开槽好像也能搞,只要换一种膜。这种膜能让电子通过,同时排斥空穴起到钝化作用。于是就有了TOPCon(Tunnel Oxide Passivating Contact),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这里的关键词是隧穿,就是电子能直接穿过但空穴不能,听着有点儿像锂电池隔膜。

晶科是TOPCon引领者。在N型硅片下,超薄隧穿层一般是一层二氧化硅。这条路线最大优势,是可以在PERC技术上扩展。设备可以共用,不需要从零购置。所以这是一套能实现自然过渡的技术。BC电池和TOPCon都讲过了,还剩一个HJT(Heterojunction Technology),异质结技术。

前面咱讲了四种技术,BSF铝背场是在背面加铝膜。PERC是把铝膜换成了氧化铝加氮化硅,然后因为氧化铝不导电,在膜上开了个槽。TOPCon是把氧化铝钝化膜,换成了二氧化硅隧穿膜。可以说这三个技术,都是在电池背面围绕着膜下功夫。BC电池是把正面的栅线移到了背面,增加了受光面积,是一种能与其他所有技术相结合的路线。那HJT是动了啥呢?HJT是动了光伏电池核心——PN结。

咱现在看的这四种电池,PN结都是同种材料,也就是单晶硅。而HJT异质结技术,是拿不同材料做PN结,比如单晶硅和非晶硅。通过这种异质结技术,可以灵活搭配各种材料,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结构上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对称性,正面和反面一样,两面都能发电。同时因为简洁的对称结构,生产工艺也大大简化,四步就能完成。相比之下TOPCon和BC电池都需要10多步。

转化效率上,PERC现在差不多24%,理论效率上限是24.5%;TOPCon效率25.2%,理论上限28.7%;HJT效率25.3%,理论上限29.2%;BC电池因为组合情况太多,很难一概而论,马丁·格林给的HBC效率是26.6%。

根据光伏协会2024年初一份预测,到2030年,PERC电池效率大约24%,TOPCon大约26.5%,HJT大约26.8%。市场份额上,PERC越来越小。TOPCon大约会在2025、2026达到巅峰,之后开始下降。HJT和BC电池,在2030年以前都将一路上涨。

通威咱前面说过,它是TOPCon、HJT两条腿走路。但TOPCon代表现在,未来应该是压在HJT上。隆基不用说压的是BC路线,它的HPBC是TOPCon与BC技术的结合,不过它这个TOPCon是P型TOPCon,咱今天说的TOPCon都是N型TOPCon,所以隆基这个选择应该也是路径依赖,之前的PERC资产没法一下扔掉。

中环的电池片主要是收购来的Maxeon,Maxeon也主要走BC路线。晶科现在还主要是TOPCon,如果未来两年不做新的布局,2027年以后可能会走的比较困难。单从这几个巨头来说,从TOPCon向BC路线过渡的比较多,而坚定走HJT的基本只有通威一家。所以如果通威走成了,那就是一家独大。如果走不成,就是求仁得仁。

来源:科工洞洞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