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爸,您到底在隐瞒什么?"李建军紧握着父亲李国强瘦弱的手腕,眼中满含泪水。
病房里的争吵声越来越激烈。
"爸,您到底在隐瞒什么?"李建军紧握着父亲李国强瘦弱的手腕,眼中满含泪水。
"这30万块钱哪来的?您明明就是个修车的,怎么可能攒下这么多钱?"
李国强缓缓转过头,浑浊的双眼望向窗外,嘴唇颤抖着想要开口。
"建军,有些事情...爸爸这辈子都不能说。"他的声音虚弱得像风中的烛火。
"什么不能说的?我们是一家人!"李建军的声音带着哭腔,"您是不是在外面还有别的家?"
李国强猛地转过头,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不是你想的那样,孩子...爸爸对不起的人太多了。"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李建军心中的怒火,"对不起谁?对不起我们还不够吗?"
01
桐柏县城的深秋,梧桐叶片纷纷飘落在李家小院里。
李国强坐在藤椅上,右手缺失小指的手掌轻抚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他年轻时穿军装的模样,胸前佩戴着"抗美援朝纪念章",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
"老李,又在看这张照片?"妻子王秀兰端着茶水走到他身边,"都看了几十年了,还没看够?"
李国强慌忙将照片收起,"没什么,就是想起当年在朝鲜的日子。"
"你这人真奇怪,"王秀兰坐在他旁边,"退伍这么多年,从来不跟老战友联系,连刘大山来家里你都不愿意多说部队的事。"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李国强站起身,走向屋内,"我去看看修车铺那边。"
王秀兰望着丈夫略显佝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不安。
结婚60年来,她总觉得丈夫身上藏着什么秘密。
每年除夕夜,李国强都要一个人在院子里喝酒到深夜。
有时她会听到他在酒后自言自语,嘴里念叨着"小龙"这个名字。
问他是谁,他总是说是牺牲的战友。
可是刘大山来家里聊天时,从来没提过叫小龙的战友。
1951年秋天,那是一个改变李国强一生的日子。
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炮火声震耳欲聋。
二十一岁的李国强趴在战壕里,子弹从头顶呼啸而过。
"快撤!美军的炮火太猛了!"班长大声喊道。
就在战友们准备撤退时,远处废墟中传来婴儿的啼哭声。
李国强愣了一下,那哭声在枪炮声中显得格外刺耳。
"班长,那边有孩子!"
"别管了,快撤!"
李国强看了看战友们撤退的方向,咬了咬牙,朝着哭声传来的方向冲去。
废墟中,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正在嚎啕大哭。
孩子的母亲已经没了气息,从面容看是个朝鲜妇女。
旁边还躺着一个外国男人,从军装看应该是美军士兵,也许是孩子的父亲。
李国强抱起婴儿,孩子瞬间停止了哭泣,一双大眼睛怯生生地望着他。
"小家伙,别怕,叔叔带你离开这里。"
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在不远处爆炸。
巨大的冲击波将李国强掀翻在地,他拼命用身体护住怀中的婴儿。
当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野战医院里。
右手小指已经被炸断,包着厚厚的纱布。
"同志,你醒了?"护士小心地检查着他的伤势,"你救的那个孩子怎么办?"
李国强这才想起那个婴儿,"孩子呢?孩子在哪里?"
"在隔壁帐篷,军医在给他检查身体。孩子很健康,就是有些营养不良。"
李国强挣扎着想要起身,"我要去看看他。"
"你现在不能动,伤势还很重。"护士按住他,"上级已经知道这件事了,会有人处理的。"
那一刻,李国强心中涌起强烈的不舍。
在战场上抱着那个孩子的短短几分钟,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情。
也许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孩子,也许是因为在生死关头建立的特殊感情。
他知道,自己再也放不下这个孩子了。
三天后,李国强偷偷来到临时收容所。
孩子被放在一个简陋的摇篮里,安静地睡着。
"同志,你不能进来。"看守的战士拦住了他。
"我想看看我救的那个孩子。"李国强说道。
"上级有规定,这些孤儿要统一安排,不能私自接触。"
李国强站在门外,透过窗户望着熟睡的婴儿。
孩子的睫毛很长,小脸红扑扑的,看起来格外可爱。
就在这时,孩子醒了,开始哭泣。
李国强的心瞬间被揪紧了,他推开战士冲了进去。
"小龙,别哭,爸爸在这里。"他轻轻抱起孩子。
奇怪的是,孩子一被他抱起就立刻停止了哭泣,还咯咯地笑了起来。
"这孩子跟你真有缘分。"战士感叹道,"从来到这里就一直哭,只有你抱着才不哭。"
李国强的心彻底软了,"能不能让我收养他?"
"这个...你得问上级。"
"我知道规定,孩子的身份特殊,不能公开收养。"李国强低声说道,"但是我想私下照顾他,行吗?"
战士犹豫了一下,"这样吧,我去跟队长商量商量。"
最终,在李国强的一再请求下,上级同意让他秘密照顾这个孩子。
但有个条件:绝对不能透露孩子的真实身份,也不能带回部队。
李国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给孩子起名叫"小龙",寓意希望他像龙一样强大,能够保护自己。
02
1953年底,李国强伤愈后办理了复员手续。
他没有直接回桐柏县,而是先去了北京。
在那里,他找到了一家条件不错的孤儿院,将小龙安置了下来。
"这是我的...侄子。"李国强对院长撒了这辈子最重要的一个谎,"他的父母在战争中去世了,我暂时没有能力抚养他。"
"我明白。"院长是个善良的老人,"你放心,我们会好好照顾这个孩子的。"
"我每个月会寄钱过来,请务必让他吃好穿暖。"李国强从口袋里掏出所有的复员费,"这些先给孩子用着。"
院长接过钱,感动地说:"你真是个好人。"
李国强最后一次抱了抱小龙,孩子在他怀中安静地睡着。
"小龙,爸爸要走了。等你长大了,爸爸再来接你。"
说完这句话,李国强转身离开,眼泪止不住地流淌。
他不敢回头,怕自己会后悔。
回到桐柏县后,李国强开了一家修车铺。
每天忙碌的工作能让他暂时忘记心中的痛苦,但一到夜深人静时,他就会想起远在北京的小龙。
1955年,通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小学老师王秀兰。
王秀兰善良温柔,两人很快陷入爱河。
1956年结婚时,李国强曾经想过要不要告诉妻子小龙的事情。
但最终他选择了沉默。
这个秘密太沉重了,他不想让妻子承受这样的负担。
1957年,长子李建军出生。
1959年,次子李小华出生。
看着两个可爱的儿子,李国强心中五味杂陈。
他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但也忘不了远方的小龙。
从1959年开始,他每个月都会往北京寄500元钱。
对于一个修车工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王秀兰问过几次,他总是说是帮助困难的老战友。
时间流逝,转眼到了1964年。
十三岁的小龙开始给李国强写信。
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爸爸,我是小龙。院长奶奶说你是我的爸爸,我很想你。你什么时候来看我?我在学校成绩很好,老师夸我聪明。爸爸,我想你了。"
看到这封信,李国强在院子里哭了整整一夜。
他给小龙回信,告诉他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暂时不能去看他。
但是爸爸每天都在想念他,希望他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从此,父子俩开始了书信往来。
李国强每次收到小龙的信都要偷偷看很多遍,然后烧掉。
他不敢让家人发现这个秘密。
1969年,十八岁的小龙考上了北京的重点中学。
他在信中写道:"爸爸,我要考大学了。我想学医,将来当医生救治病人。就像你当年救了我一样。"
李国强看到这句话时,眼泪模糊了双眼。
孩子居然知道自己救了他?
他立即给孤儿院打电话询问。
院长说:"我们没有告诉他具体的情况,只是说他的爸爸是个英雄,在危险的时候救了他。"
李国强的心中涌起巨大的欣慰。
他开始加大对小龙的资助,每个月寄去1000元。
为了凑这笔钱,他每天工作到深夜,接更多的修车活。
王秀兰有时会心疼地劝他:"老李,你这样拼命工作是为了什么?咱家又不缺钱。"
"多挣点钱总是好的。"李国强总是这样回答。
1974年,小龙考上了医学院。
他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李国强:"爸爸,我考上大学了!而且是医学院!"
李国强握着电话,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爸爸,你怎么不说话?你是不是在哭?"小龙在电话那头关切地问道。
"没有,爸爸是高兴的。"李国强努力压制住颤抖的声音,"你真棒,爸爸为你骄傲。"
"爸爸,我想见见你。大学四年,我能不能回去看看你?"
李国强的心瞬间紧缩,"小龙,爸爸现在工作很忙,暂时不方便。等你大学毕业了,爸爸一定去看你。"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然后传来小龙哽咽的声音:"好吧,爸爸。我等你。"
挂断电话后,李国强坐在院子里发呆到天亮。
他多想去看看已经长大的小龙,可是他不敢。
一旦见面,所有的秘密都会暴露。
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家人解释这一切。
1979年,小龙大学毕业,考取了医师资格证。
他在北京的一家大医院找到了工作,成为了一名住院医师。
1982年,小龙结婚了。
他在电话里告诉李国强:"爸爸,我要结婚了。我的妻子叫小美,她也是医生。她很善良,我相信你会喜欢她的。"
"那太好了,小龙。"李国强由衷地为他高兴,"爸爸祝你们幸福。"
"爸爸,你一定要来参加我的婚礼。我已经31岁了,还从来没有见过你。求求你了,爸爸。"
李国强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痛,"小龙,爸爸最近身体不太好,不方便长途旅行。等爸爸身体好了,一定去看你们。"
"那好吧,"小龙的声音充满失望,"爸爸,你要保重身体。"
婚礼当天,李国强坐在修车铺里,呆呆地望着远方。
他想象着小龙穿着西装站在婚礼现场的样子,心中既幸福又痛苦。
晚上,他一个人喝了很多酒,醉倒在院子里。
王秀兰发现他时,他正对着天空自言自语:"小龙,对不起,爸爸不能去参加你的婚礼。爸爸对不起你......"
03
1984年,小龙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他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李国强:"爸爸,你有孙子了!他很可爱,眼睛很大,就像我小时候一样。"
"那太好了。"李国强的声音有些颤抖,"孩子叫什么名字?"
"我给他起名叫李明,希望他前程光明。爸爸,你什么时候来看看你的孙子?"
"等孩子大一点吧,爸爸一定去看他。"
这一等,又是十年。
在这十年里,李国强的资助从每月1000元增加到每月2000元。
他省吃俭用,把大部分收入都寄给了小龙。
家里的生活条件一直很一般,王秀兰有时会抱怨他不会理财。
"老李,你看人家老张,同样是修车的,人家现在都在县城买了楼房。咱们还住在这破院子里。"
"住这里挺好的,有院子,空气新鲜。"李国强总是这样搪塞过去。
实际上,他把本来可以改善家庭生活的钱都寄给了小龙。
他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小龙是他救的,就应该对他负责到底。
1992年,一件意外的事情差点暴露了李国强的秘密。
那天,李建军在帮父亲整理修车铺的账本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张汇款单。
收款人写着:李小龙。
地址是北京市某医院。
"爸,这个李小龙是谁?"李建军拿着汇款单问道。
李国强的脸瞬间变得苍白,"这个...这个是我的一个远房侄子,他在北京工作,家里条件不好,我偶尔接济一下。"
"侄子?"李建军疑惑地看着父亲,"咱家有这样的亲戚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是你奶奶那边的远房亲戚,关系很远的。"李国强努力保持镇静,"你奶奶去世早,很多亲戚你都不认识。"
李建军虽然有些疑惑,但没有继续追问。
这件事给李国强敲响了警钟,他开始更加小心地隐藏与小龙的联系。
从那以后,他改用现金汇款,而且每次都是自己亲自去邮局。
1993年,李国强已经63岁了。
小龙也已经42岁,成为了北京一家大医院的主治医师。
这一年,小龙在电话里说:"爸爸,我准备调到河南的一家医院工作。那里离你更近一些,也许我们有机会见面。"
李国强的心一紧,"小龙,为什么要去河南?北京不是挺好的吗?"
"我想离你近一点,爸爸。我们已经42年没有见面了,我真的很想你。"
"河南的生活条件可能不如北京,你在北京发展得好好的,何必要换地方呢?"
小龙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爸爸,你是不是不想见我?"
这句话像一把刀直插李国强的心脏,"小龙,不是这样的。爸爸当然想见你,只是...只是现在时机不合适。"
"什么时候才合适呢?"小龙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已经等了42年了,还要等多久?"
李国强闭上眼睛,眼泪顺着脸颊流淌下来,"再等等,小龙。再等等。"
最终,小龙没有去河南,继续留在北京工作。
但从那以后,他们的通话变得越来越少,每次通话,小龙都会问什么时候能见面。
李国强总是找各种借口推托,两人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
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爆发。
小龙作为医生,主动请缨参加抗疫工作。
他在给李国强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
"爸爸,我要去抗疫一线了。作为医生,这是我的职责。如果我有什么不测,请你不要难过。这些年来,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我知道你一直在默默地关心我。无论如何,你都是我最敬爱的父亲。如果有来生,我希望我们能真正地在一起生活。"
读完这封信,李国强彻夜难眠。
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可能永远失去小龙了。
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关注着疫情新闻,心中满怀担忧。
终于,他忍不住给小龙打了电话。
"小龙,你还好吗?"
"爸爸!"小龙的声音充满惊喜,"你终于给我打电话了!我很好,你不用担心。"
"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知道吗?"
"我会的,爸爸。爸爸,等疫情结束了,我能去看你吗?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一眼也好。"
李国强的喉咙哽咽了,"我们...我们再说吧。"
2020年秋天,李国强开始感觉身体不适。
起初只是偶尔咳嗽,他以为是普通的感冒。
但咳嗽越来越严重,还带有血丝。
王秀兰坚持让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后,全家人都傻了。
肺癌晚期。
医生说最多还有三到六个月的时间。
得知这个消息,李国强反而松了一口气。
也许,这是上天给他的一个机会,让他能够坦然面对内心的秘密。
住院期间,李国强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奇怪。
他要求李建军每天买三份报纸,说要了解外面的世界。
实际上,他是想看看北京的新闻,想知道小龙是否安全。
他还坚持要在病房里准备四把椅子,说随时可能有客人来。
护士觉得他很奇怪,一个修车工能有什么重要的客人?
最让人不解的是,李国强经常在深夜醒来,对着空气说话。
"小龙,爸爸对不起你。"
"小龙,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小龙,爸爸很想你,但是爸爸不能见你。"
护士被吓得不轻,以为他精神出了问题。
在医院的最后几天,李国强把两个儿子叫到病床前。
"建军、小华,爸爸要交代你们几件事。"
李国强的声音虚弱得像游丝,"首先,我走了以后,你们要好好照顾你们妈。她这辈子跟着我没有享过什么福。"
"爸,您别说这些,您会好起来的。"李建军握着父亲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
"听我说完。"李国强用尽全身力气说道,"第二件事,我在老宅的厨房灶台后面藏了一些东西。等我走了以后,你们去把墙砸开,里面有个暗格。"
"暗格?"李小华惊讶地问道,"里面有什么?"
"你们看了就知道了。"李国强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记住,不管看到什么,都不要告诉任何外人。这是我们家的秘密。"
兄弟俩对视一眼,不明白父亲在说什么。
"第三件事,"李国强从枕头下面拿出一张纸,"这上面写着一个地址和账号。我走了以后,你们每年要往这个账号里汇6万元钱。"
"6万?"李建军接过纸条,"爸,您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给陌生人汇钱?"
"不是陌生人。"李国强闭上眼睛,眼泪从眼角滑落,"是爸爸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
"您到底在说什么?"李小华急切地问道。
李国强转过头看向窗外,"孩子们,有些事情等你们看到暗格里的东西就明白了。爸爸这辈子做过一件对的事,也做过一件错的事。"
"什么对的事?什么错的事?"
"对的事是我救了一条命,错的事是我隐瞒了一辈子。"李国强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如果有来生,我希望能够光明正大地做这件事。"
说完这句话,李国强陷入了昏迷。
04
三天后的清晨,这个隐藏了秘密70年的老人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李国强的葬礼办得很简单。
来参加葬礼的大多是邻居和修车铺的老顾客。
大家都说李国强是个好人,一辈子老老实实,从来不惹事。
战友刘大山也来了,他在李国强的棺材前站了很久。
"老李啊,你这一辈子活得太累了。"刘大山的眼中含着泪水,"有些事情其实没必要藏得那么深。"
李建军听到这句话,心中涌起疑惑。
刘叔叔这话是什么意思?父亲到底藏了什么?
葬礼结束后,刘大山拉着李建军到一边。
"建军,你爸生前有没有跟你们说过什么特别的事?"
"您是说什么?"
刘大山犹豫了一下,"算了,既然他不想说,我也不应该多嘴。"
"刘叔叔,您知道我爸的什么秘密吗?"李建军急切地问道。
"秘密?"刘大山苦笑了一下,"你爸啊,是个英雄。可惜他从来不愿意承认。"
说完这句话,刘大山就离开了,留下满头雾水的李建军。
父亲去世一周后,李建军和李小华按照遗言来到老宅。
这里是李国强复员后最初居住的地方,后来搬到县城后就一直空着。
房子已经破败不堪,院子里杂草丛生。
两兄弟来到厨房,找到了父亲说的灶台。
"真的要砸开吗?"李小华有些犹豫,"万一爸爸是糊涂了呢?"
"试试看吧。"李建军拿起锤子,"反正这房子也要拆了。"
随着锤子的敲击,墙皮开始剥落。
很快,他们就看到了用红砖砌成的墙体。
继续敲击,墙体出现了裂缝。
突然,一块砖头松动了,后面露出了一个空洞。
"真的有暗格!"李小华兴奋地说道。
李建军用手电筒照进去,发现暗格大约有一平方米大小。
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些物品。
兄弟俩小心翼翼地将东西取了出来:
一个小木箱,上面刻着"小龙"两个字。
一件小孩的衣服,已经发黄发脆。
一双小布鞋,针脚细密,显然是手工制作。
一个婴儿奶瓶,瓶身有些发黄,但保存完好。
还有厚厚的一摞照片和文件。
李建军想要打开木箱,却发现上面有一把精致的铜锁。
锁头上刻着一行小字:给我最爱的儿子。
"这锁怎么开?"李小华急切地问道。
李建军仔细观察着铜锁,发现锁孔的形状很特别,不是普通的钥匙孔。
"这好像需要特殊的钥匙。"
就在这时,李小华注意到暗格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小布包。
他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把造型奇特的小钥匙,旁边还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父亲熟悉的字迹:"孩子们,当你们看到这张纸条的时候,爸爸已经不在了。这个木箱里的东西,是爸爸这辈子最珍贵的秘密。如果你们还想了解真相,就用这把钥匙打开它。但是,一旦打开,你们的生活可能会永远改变。请慎重考虑。"
兄弟俩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爸爸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生活会永远改变?"李小华的声音有些颤抖。
李建军握着钥匙,犹豫了很久。
"小华,你觉得我们应该打开吗?"
"都到这一步了,不打开心里永远不踏实。"李小华咬了咬牙,"爸爸既然留下了钥匙,说明他还是希望我们知道真相的。"
李建军深吸一口气,将钥匙插入锁孔。
钥匙转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脆。
咔嚓一声,锁开了。
李建军颤抖着手掀开木箱的盖子,瞬间,兄弟俩都呆住了——
木箱里最上面放着一张照片,照片中年轻的父亲穿着军装,怀里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可是这个婴儿的面容特征,明显不是中国人!
李小华用颤抖的手接过照片,仔细端详着。
婴儿的皮肤偏白,眼睛很大,鼻梁比较高挺,明显是混血儿的特征。
"这...这是什么情况?"李小华的声音都变了调,"爸爸怎么会抱着一个外国孩子?"
李建军接过照片,翻到背面,上面用父亲工整的字迹写着:
"小龙,1951年10月20日生。爸爸永远爱你。"
"小龙!"李建军猛地想起什么,"爸爸梦里经常喊的那个名字!"
两人继续翻看木箱里的东西,每一样都让他们更加震惊。
一本军功证书,上面清楚地写着:李国强同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作战,救助伤员和难民50余人,特授予一等功。
一份野战医院的诊断证明:李国强因抢救伤员被炮弹炸伤,右手小指截肢。
一张收养证明的复印件:显示李国强在1951年将一名朝美混血孤儿送至北京某孤儿院。
还有厚厚一摞信件,都是用稚嫩的笔迹写的,抬头都是"亲爱的爸爸"。
李建军随手拿起一封信,是1964年写的:
"亲爱的爸爸,我今年13岁了,在学校学习很好。老师说我很聪明,长大了能当医生。爸爸,我很想你,你什么时候来看我?我画了一张画送给你,画的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样子。"
信的末尾还有一句话:"爸爸,虽然我长得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但是院长奶奶说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05
看到这里,李建军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我的天哪,"李小华瘫坐在地上,"爸爸居然还有一个儿子?一个混血儿子?"
"不对,"李建军擦了擦眼泪,"从时间上看,这个孩子比我们都大。严格来说,我们才是爸爸后来的儿子。"
兄弟俩继续翻看其他文件,逐渐拼凑出了事情的真相。
1951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李国强救下了一个父亲是美军、母亲是朝鲜人的混血婴儿。
孩子的亲生父母在战争中双双遇难,李国强将他送到北京的孤儿院,并一直秘密抚养着他。
从1959年开始的汇款记录显示,李国强61年来从未间断过对这个孩子的资助。
从每月500元到后来的2000元,总共汇出了80多万元。
"难怪家里这些年一直不富裕,"李小华喃喃自语,"原来爸爸把钱都给了这个小龙。"
李建军拿起另一封信,这是1984年的:
"爸爸,我的儿子出生了,我给他起名叫李明。爸爸,他长得很像我小时候,院长奶奶说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大眼睛。我想让您看看您的孙子,哪怕只是一张照片也好。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象着您的样子。有时候我看着镜子,想象着我的眼睛是不是像您,我的笑容是不是也像您..."
看到这里,李小华的声音开始颤抖:"建军,你说小龙知道爸爸还有我们吗?"
李建军翻看着一摞汇款单,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61年来的每一笔汇款。从1959年的500元到后来的2000元,从未间断过。在每张汇款单的背面,都有父亲的备注:
"小龙的学费" "小龙的生活费" "小龙看病的钱" "小龙结婚的礼金" "小龙孩子的奶粉钱"
"天哪,"李建军的眼泪掉在汇款单上,"爸爸记录得这么详细,这根本就是在记录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啊。"
就在这时,李小华在木箱底部发现了一个小册子。
翻开一看,竟然是一本日记,记录着父亲这些年来的内心挣扎:
1959年1月1日: 今天建军两岁了,他叫了我一声爸爸,我高兴得不得了。可是我想起小龙,他现在八岁了,也会叫爸爸了吧?我给他寄了500块钱,希望他能过个好年。我是不是对建军不公平?但我对小龙也不公平啊...
1964年3月15日: 今天是小龙的生日,他十三岁了。我收到了他的第一封信,他说想要见我。看着他稚嫩的字迹,我哭了整整一夜。我想去看他,可是我不能。如果秀兰知道我还有另一个儿子,她会怎么想?如果建军和小华知道有个哥哥,他们又会怎么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救一个孩子有错吗?
1969年6月: 小龙考上了重点中学,我为他骄傲。他在信里说想要当医生,像我当年救他一样去救别人。这孩子真懂事。我决定每个月给他增加到1000元,无论如何不能让他缺钱。秀兰最近总问我为什么这么拼命工作,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1982年: 小龙今天结婚了,他在电话里哭着求我去参加婚礼。我的心都碎了,可是我真的不能去。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的妻子,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为什么31年都没有见过自己的"儿子"。我在院子里喝了一夜的酒,秀兰以为我又想起了牺牲的战友。她哪里知道,我想的是活着的儿子...
2020年: 疫情这么严重,小龙在一线工作,我每天都担心得睡不着觉。今天终于忍不住给他打了电话,听到他的声音我就放心了。他又提起想要见面的事,我还是没有答应。我已经90岁了,也许永远都没有勇气见他了。如果我死了,谁来照顾他?我必须给建军和小华留下足够的钱,让他们继续照顾小龙...
看完日记,兄弟俩已经泣不成声。
"爸爸这些年得多痛苦啊,"李建军抽泣道,"他明明那么爱小龙,却一辈子都不敢见他。"
"我们怎么办?"李小华问道,"现在知道了真相,我们应该怎么做?"
李建军从木箱里拿出最后一个信封,上面写着"给建军和小华"。
他颤抖着手打开信封,里面是父亲的亲笔信:
我的孩子们: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爸爸已经不在了。请原谅爸爸隐瞒了你们这么多年,但爸爸实在没有勇气告诉你们真相。
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爸爸救下了一个孩子。他的父亲是美军士兵,母亲是朝鲜人,双亲都在战争中去世了。当我抱着他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这辈子都不能丢下他。
但是那个时代,这样的身份太敏感了。我不能带他回家,只能送他去孤儿院。可是爸爸答应过要照顾他一辈子,所以这61年来,我一直在履行这个承诺。
我知道这样做对你们母子不公平,家里本来可以过得更好,你们本来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住更好的房子。但是爸爸没有选择,小龙也是我的儿子,我不能让他受苦。
现在爸爸要走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龙。他现在是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的主治医师,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但是他一直想要见我,想要有一个完整的家。
孩子们,如果你们愿意,请替爸爸去见见他。告诉他,爸爸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救了他,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勇气见他。如果可以的话,请接受他作为你们的兄弟。血缘不是家人的唯一纽带,爱才是。
爸爸知道这个要求很过分,但我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小龙是个好孩子,善良、懂事、有才华。如果你们愿意认他这个哥哥,他一定会好好照顾你们,就像爸爸照顾他一样。
记住,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爸爸选择救了小龙,也选择了照顾他一辈子,我从不后悔。希望你们也能做出自己的选择,无论选择什么,爸爸都不会怪你们。
最后,请替爸爸向小龙道歉。告诉他,爸爸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他,最爱的人也是他,以及你们。
你们永远的父亲 李国强
读完这封信,兄弟俩抱头痛哭。
良久,李建军擦干眼泪,看着小华:"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李小华深吸一口气:"我想起小时候爸爸总是在过年的时候一个人喝酒,现在我明白了,他是在想念远方的儿子。建军,我觉得我们应该去见见这个小龙哥哥。"
"可是妈妈那边..."
"慢慢来吧,先让我们见见小龙哥哥,了解一下情况再说。"
李建军点了点头,从木箱里拿出小龙最新的联系方式。
三天后,北京第一人民医院。
李小龙刚刚结束了一台手术,疲惫地走出手术室。护士告诉他,有两个人说是他的家属,在门诊大厅等他。
小龙疑惑地来到大厅,看到两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紧张地等待着。
"请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小龙走上前问道。
李建军和李小华紧张地站起来,两人都看到了小龙的面容——虽然是混血儿的特征,但那双眼睛,那个笑容,确实和父亲年轻时很像。
"你...你是李小龙医生吗?"李建军的声音有些颤抖。
"是的,我是。请问你们是..."
李小华深吸一口气,颤抖着说道:"我们是李国强的儿子。"
小龙愣了一下,然后整个人都震惊了:"你们说什么?李国强...爸爸?你们是爸爸的...?"
"我们是你的弟弟。"李建军说道,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小龙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爸爸呢?他在哪里?他终于愿意见我了吗?"
李建军和李小华对视一眼,李小华哽咽道:"哥哥,爸爸...爸爸已经去世了。"
小龙如遭雷击,身体摇晃了一下,几乎要摔倒。
"什么时候?"他的声音微弱得像游丝。
"一个星期前。"李建军扶住了小龙,"哥哥,我们有很多话要跟你说。"
医院的咖啡厅里,李建军和李小华将父亲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他们拿出了木箱里的所有东西:照片、信件、日记、汇款单...
小龙看着这些东西,眼泪不停地往下掉。
"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难怪爸爸这么多年都不愿意见我。原来他还有你们,还有妈妈...他是怕我知道真相后会难过吧。"
"哥哥,"李小华握着小龙的手,"爸爸最后的遗言是希望我们能接受你作为我们的兄弟。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们愿意,因为你也是爸爸的儿子。"
小龙看着这两个素未谋面的弟弟,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些年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孤儿,虽然有爸爸的关爱,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家人。"小龙哭着说道,"现在我知道了,原来我有这么好的弟弟们。"
"哥哥,我们也要跟你道歉,"李建军说道,"这些年来,我们分享了爸爸的爱,却不知道还有一个哥哥在远方思念着爸爸。"
"不,不是你们的错,"小龙摇头,"是爸爸太善良了,他不想让任何人为难。我理解他的选择。"
李小华拿出父亲留下的那张纸条:"哥哥,爸爸说让我们每年给你汇6万元钱,但我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我们希望你能回桐柏县,参加爸爸的安葬仪式。"
小龙点了点头:"我想去看看爸爸最后一眼,也想看看他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地方。"
"那...妈妈那边..."李建军有些担心。
"我们慢慢告诉她,"小龙说道,"我不会打扰你们的生活,我只是想让妈妈知道,爸爸救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很感激他,会永远记住他的恩情。"
06
三天后,桐柏县。
王秀兰正在整理丈夫的遗物,看到两个儿子带着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回来。
"妈,我们给您介绍一下,"李建军走到母亲面前,"这位是李小龙,他是..."
"是爸爸在战争中救下的孤儿,"小龙抢着说道,"阿姨,这些年来多亏了李叔叔的帮助,我才能健康成长。我是专门来感谢他的,没想到来晚了。"
王秀兰看着小龙的面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孩子,你长得...有些眼熟。"
"可能是因为李叔叔救了我,所以有些缘分吧。"小龙温和地说道。
在父亲的墓前,小龙跪了下来。
"爸爸,儿子来看您了。对不起,来得太晚了。这么多年来,您一直在照顾我,我却从来没有为您做过什么。现在我知道了,您还有这么好的妻子和儿子,您这辈子其实很幸福,只是为了我而承受了太多痛苦。"
"爸爸,我现在有了两个好弟弟,还有一个慈祥的妈妈。我们会相互照顾,就像一家人一样。您可以安心了。"
"爸爸,儿子长大了,也成为了医生,就像您当年救我一样,我也在救别人。我会继承您的善良,把爱传递下去。"
李建军和李小华也跪了下来,三兄弟在父亲的墓前抱头痛哭。
一个月后,小龙带着妻子和儿子来到桐柏县。
王秀兰看着小龙的妻子小美,心中的疑惑越来越重。
"小龙,你能告诉我实话吗?"有一天,王秀兰单独把小龙叫到院子里,"你和老李到底是什么关系?"
小龙愣了一下,看着这个善良的老人,最终还是说出了实话:
"妈妈,我是爸爸在战争中救下的孩子。因为身份特殊,爸爸一直不敢告诉您。这61年来,他一直在秘密抚养我。"
王秀兰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我就说嘛,老李这些年为什么总是那么拼命工作,为什么每年过年都要一个人喝酒...原来他心里还有一个孩子。"
"妈妈,您会怪爸爸吗?"小龙紧张地问道。
王秀兰摇了摇头,伸手抚摸着小龙的脸:"孩子,我不怪他。我只是心疼你们,一个是当了61年爸爸却不能相认,一个是有爸爸却见不到面。你们都太苦了。"
"妈妈..."小龙哽咽地叫道。
"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儿子,建军和小华的哥哥。我们是一家人。"王秀兰紧紧抱住小龙,"老李在天上看到我们一家团聚,一定会很高兴的。"
一年后,李家的小院里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
小龙每个月都会带着妻子和儿子回来看望母亲和弟弟们。
李建军和李小华的修车铺生意越来越好,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有一个当医生的大哥。
王秀兰逢人就夸自己的三个儿子,说老大是医生,老二老三是修车师傅,各有各的本事。
有时候,一家人会坐在院子里聊天。
小龙会讲述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讲述在孤儿院的生活,讲述成为医生的艰辛。
李建军和李小华会讲述父亲平时的生活,讲述他那些看似平常却充满深意的举动。
"爸爸真是个英雄,"小龙感慨道,"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战场上救了我,更是因为他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什么叫责任和爱。"
"是啊,"李建军点头,"他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了我们所有人,包括妈妈,包括你,也包括我们。"
"他是怕我们不接受你,也怕你知道真相后会难过,"李小华说道,"所以选择了一个人承受所有的痛苦。"
王秀兰看着三个儿子,眼中满含欣慰:
"你们的爸爸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都能过得好。现在看到你们兄弟相亲相爱,他在天上一定很高兴。"
夜深人静时,小龙会独自来到父亲的照片前。
"爸爸,您看到了吗?我们一家人现在很幸福。我终于明白了,您这一辈子的隐瞒不是因为不爱我们,而是因为太爱我们了。您用您的方式保护了每一个人的幸福。"
"爸爸,儿子现在也是父亲了,我会把您的爱传给我的孩子,让他知道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我们李家的家风,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桐柏县,李国强的故事逐渐传开了。
人们说,这个修车工其实是个战斗英雄,在朝鲜战争中救了很多人。
人们说,他用自己的积蓄抚养了一个战争孤儿,一养就是61年。
人们说,他是个真正的好人,值得所有人敬佩。
每年清明节,李家三兄弟都会一起来到父亲的墓前。
他们会告诉父亲这一年的变化,告诉他家里的近况,告诉他孙子们的成长。
李国强的故事,成为了桐柏县最美的传说。
一个志愿军老兵,用一生的隐瞒,诠释了什么叫无私的爱。
一个父亲,用一生的承担,保护了三个儿子的幸福。
这就是李国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一个用生命诠释责任与爱的男人。
来源:聪明高山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