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顾客当傻子?西贝公关遭质疑,回避重点讲故事被指糊弄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11:56 1

摘要:西贝这么多年打的是啥招牌?“西北的牛羊肉,乡野的五谷杂粮”、“手工制作”、“家的味道”。这广告语听着就让人放心,觉得多花点钱,买的是个健康、是个踏实。可现在猛一听,后厨可能也是大锅菜提前做好,加热一下就端上来,这谁心里能舒服?

最近,西贝可让大家开了眼了!

价格不便宜,菜还被怀疑不是现炒的。

更过分的是,面对质疑,它不直接回话,反倒一个劲讲暖心小故事。

这波操作,真是让人越看越上火。

说实话,能常去西贝吃饭的,真不是掏不起那几个钱。大伙儿真正憋屈的,是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西贝这么多年打的是啥招牌?“西北的牛羊肉,乡野的五谷杂粮”、“手工制作”、“家的味道”。这广告语听着就让人放心,觉得多花点钱,买的是个健康、是个踏实。可现在猛一听,后厨可能也是大锅菜提前做好,加热一下就端上来,这谁心里能舒服?

这就好比,你花大价钱买了张票去听老艺术家的现场演唱会,结果发现他是假唱。你在意的不是他唱得好不好,而是这种明目张胆的糊弄。西贝这事儿也一样,大家感觉那份信任被辜负了。

眼下这个节骨眼,大伙儿眼睛都盯着呢,就想听西贝一句实在话:“菜,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价,为啥定这么高?”

可西贝倒好,放着关键问题不说,官微上尽发些“岁月静好”的鸡汤文。这就像两口子吵架,一方摔门而去,另一方却在朋友圈晒旅游美景,这不是存心气人吗?这种“你说东,我扯西”的态度,让本来就有气的消费者更火了,觉得西贝根本没把大家的意见当回事。

这种沟通,完全是“鸡同鸭讲”。西贝觉得自己在传递温情,可消费者看到的只有敷衍。评论区里,网友都在追问后厨和价格,跟博文内容一对比,简直像两个世界。这不但没灭火,反而给了大家更多说它“死不悔改”的证据。

要俺说,西贝这回公关翻车,表面是话说得不好听,根子上是它的买卖出了岔子。它想走连锁快餐的路子,用标准化、工业化的办法做菜,这样出菜快、成本好控制,店也开得多。可它同时又想守着“匠心”、“手作”的金字招牌,卖高价。

在过去,后厨的事儿外人看不见,这套办法或许能行得通。可现在不一样了,网络多发达,后厨有点啥事,很快就能传开。这“挂羊头卖狗肉”的玩法,在今天是真藏不住了。你想啊,既要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又要“家庭厨房”的价钱和名声,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事到如今,光靠耍嘴皮子、讲几个小故事是过不了关了。西贝得动真格的,实实在在做出改变。摆在面前的路,其实就两条,得选一条踏实走下去。

第一条路,放下身段,主打一个“实惠坦荡”。

大大方方承认,为了保证全国口味统一和上菜速度,部分菜品就是用了中央厨房统一配送、标准化生产的办法。然后,明明白白告诉顾客,哪些菜是现做的,哪些是加热的,不同做法,不同价钱。靠着规模化生产把成本降下来,把价格也打下去,做到味道比一般快餐好,价格比大饭店便宜,用实实在在的“质价比”和毫不隐瞒的坦诚,重新赢得大伙儿的信任。就把自己做成一个干净、好吃、不贵、不骗人的“国民食堂”,也挺好。

第二条路,价格可以不降,但必须“完全透明”。

如果西贝非要坚持自己就是高端、就是“手作”,那也行。但你得拿出真东西,证明你卖得贵有贵的道理。别整天发“鸡汤文”了,有那功夫,不如把后厨搞成24小时直播,谁都能随时看。

食材从哪儿来的,公开;

调料用的啥牌子,公开;

厨师怎么洗、怎么切、怎么炒的,全程让大家看个明白。 用这种“眼见为实”的笨办法,让顾客花的每一分钱都清清楚楚。真能做到这个份上,就算价钱高,也自然会有认可你的人。

说到底,西贝现在最缺的不是什么高明的公关技巧,而是一份朴素的诚实。咱们普通消费者,其实要求真不高。东西贵点,只要值这个价,咱认。怕就怕,你把我当傻子糊弄。

西贝这次风波,也给所有企业提了个醒:在信息这么透明的年头,把顾客当傻子的人,自己才最傻。真诚点,踏实点,有问题就解决,有错就认改,这才是正路。现在就看西贝有没有这个魄力,刮骨疗毒,真正做出改变了。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