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行走在道真自治县河口镇梅江村,只见河边的坝子上是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坝子的四周是一个个美丽的寨子,寨子背后的山上,菌棚、果园、庄稼地一片繁忙。
梅江河,一条蜿蜒于道真山间的小河。
梅江村,一个坐落于梅江河边的村寨。
金秋时节,行走在道真自治县河口镇梅江村,只见河边的坝子上是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坝子的四周是一个个美丽的寨子,寨子背后的山上,菌棚、果园、庄稼地一片繁忙。
在道真自治县河口梅梅江村前进组,儒林堂和五桂堂两栋古建筑格外引人注目,翻盖的屋顶、修缮的板壁、新刷的油漆……古老的仡佬族特色建筑展现出新的风采。
2024年,道真自治县争取资金500多万元,在梅江村规划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其中包括对前进组儒林堂和五桂堂两栋古建筑的修缮。
儒林堂是一栋瓦木相间的三合院,房主张应迁是清康熙年间的贡生,长期坚持在家乡教书育人。遇到灾荒年月,他开仓赈济、施药治病。他崇文重教的风尚被后世广泛传颂。这些年来,县、镇多次对村里的古建筑进行保护性维修。2012年6月,道真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将儒林堂、五桂堂挂牌命名为“特色民居保护点”。
前不久,梅江村刚领到上海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张迅,获村里2000元奖学金。为进一步弘扬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梅江村从村集体经济积余中安排一部分资金作为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更多的学生勤奋好学、成长成才。
天高云淡、豆熟稻黄。梅江村水稻种植基地金浪翻滚,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片刻工夫,一袋袋稻谷就在田边堆成小山。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大力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不断提升水稻种植水平。今年全村种植水稻500多亩,目前迎来了丰收季。“以前,收割一块田人工要小半天,现在收割机几分钟就搞定了。”梅江村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文辽介绍,他家今年种的120亩水稻喜获丰收。
坝上稻谷丰收,山间菌棒上架。在梅江村红旗茶园组蘑菇农庄里,菇农们忙着卸货、搬运、上棒。2016年,当地9户农户搭建22个简易大棚,尝试种植食用菌。第一年种植,由于经验不足,产量不高;在县、镇农业部门帮助下,在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的带动下,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菇农数量不断增加。如今,全村已建成食用菌标准大棚72个,年产值600多万元。
一业兴,百业旺。梅江村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培育市场主体,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方式,积极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水稻、食用菌、精品水果、高粱、茶叶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努力形成 “月月播种、四季丰收”的发展格局。除水稻和食用菌外,今年,全村管护茶园2000多亩、种植高粱900多亩、发展精品水果近400亩。
前不久,梅江村罗家湾组召开群众会,对在积分制评选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扬。近年来,梅江村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引导和帮助各组群众成立“自管委”,带头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自立自强、公益奉献、孝老爱亲、家园整治、家风传承”等方面的评选表扬。自管委积极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宣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引导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为进一步加强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基层社会和谐,梅江村充分利用春节、吃新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团圆宴、开展篮球赛、举办趣味运动会等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以及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群众家中,开展卫生健康、预防溺水、用火用电、道路交通安全等知识宣传,引导和帮助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今年来,全村共计开展积分制评选表扬会10余场(次),评选表扬先进典型23户,清理乱堆乱放100余处,拆除残垣断壁52处,整治公共区域卫生问题5个,改建厕所2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次、文化体育活动2场。
“乡亲的笑脸是最美的风景。”河口镇派驻梅江村党建指导员张永攀说:“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弘扬优秀文化、发展增收产业、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道真融媒体中心记者 安生岭 张黎
编辑 王其伦
二审 李政林
三审 唐正平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