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记忆 |(一)史海钩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11:02 1

摘要:反映抗日战争的书籍很多,数以万计(仅我馆馆藏就有近400种)。我们将分“史海钩沉”、“风云纪实”、“文苑英华”、“探赜索隐”、“图像留影”、“八方回声”六个板块向读者朋友们作一些介绍。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9.3阅兵式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激情澎湃。

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血色的历史不能被抹去。重读那些血色经典,重温那一段历史,我们将更深刻地领会自强与和平的意义。

反映抗日战争的书籍很多,数以万计(仅我馆馆藏就有近400种)。我们将分“史海钩沉”、“风云纪实”、“文苑英华”、“探赜索隐”、“图像留影”、“八方回声”六个板块向读者朋友们作一些介绍。

(一)史海钩沉

聚焦原始资料,侧重真实性与研究价值的史料文献,比较权威的有:

《档案中的中国抗战》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选取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中国抗日战争一些代表性战役、战斗的部分档案, 采取档案原件影印形式,反映中国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以及全中国人民奋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残暴罪行的情景,以重现当年中国人民那可歌可泣、浴血奋战的历史壮举。本书所有内容均在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以“浴血奋战 —— 档案里的中国抗战”为题公布过,中央电视台曾在新闻联播中报道。

《烽火忆抗战:抗日战争口述史料合集》汪新、李铠、吕进主编,华文出版社1995年结集征文出版,2015年再版。是一部抗战口述史料合集,50多万字,汇集了诸多抗日战争亲历者的回忆文章,通过他们的切身回忆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气概,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奋起抗日救亡,中华民族由深重危机走向复兴的悲壮历程。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上、中、下)》民国史专家王晓华、戚厚杰主编,团结出版社2011年出版。收录1937年至1945年正面战场25次重大战役档案,涵盖平津作战、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会战等战役,按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编排。书中系统整理正面战场作战密档及原始文献,详细记录战役指挥细节、海空军作战部署及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史实,附有多幅作战地图。

《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萨苏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出版。以全新的视角,从日本的资料中挖掘出大量不为国内所知的抗日史实。中国的抗战,以最简陋的武器对抗凶残而装备精良的侵略军,很多时候战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众多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反而因此湮没于血与火中。而在敌方的史料中,虽然纪录的目的不同,却也保存了许多中国人为国死难的可歌可泣的事例。作者辛勤梳理日方史料,和国内资料互为对证,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重现笔端。书中还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摄的历史照片。丛书共3册,另外两册是《尊严不是无代价的》《退后一步是家园》。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完成,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历史文献资料的汇总。由南京大学教师联合兄弟院校、研究机构花费十年时间完成,共4000余万字、72卷,是世界上关于南京大屠杀最翔实的史料集,被认为是“南京大学继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又一重要贡献”。

《魏特琳日记》美国传教士明妮·魏特琳撰写,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首次出版,2019年再版。魏特琳在中国工作了二十多年,曾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及教务主任,期间以难民所负责人身份记录1937年8月至1940年4月的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与占领区状况。该书涵盖日军轰炸南京、大屠杀及殖民统治全过程,包含安全区内外屠杀、强奸、纵火等反人类罪行的详细记载,重点记录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收容妇女难民期间日军系统性性暴力罪证,是揭露侵华日军性暴行最具说服力的证据。现存526页英文手稿及中文译本,与《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并列为南京大屠杀三大原始档案。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魏特琳离开中国一周年的日子,她在美国寓所打开厨房的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墓碑的正面,刻着四个汉字:“金陵永生”。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联合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戴安澜、蔡炳炎、谢晋元等抗战先辈近100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图文并茂。其中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兄弟之间的同心同德,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既有战场的硝烟炮火,也有乱世的颠沛流离……穿越历史硝烟,重读这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抗战家书,足以令人动容。

《重读抗战家书》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15年组织编纂的抗战主题书信集,由中华书局出版。精选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机构收藏的1934年至1945年间32位抗战英烈的家书,涵盖八路军、新四军将士及国军将领等多个群体。全书按家书写作时间编排,每篇包含英烈生平简介、家书原件影印与誊清稿、背景解读三部分。通过吉鸿昌、赵一曼、左权等烈士的书信,展现抗战军民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既有高级军官的战略视野,也有普通士兵的情感实录,融合个人生命叙事与宏大历史图景。该书曾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并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指导目录。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