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墓出土一尊墓志铭,为我们揭示一个不一样的“混世魔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0:16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说起程咬金,恐怕大家脑子里会立马出现那个手拿板斧、憨头憨脑的“莽汉”形象。

演义小说里把他写成了瓦岗寨的“粗人”,只会三板斧,全靠运气混饭吃。

可是,1986年西安出土的程咬金墓志铭,上面刻着的文字却把历史真相摆在了世人面前。历史上的程咬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程咬金活到了76岁,在唐朝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了。他这一辈子打了无数场硬仗,身上的伤疤不知道有多少道,居然都扛过来了。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将,最后竟然是在家里病死的,而且死之前还丢了官职。

唐高宗在位的时候,西边的突厥部落又开始闹腾了。阿史那贺鲁这个人带着一帮人马到处搞破坏,边境老百姓苦不堪言。

朝廷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派程咬金去收拾这个局面。那一年程咬金已经年过七十,朝廷把全军的指挥权交给他,这是他第一次当主帅,也是唯一一次。

程咬金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开到西域,开始的时候仗打得还算顺利。突厥人见唐军来势汹汹,不敢正面硬碰,就四处逃窜。

问题就出在这儿了。程咬金这人打仗勇猛,冲锋陷阵样样在行,可统领大军调度指挥这种事,他真不在行。

眼看着敌人就在前面跑,他没能组织好追击,让阿史那贺鲁带着主力溜掉了。

更糟的是,士兵们打了胜仗之后开始烧杀抢掠,程咬金没管住手下的兵。军队纪律松散,百姓遭了殃,这事传到长安之后,朝廷震怒。

唐高宗李治念在程咬金是老臣,又是父亲李世民的老兄弟,没有重罚,只是把他的官职免了。

程咬金领了这个处分,回到长安就递了辞呈,从此退出朝堂,在家里养老。

没过多久,程咬金就病倒了。他这一生经历过太多血雨腥风,身体早就被掏空了。退休之后失去了精神支柱,整个人一下子垮了下来。

从隋末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跟着李世民打下大唐江山,登上凌烟阁成为开国功臣,到头来却因为一次失误黯然收场。

1986年西安出土了程咬金的墓志铭,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他的家世。

爷爷程娄当过兖州东阿县令,曾爷爷程哲担任过北齐兖州司马,再往上数三代,祖上都是地方上的官员。

更厉害的是,程家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这样的家族背景,哪里是什么草根出身?

程咬金娶的老婆也很有来头。他续弦娶的是清河崔氏的女儿。崔氏在唐朝是顶级的门阀世家,能跟崔家结亲,说明程家的地位绝对不低。

那个年代讲究门当户对,崔家这种高门大户,要是程咬金真是个大老粗,人家能把女儿嫁给他?

从小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程咬金受的教育肯定不差。他读过书,懂谋略,知道进退。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揭竿而起,程咬金审时度势,先是投奔了李密领导的瓦岗军。

李密这个人很有眼光,看出程咬金不是一般人物,把他提拔成了内军四骠骑之一。

内军四骠骑是李密的核心精锐部队,能进这个圈子的都是绝对信得过的心腹大将。

后来瓦岗军被王世充打败,李密投降了唐朝。程咬金跟着一帮兄弟也归顺了李唐,被分配到了秦王李世民手下。

这个决定改变了程咬金的一生。李世民惜才爱将,程咬金在他麾下如鱼得水,两个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程咬金的出身决定了他跟那些真正的草莽英雄不一样。他懂规矩,知分寸,办事靠谱。

李世民打仗的时候,程咬金不光能冲锋陷阵,还能帮着出主意想办法。有文化底子的武将跟纯粹的莽夫,差别就在这里!

程咬金的武器是马槊,不是演义小说里的三板斧。马槊是唐朝骑兵的主战兵器,长达数米,需要极大的力气和高超的技巧才能使用。

能熟练使用马槊的武将,个个都是战场上的“狠角色”。程咬金骑着战马,手持马槊冲进敌阵,那场面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李世民跟随李渊起兵之后,带着军队南征北战。程咬金几乎参加了所有重要的战役。

刘武周手下有个猛将叫宋金刚,带着几万人马攻打唐军。李世民亲自率军迎战,程咬金跟在他身边冲锋陷阵。

窦建德起兵造反,号称有十几万大军。李世民带着三千五百人马去虎牢关阻击。三千五百人对十几万人,这仗怎么打?李世民带头冲锋,程咬金紧随其后。

唐军士气大振,愣是把窦建德的大军打得溃不成军,窦建德本人都被俘虏了。这一战彻底奠定了程咬金在军中的地位。

王世充盘踞洛阳,跟李世民打了好几年。程咬金参加了围攻洛阳的战役,日日夜夜在城下攻城。王世充的军队拼死抵抗,双方伤亡惨重。

这些战功让程咬金获得了宿国公的爵位,实封七百户。

在唐朝,能得到实封的武将屈指可数,这意味着他可以实实在在地从这七百户人家那里收取赋税。程咬金从一个投军的青年,变成了手握重权的开国功臣。

他打仗的风格很有特点。程咬金从来不在后方指挥,每次都冲在最前面。士兵们看到主将都这么拼命,自然也不敢偷懒。

程咬金在军中的威望极高,将士们愿意跟着他赴汤蹈火。他不是那种只靠蛮力的武夫,他懂得怎么鼓舞士气,怎么在关键时刻稳住阵脚。

贞观十七年,朝廷论功行赏,修建凌烟阁,给开国功臣画像留念。

程咬金排在第19位,这个位置不算特别靠前,可能进凌烟阁本身就是莫大的荣耀。画工把程咬金的形象画在墙上,供后人瞻仰。

皇帝最信得过的人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凶险的一次行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处处针对李世民,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李世民知道不动手就会被人动手,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这件事关系到身家性命,李世民只能挑最可靠的人参与。程咬金就是其中之一。

玄武门那天早上,程咬金跟着李世民埋伏在城门附近。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进宫,李世民突然杀出,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李元吉掉转马头想跑,程咬金追上去,几槊就把他捅下了马。这场政变虽然血腥,却为李世民扫清了登基的障碍。

事成之后,李世民论功行赏,程咬金改名"知节",官职连升几级,实封增加到七百户。

改名这件事很有意思。"咬金"这个名字听起来太野,不符合李世民建立的新秩序。"知节"意思是懂得节制,懂得分寸。

李世民给程咬金改这个名字,既是表彰,也是提醒。程咬金明白这层意思,从此更加谨言慎行。

李世民临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太子李治。李治性格软弱,李世民担心自己死后朝中有人生乱。

他把程咬金叫到病榻前,交给他一个任务:护送李治回长安登基。

这件事要多信任才能托付?长途奔波,路上可能遇到各种变故,程咬金必须保证李治安全到达长安,还要震慑住那些可能有异心的人。

程咬金接下了这个重担。他带着精兵一路护送李治,日夜兼程赶回长安。那几天程咬金几乎没合眼,时刻警惕着周围的风吹草动。

等到李治顺利登基,程咬金才算松了一口气。李治继位之后,感念程咬金的功劳,任命他为镇军大将军,专门负责守卫皇宫。

镇军大将军这个职位权力极大,掌管着宫门的钥匙,进出皇宫的所有人都要经过他的检查。

李治把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程咬金,说明他继承了父亲对程咬金的信任。程咬金这些年越发沉稳,办事一丝不苟。他守在宫门口,任何可疑的人都别想混进去。

朝中有些大臣对程咬金不服气,觉得他就是个武夫,凭什么享受这么高的待遇。

他们在背后说程咬金的坏话,可李治充耳不闻。李治清楚程咬金的为人,知道他对李家忠心耿耿,这种人才是真正值得依靠的。

程咬金从来不参与朝廷的党争。文官们斗得你死我活,程咬金只管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他不站队,不拉帮结派,保持着一个武将应有的本分。这种态度让他在朝中的地位反而更稳固,因为没有人把他当成威胁。

李世民李治父子信任程咬金,不光是因为他能打仗,更因为他这个人可靠。程咬金不会背叛,不会弄权,交给他的事情肯定能办好。

这种品质在官场上比什么都珍贵。程咬金用几十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值得这份信任!

1986年那块“墓志铭”的出土,把真实的程咬金还原在我们面前。

他不是演义小说里那个只会耍三板斧的“傻大个”,而是一个有勇有谋、出身显赫、深受皇帝信任的名将。

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活在荣耀里,立下无数战功,位列“凌烟阁功臣”。晚年那次指挥失误虽然给他的人生留下了遗憾,却无法抹去他几十年的功绩!

信息来源:

1. 《旧唐书·程知节传》,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

2. 《新唐书·程知节传》,北宋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

3. 程咬金墓志铭,1986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4. 《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赵超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研究》,李鸿宾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来源:史为今用

相关推荐